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愿坚
王愿坚(1929年-1991年),山东诸城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军旅作家、战地记者、编剧,中国作家协会和电影家协会理事。
1944年,王愿坚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先后创作了《党费》《粮食的故事》《妈妈》《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等短篇小说。1974年,王愿坚与陆柱国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影片于当年7月1日上映,王愿坚担任影片编剧。
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坚连续写了10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到了1978年,王愿坚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同年,创作的《足迹》,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推出了由王愿坚等编剧的战争史诗片《四渡赤水》,该影片获得了1983年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二等奖和1984年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王愿坚创作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传记被收入《中国名人词典》和英国《世界名人录》等。《七根火柴》《小游击队员》等作品多次被收录到教辅类汇编图书中,《党费》《灯光》等作品被选入人教版教育部统编教材。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9年,王愿坚出生于山东省诸城相州镇的一个书香门第,幼年在家读书。其父在京师大学堂读书,对几个孩子家教甚严,家里文化氛围很浓。这种文化熏陶为他的文字功底打下良好基础。
1945年,王愿坚小学毕业,当时山东被日本人占领,不得不辍学。1944年7月,在他的伯父王翔千的安排下,15岁的王愿坚来到山东抗日根据地,次年,参加了八路军。他先后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报社编辑和记者。进入部队宣传队后,王愿坚自认条件不好,不会演也不会唱,于是开始学习写话剧。一次,他以在日本俘虏营帮厨经历写了一部独幕话剧,得到了领导的称赞,这给他增添了极大的创作信心。之后,他又当编剧,又写快板,还被调去做新闻报道,慢慢走上了写作之路。1947年,王愿坚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
创作经历
1953年,王愿坚到福建东山岛采访,路途中在访问一些中国工农红军老战士时,听到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回来后,他克服了从新闻报道过渡到文学创作的困难。1954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党费》。1956年至1966年,王愿坚参加“解放军三十年征文”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这一时期,他创作出了《七根火柴》《后代》《亲人》《普通劳动者》等十几篇短篇小说。
1963年,王愿坚的小说 《亲人》遭到错误批判,随后,小说《理财》、《源泉》也相继遭到批判。十年动荡期他遭到公开批判,并于1969年初下放到安徽省军区独立师体验生活。1966年,文革期间,王愿坚的作品,还有他多年收集的材料都成了黑材料。直到1970年,重新戴上领章帽徽但尚未完全平反的王愿坚,被派往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任宣传部副部长,并下到基层连队当兵。1972年,他被调回北京改剧本,才再度拿起了笔。王愿坚几次重走长征路,沿着雪山、草地、大渡河等长征路线,追寻革命前辈们的革命历程。他访问当地群众和中国工农红军老战士,采访了100多位老将军和9位元帅,收集了大量红军题材的资料。
1974年,王愿坚与陆柱国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影片于当年7月1日上映,王愿坚担任影片编剧。这部红色经典电影,教育了几代人,也影响了几代人。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坚连续写了10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到了1978年,王愿坚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同年,创作了《足迹》,描写周恩来在长征时翻越雪山的一个生活片段。198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推出了由王愿坚等编剧的战争史诗片《四渡赤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景式将这一段革命历史传奇搬上银幕,影片获得了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二等奖和1984年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1987年6月,王愿坚调到解放军艺术学院任文学美术系主任。自此,他抛开了很多写作计划,承担起培养部队年轻作家的文学教育工作和领导工作。
因病逝世
1991年1月25日,王愿坚因病于北京逝世,终年62岁。
个人生活
感情生活
1949年8月份,翁亚尼从第三野战军第22军军干校毕业,并加入了“新闻培训班”,在报社领导叫到翁亚尼的名字时,王愿坚就记住了她并经常出现在她的身边。培训结束后,他们一同留在了《麓水报》社,并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王愿坚编稿翁亚尼抄稿。1951年2月28日,王愿坚和翁亚尼确定恋爱关系,次年12月,两人结婚。婚后育有3个女儿。
健康状况
1989年底,王愿坚被查出肺癌,在去世前一天,他还想坚持参加作家周大新的笔会,但当天再度发烧,于1991年1月25日去世。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个人作品
王愿坚创作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传记被收入《中国名人词典》和英国《世界名人录》等。《七根火柴》《小游击队员》等作品多次被收录到教辅类汇编图书中。《党费》《灯光》《三人行》《七根火柴》《草》等作品被收入小学课本中。
出版书籍
参考资料:
其他作品
参考资料:
编剧作品
参考资料:
创作特色
