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斑蘑菇
雀斑蘑菇(蘑菇属 micromegethus Peck)又称雀斑菇、小蘑菇。秋季生草地或林中草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河北省、江苏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可食用。
形态特征
子实体小或中等大。菌盖直径2-8cm,初期扁半球形,后平展,白色,具浅棕灰色至浅灰褐色纤毛状鳞片,中部色深,老时边缘开裂。菌肉污白色,伤处不变色。菌褶初期污白色,后渐变粉色、紫褐至黑褐色,稠密,离生,不等长。菌柄长2-6cm,粗0.7-1cm,圆柱形而向上渐细,基部有时膨大。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柄之上部,易脱落。
分布生境
分布于河北、江苏、海南省、广西等地。秋季生草地或林中草地上,单生或群生。
保鲜方法
由于食用菌一般水分含量高,营养丰富,质地柔嫩,生理生化活动强烈,因此收获后如不及时销售和加工,其商品品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使收获后不能及时销售或加工的食用菌免遭损失,菇农必须掌握食用菌保鲜技术。通过对食用菌进行保鲜,能保持鲜品的风味基本不变,并可最大限度地保存它的营养价值,且具有便于贮存和加工运输等特点。现介绍几种投产极少、方法简便、易于掌握、效果极佳的食用菌保鲜妙法:
速冻保鲜法
此法适宜平菇等食用菌保鲜。鲜菇采收后,先用剪、刀分成单个子实体,并漂洗干净,按菇体大小、老嫩分放。然后用大锅加水烧开后放入洗净的鲜菇。鲜菇加入量为开水量的20-30%,用漏勺或铲子顺一个方向搅动,至平菇发软时翻动,锅开后捞出置入盛冷水的大缸中,冷却后捞入筛内沥水,按1千克或0.5千克装入相应大小的无毒塑料食品袋中密封。最后,将菇装入食品箱中,置入冷库(温度为-18℃左右)中即可,须出售或深加工时可随时取出。
低温保鲜法
此法适宜草菇等食用菌保鲜。当草菇有6-7成成熟及时采收装运。草菇运输装载箱一般用40厘米高左右的木箱或塑料箱,下部垫5厘米厚一层碎冰块,盖上塑料膜,膜上放约20厘米厚的鲜草菇,再盖上塑料膜,膜上再铺一层碎冰块。然后一箱一箱垒起来装车运输。也可用高25厘米的纸箱包装,即刻送入带制冷器的冷冻车,降温到14℃左右。以上两法可使草菇贮存期延长3-4倍,而且开伞现象明显减少。
降温保鲜法
此法适宜香菇等食用菌保鲜。即将鲜菇装进30微米厚的塑料袋中,在1℃的环境中贮藏,保鲜期可达18天;6℃时可达13-14天;15℃时为5天。
气调保鲜法
此法适宜蘑菇等食用菌保鲜。用硅橡胶膜做成气体交换窗,镶嵌在塑料袋的侧壁上,用来贮藏保鲜蘑菇,3-5天内效果显著。将刚采收的鲜菇去除菇脚上的泥沙等杂物后,装进木箱中,装菇的厚度以30-35厘米为宜,装好后密封箱口,在18-20℃的环境中保存,保鲜效果理想。
挑选菌袋
食用菌的生产离不开菌袋,俗话说:“一菌、二袋、三管理”,可见菌袋的质量是食用菌生产的基础。那么,挑选菌袋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有没有什么窍门呢?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材质,食用菌菌袋有两种材质,一种是聚乙烯,一种是聚丙烯。聚乙烯的优点:耐低温,低温使用不易破裂。缺点:不耐高温,不能在高压锅内灭菌,浪费能源,成本提高。透气性差,导致它的产量低。它的透明性差,观察菌丝生产情况不直观。
