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坝镇
里坝镇,隶属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地处嘉陵区、蓬溪县两县区交界处。
明时,现里坝镇境域属顺庆府;1992年,由里坝乡改为里坝镇,集凤镇、新庙乡并入里坝镇,属南充市嘉陵区。 截至2019年末,里坝镇户籍人口为11094人。 截至2020年6月,里坝镇下辖1个社区、4个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里坝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历史沿革
明时,属顺庆府。
1950年,属南充县。
1951年,建里坝乡。
1959年10月,里坝乡与集凤乡合并为火箭公社。
1966年,火箭公社更名展望公社。
1971年11月,展望公社更名火箭公社。
1984年3月,火箭公社改为里坝乡。
1992年,由里坝乡改为里坝镇,集凤镇、新庙乡并入里坝镇。
1994年,集凤镇、新庙乡析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里坝镇地处嘉陵区、蓬溪县两县区交界处,东至集凤镇,南接新庙乡,西与蓬溪县新会镇交界,北靠三会镇,距嘉陵区城区36千米, 区域总面积20.4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里坝镇地势略为南高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海拔390米;最低点位于元宝山区,海拔320米。
气候
里坝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宜农,冬暖春旱,霜雪稀少;多年平均气温17.7℃,1月平均气温6.2℃,极端最低气温-3.3℃(1991年12月28日);7月平均气温27.7℃,极端最高气温41.8℃(2006年9月6日);最低月均气温14.6℃,最高月均气温32℃;平均气温年较差21.3℃,最大日较差19.2℃(1997年8月21日);生长期年平均266天,无霜期年平均300天,最长达340天,最短为267天;0℃以上持续期352天;年平均降水量1022.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1.2天,最多达178天(1974年),最少为113天(1969年);最大雨量1529.3毫米(1952年),最少雨量680.2毫米(197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7月最多。
水文
里坝镇境内河道属嘉陵江水系,部分属涪江流域,共有2条河流,境内总长7千米。
自然灾害
里坝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寒潮、大风、高温、干旱。严重的灾害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受5·12汶川地震波及造成房屋受损30余间,直接经济损失30万余元。
自然资源
里坝镇境内矿藏主要为页岩。2011年,里坝镇有耕地12296亩。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里坝镇下辖攀桂湾、集佛庵、花土地、猫儿田、黄栋垭等10个行政村;下设5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里坝镇下辖1个社区、4个行政村:展望社区、攀桂湾村、花土地村、大桥村、金龟寺村。
人口
里坝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2021年7月,嘉陵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公布,截至2020年里坝镇常住人口为522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里坝镇财政总收入575万元,比2010年增长31%,人均财政收入489元。
截至2018年末,里坝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农业
里坝镇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番薯为主。2011年,里坝镇农业总产值4979.5万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4.3%。
工业
里坝镇工业以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里坝镇有工业企业2家,职工40人;工业总产值为60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0%。
商贸
截至2011年末,里坝镇有商业网点45个,职工50人。2011年,里坝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300万元。
截至2019年末,里坝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截至2011年末,里坝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10500万元,比2010年增长3%;各项贷款余额19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里坝镇有幼儿园2所,初中1所,在校生870人,专任教师68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里坝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0个,藏书1.5万册。截至2011年末,里坝镇有学校体育场2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截至2011年末,里坝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350户,入户率4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里坝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设病床1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4张;有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1人。2011年,里坝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4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里坝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92户,人数149人,支出25万元,月人均139.8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16户,人数1143人,支出79.6万元,月人均58元;农村医疗救助2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10人次,共支出2.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5.8万元;社会福利费1.5万元;有敬老院1家,床位15张,收养农村五保11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8.6万元;基金支出合计8.6万元。截至2011年末,里坝镇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500人,参保率5%。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里坝镇邮政代办所1处;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境内通讯网络全覆盖。