实地考察采访,获得第一手文学材料是王愿坚的创作方式。他多次重走长征路,深入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革命根据地,并沿着雪山、草地、大渡河等长征路线,追寻革命前辈们的革命历程;通过接触身边众多参加过长征的战友,来获得长征的文学素材。20世纪50年代后期王愿坚曾采访过9位元帅和100多位将军;以真实的人物为原型,进行文学创作。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生活,不仅为王愿坚的小说奠定了真实的生活基础,升华了真实的情感,充实了生命的感觉,更提供了历史的真实性。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个人荣誉
作品荣誉
相关事件
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小游击队员》等作品多次被收录到教辅类汇编图书中,《党费》《灯光》等作品被选入人教版教育部统编教材。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每年都将使用单位交纳的著作权使用费及时转付给王愿坚的夫人翁亚尼老人。在查看作品使用清单时,翁亚尼提出《草地夜行》一文最早发表时她和王愿坚都不知道,希望能够通过文著协告知各使用单位,《草地夜行》这篇作品的作者不是王愿坚。
1982年,王愿坚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在采访一位吃过草根树皮、经历过九死一生的老领导时,凑巧碰到警卫员进来送参汤。因为老领导说汤凉了,警卫员就顺手泼在了外面的地上。看到这一幕,王愿坚心里久久不能忘怀,很不是滋味。他说:“现在条件好了,补的东西就多了,但是人不能只补不泻(卸),现在是该泻一泻了。”这个故事后来被广泛传播,成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由来。
人物轶事
习近平与王愿坚的文学情缘
王愿坚是部队比较有名的作家,找他的人很多,其中就包括习近平。当两人见面时,王愿坚会情不自禁地说到中国工农红军的故事,小到战斗细节,大到战略部署,都讲得活灵活现。而习近平一听到这些故事,就立马从口袋里摸出小本子,非常认真地记下来。王愿坚是个善解人意的作家,他知道习近平想听哪一方面的故事,习近平也渴望能从愿坚口中得到更多的东西。于是,几年的交往,他们感情越来越深。王愿坚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时,还常向各部队来的青年作家有声有色地讲习近平的好学精神。1982年,习近平从中央军委办公厅调到正定县任职,王愿坚还去送行话别。1988年,王愿坚去厦门市探望习近平,但是习近平已从厦门调到宁德地区工作,王愿坚感到十分遗憾。习近平离开北京后,他们就再没有机会经常见面和畅谈。在王愿坚去世27年后,收录了其全部文学题材作品的七卷本《王愿坚文集》,于2018年1月由春风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遵照王愿坚的遗愿,他的夫人翁亚尼在第一时间将文集寄送给了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收到《王愿坚文集》后表示看到王愿坚的作品,就想起当年与他交往时的情景,至今都很怀念他。并派专人向翁亚尼转达谢意,同时回赠给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
与老乡的感情
1944年秋天,刚参加革命的王愿坚被送到山东老乡家里当“儿子”,以此做掩护。他所在的大娘家,还有一个小妹妹。一次敌人扫荡,他们跑到山上躲起来,回来后粮食被敌人喂了马。当时大家都饿了,大娘找出两个地瓜面窝头给王愿坚吃,自己带着小妹妹往里屋走。等到王愿坚快吃完的时候,忽然听到哭声。他过去一看,大娘把花生壳咬碎后抹在小妹妹的嘴巴上。看到这一幕,王愿坚心里非常过意不去,说早知这样,就不吃窝头,应该给小妹妹吃。但大娘却对他说了一句话,“只要有你们在,我们就不怕没吃的。”这一经历,后来演化为《党费》的情节。
人物评价
王愿坚终其一生,孜孜不倦地为人民创作革命斗争题材作品,多部作品被收录进中小学课本,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军旅作家,他作品中那些故事至今让人深受感染,并永存鼓舞人心的力量。(《光耀齐鲁》 评)
王愿坚的作品,以描写革命斗争历史题材见长,绝大多数是描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险历程和苏区人民的英勇斗争。由于作者既根据革命前辈的斗争事迹,又溶进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再加以艺术构思,所以他的作品有较深厚的生活根底、高度的思想性和感人的艺术力量。(《现代短篇小说选》 评)
《党费》是王愿坚的处女作。作品充满革命激情,读了感到确有一股磅礴的、真挚的热情,让人流泪,使人振奋。特别是以抒情笔调写的意味深长的结尾,对充分揭示主人公形象的意义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短篇小说选》 评)
参考资料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4-04-09
王愿坚 Yuanjian Wang.豆瓣读书.2024-04-09
王愿坚.中国作家网.2024-04-09
王愿坚离世二十五载 《党费》《七根火柴》经典依旧.人民网.2024-04-09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发布2022年最受欢迎作家排行榜.今日头条-中国青年报.2023-04-28
我和王愿坚的烽火爱情.中国作家网.2024-04-10
妻女忆王愿坚“党费”珍贵“火柴”焰火亮.凤凰网.2024-04-10
致初心④ |王愿坚:写尽红军英雄志,用笔吹响爱国号角.淮坊新闻网.2024-04-09
文著协4•26系列活动之走访会员 第四站——拜访王愿坚家人.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0
写出性格的呐喊 专访《闪闪的红星》编剧王愿坚女儿王小莹.法人网.2024-04-10
王愿坚笔下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人民网.2024-04-10
云观展丨王愿坚生平事迹展(下).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0
《党费》让他找到写作突破口.潍坊新闻网.2024-04-10
王愿坚 的作品(12).豆瓣读书.2024-04-10
重读《党费》:红色题材的经典之作.中国作家网.2024-04-10
星火燎原 (1977).豆瓣电影.2024-04-10
王愿坚.Mtime时光网.2024-04-09
从《风云儿女》到《长津湖》 “百年百部优质电影”获得金扬花奖.中国网.2024-04-10
影响一个时代的评奖盛会 ——纪念第二次全国少儿文艺创作评奖四十周年.澎湃新闻.2024-04-10
习近平与王愿坚的文学情缘.人民网.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