王仲文
王仲文(生卒年不详),男,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折子戏作家。《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
个人简介
贾仲明为其所撰贾仲明为其所撰吊词,言其“仲文踪迹驻金华市,才思相兼关(关汉卿)、郑(郑光祖)、马(马致远)。”然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认为“金华”乃“京华”之误,并从《金华黄先生集》卷二六《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史公神道碑》考出王仲文乃济宁郓城人史惟良(1273~1347)之师,应为金末进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此说虽难成定论,亦可供参考。其所作折子戏今知有十种,现存者一种:《救孝子贤母不认尸》(《元曲选》);存有残曲者一种:《诸葛亮军屯五丈原》;《太和正音谱》于元曲家中列王仲文为上品,谓其词“如剑气腾空”。就其现存剧本《救孝子》观,则颇讲究戏剧关目结构,曲辞亦较俊洁。其生平创作见《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史公神道碑》(《金华黄先生集》卷二六)、钟嗣成《录鬼簿》、朱权《太和正音谱》、臧懋循《元曲选》。
作品-内容要点
《救孝子贤母不认尸》写金朝故事。军户杨兴祖被勾入伍后,其妻春香在回娘家路上被歹人赛卢医劫持,并将她的衣服穿在另一被害的女尸身上。官府草率地判定春香是被小叔杨谢祖杀死,由于杨母拒不承认这是儿媳的尸体,坚决要求复检,因此未能结案。后来,杨兴祖立功归家,拿获赛卢医,并由大兴尹王翛然断明此案。剧作着重塑造了杨母的艺术形象。她善良正直,教子有方,敢于同官府力争,坚韧顽强,使得令史不敢当面对她的儿子采用醢刑逼供。王翛然是金代颇负盛名的循吏,在折子戏作品中,是一个可与包拯媲美的人物;在《救孝子贤母不认尸》中写得也颇有个性。
作品-反映社会
全剧富于生活气息,对金元时期社会秩序混乱、吏治黑暗的现象,有着相当尖锐的揭露。作品描绘推官昏聩、令史弄权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笔下带有感情。剧中王翛然说到:“俺这衙门如锅灶一般。囚人如锅内之水,候人比着柴薪,令史比着锅盖。怎当他柴薪炙,锅中水被这盖定,滚滚沸沸,不能出气,蒸成贾珠,在那锅盖上滴下,就与那囚人衔着冤枉滴泪一般。”比喻形象,贴切沉痛。剧中对军户生活也有较具体的描写。
作品-人物特征
《不认尸》也是一个公案剧,所描写的循吏是王俩然,剧中先写他以大兴府尹身份外出勾军,发现一杨姓军户家长李姓愿以亲生子当军,而把庶出子留在家中,王俪然赞为贤孝,继而杨家长媳被拐,次子无端被按下欺嫂杀嫂罪名,王倚然为之断清官司。除歌颂清官外,剧中还揭露了官府草营人命,同时歌颂了兄弟争着当军,贤母庇护庶子,叔嫂以礼相处,婆媳亲爱和睦的杨氏一家。剧中所歌颂的属于封建伦理道德范畴的"忠孝节义"观念,与下层人民善良、礼让、重然诺、共患难的优秀品质掺杂在一起,形成瑕瑜并存的复杂情况。
作品-剧情结构
本剧剧情结构较为严密,曲六乙本色流畅,属当行之作。剧中主角是李姓,为旦本,作者着力刻划她的贤慧和倔强性格,最动人的是她面对"糊突"官府所作的无情谴责和坚决反抗:"似这等含冤负屈。拚着个割舍了三文钱的泼命,更和这半百岁的微躯。你要我数说您大小诸官府,一划的木笏司糊突。并无聪明正直的心腹,展都是那绷扒吊拷的招伏。把囚人百般拴住,打的来登时命卒,哎哟,这便是您做下的个死工夫。"([满庭芳])
个人作品
所作折子戏今知有十种,现存者一种:《救孝子贤母不认尸》(《元曲选》);
存有残曲者一种:《诸葛亮军屯五丈原》;
有存目者八种:《从赤松张良辞朝》、《淮阴县韩信乞食》、《洛阳令董宣强项》、《感天地王祥卧冰》、《七星坛诸葛祭风》、《齐贤母三教王孙贾》、《赵太祖夜斩石守信》、《孟月梅写恨锦香亭》。
《太和正音谱》于元曲家中列王仲文为上品,谓其词“如剑气腾空”。
现存剧本《救孝子》,颇讲究戏剧关目结构,曲辞亦较俊洁。
其生平创作见《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史公神道碑》(《金华黄先生集》卷二六)、钟嗣成《录鬼簿》、朱权《太和正音谱》、臧懋循《元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