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樟巢螟

樟巢螟

樟巢,是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别名樟丛螟、樟叶瘤丛螟,学名Orthaga olivacea Warre,以樟、小胡椒为寄主经历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的一种幼虫时期取食樟树叶片的害虫。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8-13毫米,翅展22-30毫米,头部淡黄褐色,触角黑褐色,雄蛾微毛状基节后方混合淡白的黑褐色鳞片,下唇须外侧黑褐色,内侧白色,向上举弯曲超过头顶,末端尖锐。雄蛾胸腹部背面淡褐色,雌蛾黑褐色,腹面淡褐色。前翅基部暗黑褐色,内横线黑褐色,前翅前缘中部有一黑点,外横线曲折波浪形,沿中脉向外突出,尖形向后收缩,翅前缘2/3处有1乳头状肿瘤,外缘黑褐色,缘毛褐色,基部有一排黑点。后翅除外缘形成褐色带外,其余灰黄色。

扁平圆形,直径0.6-0.8毫米,中央有不规则的红斑,卵壳有点状纹。卵粒不规则堆叠一起成卵块。

幼虫

初孵幼虫灰黑色,2龄后渐变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2-30 毫米,褐色,头部及前胸背板红褐色,体背有1条褐色宽带,其两侧各有2条黄褐色线,每节背面有细毛6根。茧长12-14毫米,黄褐色,椭圆形。

体长9-12毫米,红褐色或深棕色,腹节有刻点,腹末有钩刺6根(其中长而粗2根,短且细4根)。

生物特性

经历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属全变态昆虫。幼虫表现有滞育现象,有趋光性。幼虫主要以3、4龄危害较重,且爬行相当灵活。

种群分布

主要分布于华东地区

危害发生规律

樟巢螟在孝感市1年2代,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第1代从5月下旬到7月下旬,7月上中旬是为害盛期,第2代幼虫取食期从8月上旬到10月上旬(少数发育迟的到10月底)幼虫老熟人士越冬。成虫夜间羽化,无趋光性卵产于两叶相叠的叶片之间,幼虫5龄,初孵幼虫群集危害,取食叶片.仅剩表皮,肉眼极易识别。随虫体长大而分巢为害,每巢有虫5—20头,5龄期巢内有长条状茧袋,每袋1条幼虫,昼躲夜出,行动敏捷,受害严重的树木满是虫巢。

防治方法

(1) 在树体高大,缺水地方,采用树干用药防治樟巢螟较好。打洞注药时,洞的直径大注药速度快,工效高,但洞口难愈合;洞的直径小,注药速度馒,工效低,但洞口愈合快,对树体影响小。洞的直径不宜超过o.8cm。以多打几个小洞为宜,这对树体影响小,且药液分布均匀。树干涂药工效比打洞注药快。涂药的用量可为打洞注药的1.5倍,施药后用薄膜包扎保湿。实施中发现,少数施药部位的树皮有增生现象,但对树体生长无影响。采用输液方法,只需在树体上打一小洞,浦药速度控制到最小量,这祥工效高,对树体影响小。

(2) 树干用药时,上部叶片防治效果好,且药物发生作用的时间快,这可能与叶片营生的位置有关。上部枝分枝角度小,蒸腾流上升快,叶片离主干也近,药液到达叶片快。

(3) 1—2龄期,小树及大树的下部,采用工人摘除虫叶,4—5龄期虫巢已形成,可用高压喷头专喷虫巢防及附近的叶片,缺水地区可树干用药,虫巢不多时可用高技剪剪除虫巢。三年的实践表明:综合防治能有效控治植巢螟的为害。

(4) 人工摘除幼虫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在树体不高时,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虽用工较多,但节省了农药费用,无农药污染,保护了天敌和人员安全,这些对城市绿化是非常有用的。樟树是城市绿化的重要树种,由于城市人口凋密,所以,高效,低毒,无污染的防治方法非常重要。

(5)在幼虫发生期(6月份和8月份),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杀虫脒双水剂500倍液(可加0.1%的洗衣粉以提高药效),或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杀虫效果较好。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