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囊蕨亚纲
薄囊蕨亚纲是真蕨纲(Filicinae)的一个亚纲,孢子囊壁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内含:紫萁目,又称薇目,出现于石炭纪,延续至今;真蕨目,出现于石炭纪,至现代仍有;复目,和槐叶复目均出现于第三纪,延续到今天。
介绍
孢子囊为薄囊型,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来。孢子囊壁仅一层细胞,具有各式环带。孢子囊汇聚为各式孢子囊堆。孢子同型,很少为异型,有真蕨目(Filitales)(水龙骨目,Polypodiales)、苹目(Marsileales)、槐叶苹目(Salviniales)三目。现以水龙骨(Polypldium niponicum)为例,说明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孢子体有横走的根茎,全体近光滑,灰白色。叶片长圆状披针形,羽状深裂。孢子囊群生于叶的背面,孢子囊群小,无囊群盖。孢子囊有柄,孢子囊上有一行增厚不匀的细胞,环绕孢子囊构成环带。近柄的一侧,有几个薄壁大细胞,称为唇细胞。孢子成熟后,于唇细胞裂开处散出。
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成为心脏形的扁平配子体,称为原叶体,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行独立生活。接触地的一面为腹面,有假根,雌雄生殖器官生于有假根的一面。颈卵器烧瓶状,壁为多细胞组成。上部狭细部分称为颈,中有一列颈沟细胞下部膨大部分称为腹,腹沟细胞以下有卵。精子器球状,其壁仅为一层细胞组成,产生多数螺旋形具有多数鞭毛的精子。卵成熟后,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解体,精子借水游入颈卵器,与卵融合。
受精卵的染色体为2倍体(2N),称为孢子体世代或无性世代的开始。受精卵在颈卵器中发育成胚,再成长为有根、茎、叶的孢子体,进行独立生活。叶的背面又生出孢子囊,孢子囊中的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分孢子时,染色体为单倍体(N),称为配子体世代或有性世代。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相互更替,称为世代交替(见图)。
本亚纲是现今蕨类植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很多种类可作为指示植物,如铁芒萁(芒萁属 dichotoma)是强酸性红壤土的指示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为酸性土的指示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为钙质土或石灰岩的指示植物。蕨(Pteridium aquilium var.latiusculum)嫩叶可作蔬菜用,称为拳菜。有的如贯众(Cyrtomium fortunei)根茎入药,南国蘋(Marsilea quadrifolia)为田间杂草,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可作饲料或肥料。
关于蕨类植物的起源问题,多认为是起源于绿藻门。它们都具有相似的叶绿素。储藏淀粉类物质、世代交替、有鞭毛的游动精子以及多细胞的性器官等也都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