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花茜草
黑花茜草(学名:Rubia mandersii Collett \u0026 Hemsl.)是茜草科茜草属的植物,直立或上部柔弱的草本,高度通常在20至60厘米之间。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木里及云南中甸、大理白族自治州、大姚县、楚雄、景东彝族自治县、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省等地,亦分布于缅甸禅山地区。
形态特征
黑花茜草的干燥叶片呈绿黑色或暗灰色;根部多条簇生,条状,具有明显的肉质质地,颜色为紫红色;茎部不分枝或少分枝,呈方柱形,具有4棱或狭翅,棱上有微小倒生皮刺,触感粗糙。叶片无柄,以4片轮生的方式生长,质地坚硬且厚实,形状为阔椭圆形或近圆形,偶尔为椭圆形或卵形,长度在1.5-3.5厘米,宽度在8-19毫米之间,生于茎、枝上部的叶片通常较小,顶端钝或骤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微小倒生皮刺;基出脉通常为5条,叶片两面均生有微小皮刺。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具有纤细而长的总梗;小苞片小,狭长圆形或披针形;花朵为绿白色或绿黄色,干燥后颜色不变黑,花冠辐状,下部约三分之一合生,裂片5,狭卵形或卵形,长1.6-2毫米,顶端内弯,有时呈黑紫色。果实(未成熟)小,球形,直径约3毫米,干燥时为黑色,单生或双生。花期为8月,果期为10月。
生长环境
黑花茜草生长于海拔1900至3000米的干旱石山或松林中,适应于较为干燥的环境。
栽培技术
整地与施肥
选择地势较高且排水良好的田块进行深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用土杂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随后制作床,准备播种。
播种
黑花茜草可通过种子繁殖,也可以采用插方式繁殖。播种分为春播和秋播两个时期,春播在清明节前后进行,秋播则在封冻前完成。
种子繁殖:播种前先在整理好的畦面上开设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盖土壤,浇水并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出苗。行距保持在30厘米,每亩播种量为3公斤。出苗后加强田间管理,生长一年后可进行移栽。移栽时,将苗木按照50×30厘米的行株距离定植于整理好的畦面上,浇水并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成活。
扦插繁殖:选择生长健壮、发育良好且无病虫害的茎蔓,每2—3节剪成插条。插条按照大约10×5厘米的行株距离插入土中,使上部露出1节。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遮荫,以利于成活。培育1年后即可移栽。
田间管理
黑花茜草出苗后,需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在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而在阴雨天则需注意排水。苗木高度达到30厘米时,在植株旁边插立支柱,供其攀援。花蕾出现后,除了留种植株外,应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
病虫害防治
黑花茜草的根腐病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1:1:120的波尔多液进行防治,或者使用多菌灵。白粉病则可用粉锈宁进行防治。主要虫害包括蚜虫和红蜘蛛,可使用蚜螨净进行防治。
收获与加工
黑花茜草通常在移栽后的2—3年秋季,当地上的茎叶枯萎后进行采挖。首先割去地上的茎藤,然后挖出地下根部,清除泥土,晒干后即可销售。亩产量约为150公斤。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