聚丙烯的优点:耐高温性,它可以承受130℃以上的高温。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在产量上高于聚乙烯。它的透明性好,对于观察菌丝的生长大有益处,能提高产量。它的缺点是:耐低温差,抗冲击力差,装袋时易破损。
鉴别袋子的质量时首先要看外观,把袋子的封底和封口对齐,边缘不齐的肯定是手工合制的,手工缝制的气密性不太保证,边缘非常齐就是机械合制的,机械合制的气密性、封口率一般较好。再一个看它的热合线,热合线要是不透明的,尤其拿聚丙烯来说,聚丙烯要是不透明,聚丙烯本身是透明的,热合线要是不透明,那肯定是人工合制的,不透明的塑化效果不太好,它容易漏气,再一个就是它比较硬,塑化效果比较硬,容易折伤,要是机械的缝合线比较透明,一看是透明的,这是机械的,问题就不大了。一般透明的比较柔软,折伤不了,而且气密性好,热合效果基本上能达95%以上。
看了外观再看袋子的颜色是否纯正,好的袋子颜色透明、柔和。用手摸也能鉴别菌袋的质量,打开袋子后用双手转圈摸,摸它的厚度,这样就能比较出这个袋子厚薄是否均匀,如果袋子不均匀,有薄点,就容易破损。
最后一个办法就是称重量,看它是否够分量,厚度是否够,比如要是17×33公分的三级菌袋,重量应当在4.5克。
挑选菌袋除了一看二摸三称重外,还有二个小窍门:一个是用指甲去扎充好气的菌袋,如果仍然没有漏气,就说明这个菌袋的质量不错;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个充好气扎好口的菌袋,放入盛满水的水盆中,看水中有没有气泡,如果没有气泡就是菌袋不漏气,说明这个菌袋的气密性好,质量过关。
保藏原理
菌种保藏的方法很多,但原理大同小异。首先要挑选优良纯种。利用微生物的孢子、芽孢及营养体;其次,根据其生理、生化性,人为创造低温、干燥或缺氧等条件,抑制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其生命活动降低到极低的程度或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长菌种生命以及使菌种保持原有的性状,防止变异。不管采用哪种保藏方法,在菌种保存过程中要求不死亡、不污染杂菌和不退化。
菌种贮藏
低温定期移植保藏法:将需要保藏的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适温培养,当菌丝健壮地长满斜面时取出,放在3-5℃低温干燥处或4℃冰箱、冰柜中保藏,每隔4-6个月时间移植转管一次,具体应根据菌种特性决定。保藏时要注意环境温度不能太高,以防霉菌通过棉塞进入管内。因此,若用棉塞,可用干净的硫酸纸或牛皮纸包扎棉塞,即可减少污染的机会,也可防止培养基干燥。除草菇菌种外,其他食用菌菌种都能采用此法保藏。
矿物油保藏法:取化学纯液体石蜡(要求不含水分、不霉变)装于三角瓶中加棉塞并包纸,在1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1小时,再放入40℃恒温箱中数天,以蒸发其中水分,至石蜡油完全透明为止。将处理好的石蜡油移接在空白斜面上,28-30℃下培养2-3天,证明无杂菌生长方可使用。然后用无菌操作的方法把液体石蜡注入待保藏的斜面试管中。注入量以高出培养基斜面1-1.5厘米,塞上橡皮塞,用固体石蜡封口,直立于低温干燥处保藏。保藏时间在一年以上,在低温下,保藏时间还可延长。
