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黄百家

黄百家

黄百家(1643年12月6日-1709年4月29日),孺名竹,名百学,后来又改成百家,字主一,号不失,又号耒史,别号黄竹农家。清代余姚市通德乡(今属梁辉镇)黄竹浦人。国子监生,黄宗羲第三子。

研习天文、历法、数学。康熙十九年(1680) ,明史馆聘黄宗羲赴京预修《明史》,以年老辞。以所学撰《天文志》.《历志》数种。能传父学,其父晚年著述常口授,辄执笔代书,并续修《宋元学案》,未竟而卒。好拳术,师事拳家王征南,承其传,著《内家拳法》。又师事梅文鼎,习推步法,撰《勾股矩测解原》。晚年得耳疾,左目损光,仍著述不辍,又著《明文授读》《体独私钞》《王刘异同》.《夷希集》《北游纪方》等。

人物经历

生当离乱中,自幼失学。两岁的时候,遭“甲申之变”,内忧外患,他的父亲黄宗羲为抗清奔波,漂泊不定的生活,以至于小百家到了成童之年,也没开始读书。六七岁时才开始读些四书五经和句读。

崇祯十六年(1643)十二月六日,黄百家出生于浙江余姚,父亲是黄宗羲,母亲是叶宪祖之女叶氏(字宝林)。

清顺治五年(1648)随舅公氏翁逸读书,同时跟随黄宗裔学经学。

康熙六年(1667)二十五岁的黄百家和其父黄宗羲的弟子一同学习。

清康熙十四年(1675),黄宗羲作《王征南先生传》,记述王征南的拳射之术。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黄百家进京参加明史的编撰。

康熙二十七年(1688)携书回家编写。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编写完成,再次进京编写《明史·历志》,次年四月编成。因为其父年老力衰,黄百家辞职回到南方。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初三日,黄宗羲辞世。黄百家继续编纂黄宗羲未完成的《宋元学案》。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因《明史·历志》的手稿遗失,重新编写。

康熙四十八年(1709)三月二十日,黄百家辞世。

人物轶事

黄百家十七岁时,万斯同从宁波到余姚龙虎山堂拜谒黄宗羲,他与万斯同聊了许多,万斯同问他近来读什么书,黄百家说没有老师教啊。万斯同就说,有您父亲这样的大师在,你难道还要去找其他的老师,黄百家说家父并不曾给我督课。万斯同说:“嘻!人之乐有贤父兄者,岂必藉其谆谆训诲乎?贵在自己,默臭其气耳!”(黄百家《万季野先生斯同墓志铭》)万斯同的一席话令黄百家茅塞顿开,从此立志读书。

著作

其主要著作有:《句股矩测解原》二卷。书上卷分《矩度图》《解矩度》《解表影》《解矩度表影》《解物影》《解两影消长》;下卷分《以影测高》《重矩》《以目测高》《变影》《测深》《测广》《测远》。

黄百家继承了父亲会通中西的开放精神,与传教士南怀仁等频相交往,为明史编写《历志》,写《利玛窦传》。在他所著《天旋篇》中多次引用西人测算的数据,第一次较全面地介绍了哥白尼的日地动说和第谷的七重天说。

参与修编《明史》,修成史书、志书数种。横云山人《明史稿》中的《天文志》《历志》,是黄百家的稿本。

《王刘异同》五卷,书中首先记述王阳明、刘宗周学说的桥不同点,继而证明王阳明、刘宗周学说的相同点,最后采择两家文集,依类进行氏记述。

《体独私钞》四卷,书中发挥阐明刘宗周“慎独"宗旨,分《阐章》《明句》《证人》《证言》共四个门类。

《明文授读》六十二卷。黄百家因为《文海》卷帙浩繁,请求父亲黄宗羲选其特别优秀的,辑录为《明文授读》。

黄百家的其他著作有:《失余稿》《学箕初稿偶录》《说经千虑愚得》三卷,《北游纪方》,《学箕稿》一卷,《采集遗书录》说,《学箕稿》还有初稿、二稿、三稿、四稿,《夷希集》一卷,《幸跌草》三卷。

著作影响

黄百家在史学上的贡献,一是参与《明史》修撰,成《明史历志稿》,归由其父点定;二是继其父遗志续修《宋元学案》,如《安定学案》著录了胡瑷众多门生弟子,竟有三十四人为黄百家所搜集。他不但辑录了邵雍《观物内外 篇》、《渔樵问答》等学术文献,而且搜集的其父研学遗言尤为珍贵。《宋元学案》还载录黄百家按语二百十一条,其数量之多,不只成倍地超过其父,而且也可比美全祖望。这些案语,大部分是阐发其父遗说,以定各家学术,间或断以已意。黄百家所写的一些案语,于各家学术源流论述甚详,如《龟山学案》之论杨时子南宋理学的影响,见解不俗,其述朱陆之争,更有摆脱门户之见的通论。他发挥父、叔的易学观点,更加放言无忌,挥斥邵雍、朱嘉,实有助于肃清先天妄说。最令人称道的是,黄百家还在《横渠学案》中引用了西洋学说,实开中外学术史比较研究之先河。黄百家虽然未能完稿而去世,但他确立了《宋元学案》一书的基本格局。《宋元学案》 又经黄氏后人黄璋、黄微义校补。

参考资料

畴人父子黄宗羲与黄百家 学贯中西 百家兼通.中国宁波网.2024-09-08

黄百家.族谱网.2024-09-26

浙东学派的与时俱进精神.光明网.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