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园立交桥
花果园它西接北段,从贵黄公路可通安顺市、黄果树,从太慈桥可通花溪区、惠水、罗甸县;东接花溪大道北段,可通都司路上东出口一级公路与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相通;南接解放路,可通服务大楼、火车站、邮电大楼、省军区至油炸街;北往浣沙路至贵阳汽车中心站,可通喷水池、三桥、修文县。在交通上呈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瓶颈”
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车辆不断增多,交通堵塞在花果园时有发生,交通的“瓶颈现象”越来越严重。笔者1988年前曾住花溪大道上的文雅巷20年,每天骑自行车经过花果园,无数次目赌了此处“交通瓶颈”的严重状况,也多次看到车辆从花果园排到花香村像长龙一样等候着绿灯放行。据有关部门统计,花果园每天车辆高峰时,机动车流量为每小时近3000辆,无论是交警或红绿灯指挥,每次车辆通过这里没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难以通过。如遇到车祸或其它原因堵车,车辆在这里被堵半小时是经常发生的事,可见交通堵寨在花果园是多么严重。因这里“交通瓶颈”现象十分严重,有很多驾驶员怕过花果园,但又不能不走花果园。
决策
由于花果园交通堵塞的“瓶颈现象”十分严重,曾多次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1992年夏天,市政府曾指示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花果园立交工程进行前期准备。有关部门对建造立交桥涉及到的设计、资金和材料的组织,交通疏导的安排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进行了充分准备,加上“瓶颈现象”越来越严重,解决好花果园立交桥的修建,已成为解决贵阳市城市一个区域性的交通问题,刻不容缓。1992年12月,市委常委会决定专题研究花果园立交桥的建设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市党政领导、有关专家和设计、建设、交警等部门负责人,会上对建桥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对建桥的紧迫性和可行性以及将要碰到的各种难题进行探讨论证。经过激烈争论,直到夜幕降临,市委最后作出决定:花果园立交桥工程是贵阳城市建设上又一重大工程,一定要精心组织、精心作业,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率地建设好。
畅通
1993年2月5日,花果园立交桥工地彩旗飞舞,人声鼎沸,横空而跨的巨幅红标鲜艳夺目:“高速度、高质量地建成花果园立交桥”牵动了筑城千家万户,建桥大会战拉开了帷幕。在贵阳市市政工程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贵阳市政工程公司和中建五局分别承担了建桥任务。从2月5日开工,到12月25日,经过3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终于在花果园托起了七彩长虹。花果园立交桥是那个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立交桥,故有“西南第一立交”之誉。
建好的花果园立交桥为三层互通式立交桥,占地7.74公顷,底层为人行道、机动车道;第二层为花溪大道,长1132.54米(其中两端行道长663.54米);第三层为解放路和浣沙路,长941.33米(其中两端行道长195.15米),二、三层桥面宽度为16-17-24米,双向四车道。8条迂回式围弯匝道总长1795.17米(其中路堤行道长度为343.77米)、宽7米,匝道平曲线最小半径25米,最大纵坡5%。
桥面照明主要用两盏25米和两盏35米的高杆灯。电力、电信、自来水、煤气、路灯、铁路电缆、雨水管、污水管等管网同时配套建成。
立交桥工程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三层五号桥为双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其余均为等截面连续箱梁。下部构造为独柱、双柱和多柱式桥墩,基础为直径1.5米的人工挖孔桩基222个,明挖扩大刚性基础38个,挖孔桩最大深度为24米。立交桥工程共浇注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3.901万立方米,砌土石方2.902万立方米,耗用钢材5000吨,水泥1.8万吨。”
花果园立交桥的建成,是贵阳市20世纪90年代市政建设腾飞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大大缓解了花果园地区交通拥堵的状况。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