沙土管保藏法:取河沙用水浸泡洗涤数次,过60目筛除去粗粒,再用10%盐酸浸泡2-4小时,除去其中有机物质,再用水冲洗至流水的pH达到中性,烘干备用。同时取贫脊土或菜园土用水浸泡,使呈中性,沉淀后弃去上清液,烘干碾细,用100目筛子过筛,将处理好的沙与土以(2-4):1混匀,用磁铁吸出其中的铁质,然后分装小试管或安内,每管装量0.5-2克,塞棉塞,用纸包扎灭菌(1.5公斤/平方厘米,1小时),再干热灭菌(160℃,2-3小时)1-2次,进行无菌检验,合格后使用。将已形成孢子的斜面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注入无菌水3-5毫升,刮菌苔,制成菌悬液,再用无菌吸管吸取菌液滴入砂土管中,以浸透砂土为止。将接种后的沙土管放入盛有干燥剂的真空干燥器内,接上真空泵抽气数小时,至沙土干燥为止。真空干燥操作需在孢子接入后48小时内完成,以免孢子发芽。制备好的沙土管用石蜡封口,在低温下可保藏2-10年。
滤纸片保藏法:取白色(收集深色孢子)或黑色(收集白色孢子)滤纸,剪成4×0.8厘米的小纸条,平铺在培养皿中用纸包裹进行灭菌(1公斤/平方厘米,30分钟)。采用钩悬法收集孢子,让孢子落在滤纸条上。将载有孢子的滤纸条放入保藏试管中,再将保藏试管放入干燥器中1-2天,除去滤纸水分,使滤纸水分含量达2%左右,然后低温保藏。
自然基质保藏法:⑴麦粒保藏法:取无瘪粒、无杂质的小麦淘洗干净,浸泡12-15小时,加水煮沸15分钟,继续热浸15分钟,使麦粒胀而不破,沥干水分摊开晾晒,使麦粒的含水量在25%左右。将碳酸钙、石膏拌入熟麦粒中(麦粒、碳酸钙、石膏比例为10公斤:133克:33克),拌和均匀后装入试管中,每管约2-3克,然后清洗试管,塞棉塞,灭菌1.5(1.5公斤/平方厘米,2小时),经无菌检查合格后备用,试管基质冷却后接种,适温培养,待菌丝长满基质后用石蜡涂封棉塞,放低温保藏。2年左右转接一次。⑵麸曲保藏法。取新鲜皮,过60目筛除去粗粒。将麸皮和自来水按1:1拌匀,装入小试管,每管约装1/3高度,加棉塞用纸包扎,高压灭菌(1.5公斤/平方厘米,30分钟),经无菌检查合格后备用,将生长在斜面培养基上的健壮菌种,移种至无菌麸曲管中,移种时注意尽管捣匀小试管中的麸皮,呈疏松状态,在适温下培养至菌丝长满麸皮为止,将麸曲小管置干燥器中,在低温或适温下保藏。
生理盐水保藏法:取纯氯化钠0.7-0.9克,放入100%毫升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分装试管,每管5-10毫升,进行灭菌(1公斤/平方厘米,30分钟),经无菌检查合格后备用,将待保藏的菌种接入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适温振荡培养5-7天。无菌操作吸取少许培养菌种注入经检验合格的生理盐水试管中,塞上无菌橡皮塞,用石蜡涂封,在室温或低温保藏。
冷冻真空干燥法:将已培养、生长丰富的菌体或孢子悬浮于灭菌的血清、卵白、脱脂奶制成菌悬液,将悬液以无菌操作分装于灭菌的玻璃安瓿瓶中,每管约0.3-0.5毫升,然后用耐压橡皮管与冷冻干燥装置连接,安瓿瓶放在冷冻槽中于-30℃至-40℃迅速冷冻,并在冷冻状态下抽空干燥,并在真空状态下熔封安瓿,在-20℃保存,一般可保存十年以上,但成本较高。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首先将要保藏的菌种制成菌悬液备用;其次,准备安瓿瓶,每瓶加入0.8毫升冷冻保护剂10%(体积比)丙三醇蒸馏水溶液,塞棉塞灭菌(1公斤/平方厘米,5分钟)。无菌检查后,接入要保藏的菌种,火焰熔封瓶口,检查是否漏气,将封好口的安瓿瓶放在冻结器内,以每分钟下降1℃的速度缓慢降温,使保藏品逐步均匀地冻结,直至-35℃,以后冻结速度就不需控制,安瓿冻结后立即放入液氮罐内,在-150至-196℃保藏,该法只有少数科研院所使用。
参考资料
中国科普博览:雀斑蘑菇 2011-7-9.www.kepu.net.cn.201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