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西格弗里德·伦茨

西格弗里德·伦茨

西格弗里德·伦茨(德语:Siegfried Lenz;1926年3月17日—2014年10月7日),德国作家,也是德国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的代表作家。凭借1968年出版的《德语课》等作品,西格弗里德·伦茨与君特·格拉斯海因里希·伯尔马丁·瓦尔泽等一起成为战后德国的重要作家。他的成名作《德语课》名列世界50大小说,是德国中学生的指定读物,每本德国文学史认定必读的经典。

人物经历

1926年3月17日,西格弗里德·伦茨生于东普鲁士的吕克——现位于波兰境内的马祖里亚。1943年,17岁的伦茨加入德国海军,战争结束前开了小差逃离军队,被英军俘获后送到德国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

战后,伦茨在汉堡市攻读文学和哲学,1950年,24岁的伦茨开始出任德国世界报》副刊编辑,他的工作就是改稿——修改别人的连载小说。因为这份工作,他自己也开始尝试写作,并于1951年完成了处女作中篇小说《空中有苍鹰》并开始在《世界报》连载,这部小说的中文版曾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九久读书人出版。伦茨的首次写作并没有写自己熟悉的二战,而是将时间放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芬兰内战。伦茨的处女作得到了评论界的关注,这本书于1952年被授予雷妮·希克勒奖,德新社则评价这位年轻的作家像一只“苍鹰闯进德语文学界”。

伦茨早期受欢迎的作品是1955年出版的《我的小村如此多情》,这是伦茨当时为他的新婚妻子写下的情书,一共写了二十个关于自己故乡的故事。《我的小村如此多情》中文版之前曾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乡土小说集中,他用简单、活泼的语言写自己年少时生活的村庄,故事的场景围绕在牲畜、谷仓、农家与小村酒馆之间,故事的主角尽是居住于此的平凡人物。这部小说当时在德国发行了160多万册。

开始写作的最初10年是伦茨创作的高峰期,他还陆续出版了《与影子决斗》(1953),《激流中的人》(1957),《面包与运动》(1958),《默哀时刻》,这三部作品均已翻译成中文出版。1963年,伦茨发表了《满城风雨》,这位经历过二战的年轻作家提出了战争的罪责问题,表示了作者对过去战争的反思,而关于战争反思最成功的作品就是1968年出版的《德语课》。

伦茨在艺术上主张艺术为道德服务,反对作家置身于社会现实之外,初期创作受欧内斯特·海明威等人的影响。1951年第一部小说为《空中群鹰》。成名作《德语课》发表于1968年,是战后西德流行较广的小说之一。小说取材于画家诺尔德的真实事件,引起舆论界的重视。伦茨的重要小说还有《与影子决斗》(1953),《激流中的人》(1957),《面包与竞赛》(1958),《默哀时刻》。1963年发表的《满城风雨》,提出了战争的罪责问题,表示了作者对过去战争的反思。

2000年,他在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诞辰250周年之际获得了歌德奖。他还获得了2010年意大利国际诺尼诺奖。2003年,伦茨加入了德国拼写和语言培育协会,以抗议1996年的德国拼写改革。他的妻子丽丝洛特于2006年去世,他们结婚57年。四年后,他与74岁的邻居乌拉结婚,后者在他妻子去世后帮助了他。

2014年10月7日,小说《德语课》的作者、德国作家西格弗里德·伦茨(Siegfried Lenz)在德国汉堡因病去世,享年88岁。

相关事件

西格弗里德·伦茨奖是由西格弗里德·伦茨基金会每两年在汉堡市颁发的文学奖。该奖项是在2014年西格弗里德·伦茨去世前由他发起的。该奖项授予“以其叙事作品获得认可,并且其创作与西格弗里德·伦茨的精神相近的国际作家”。基金会委任的五名评审组成员选择获奖者。该奖项包括5万欧元的奖金,是德国最高奖金的文学奖项之一。

人物评价

赫尔穆特·施密特曾评价伦茨及其作品道:“它是我们那个时代的民族缩影。谁想要了解德国,就应该读他的书。”

作家莫言曾在与马丁·瓦尔泽的对话中感叹:“当作家的个人经验和社会历史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重合时,我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西格弗里德·伦茨的《德语课》。”

人物作品

编剧电影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