交通
里坝镇有318国道穿境,境内长8.6千米。截至2011年末,里坝镇通村公路长13.7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里坝镇因为境内平坦,旧时顺庆区、遂宁市到里坝只有一天的里程,故取名里坝。
发展建设
一、突出“活”,切实转变工作思路
为彻底改变过去乡镇工作按部就班、缺乏创新,缺乏特色的状态。本届党委政府提出“抓项目、兴产业、保稳定”的工作思路,从满足群众意愿、民生改善、解决问题三个方面入手,探寻最符合里坝镇长远发展的工作路径。
一是把群众意愿作为工作基调。该镇坚持把让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组织镇村干部深入到群众家中调查,到村社实地走访,梳理出村道路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重点。另一方面,组织部分有想法、有主见的群众到大通、龙岭等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较好的乡镇学习参观,增强群众改变现状、加快发展的意识。事实证明,只有从群众意愿出发作决策、定政策,才能更好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更有效地推进工作。两年前,该镇没有一条通村水泥路,群众出行基本上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镇党委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后,老百姓深受启发,积极支持村道路建设,部分社人均筹资达到1000元。
二是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目标。里坝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关注民生,致力于建设富裕、文明、平安、生态、幸福新里坝。主动开展民生大走访。该镇多次组织以“班子成员下基层,党员干部进家庭”为主题的民生大走访活动,将居民反映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分别交给班子成员和责任单位认真办理。该镇5村的何泽芳、朱素明母子身患残疾,生活难以自理,镇党委班子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先后10多次带领村干部入户看望,并对其房屋进行了改造加固,要求村委会轮流照顾母子二人的生活。镇党委班子了解到场镇群众苦于没有固定场所不能跳“坝坝舞”的实际情况,专门在政府大院内提供了200多平米场地,并安装了投影机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去年11月,该镇还投资5000余元,举办了一次全镇冬季运动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新一届班子成立一年多来,在抢种抢收、帮扶救助、房屋修建等方面为群众办好事实50余件。广泛开展社会救助,开展低保普查,做到能保尽保,目前,镇低保、五保等各类救助对象1200多人,使广大群众切实体会到镇党委、政府的关怀。
三是把解决问题作为工作抓手。里坝与蓬溪交界,社会关系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加上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引起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增多。因此,镇党委始终将安全、信访、维稳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妥善调处各类遗留问题。其中,2012年稳控了王定华等老上访户问题,实现了党的十八大及两会期间零进京非正常上访目标。同时,积极开展以打击盗窃、扒窃、聚众滋事等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2012年以来,调查处理边界民事纠纷26起,派出所拘留13人,成功处理了4起较大上访事件,得到了区委政法委、区信访办、区维稳办“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处理满意”的高度评价,有效遏制了各类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发生,确保里坝镇社会总体平安稳定。
二、突出“实”,切实转变工作重点
作为地处偏远的场镇,里坝镇究竟该做些什么工作?难道仅仅是把墙刷白,把路扫净?本届党委政府决定,既然为官一方,其核心要义就是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为此,在实地调研、外出考察、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将工作重点锁定在村道路建设、场镇规划、危房改造三项工作上。
一是强力推进村道路建设。因历史矛盾较多,群众筹资难,积极性不高,“十一五”期间,该镇10个行政村、55个社没有水泥路,基本是是晴通雨阻,村道路建设滞后也直接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伊始,镇党委决定彻底弃过去为稳定而抓稳定、害怕抓发展影响稳定的想法,排除所有困难,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在村道路建设过程中,首当其冲面对的是建设资金问题。为了破解这一瓶颈,该镇要求镇党委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提前半年在群众中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道路建设对于老百姓的好处,并组织干部、群众到外乡镇参观学习,增强筹资修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该镇党委一班人多次到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并远赴成都市、武汉市等地,寻求在外发展取得成功的企业家捐赠资金修建村道路,切实解决道路建设资金难题。截至目前,该镇村道路建设总投资1100 多万元(其中争取向上级部门争取600 多万元,自筹500 多万元),建成通村水泥路18公里、在建25.2公里。预计今年年底,全镇100%以的村真正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里坝镇2012年才开始修建第一段、第一条村道水泥路,但该镇几乎仅用时两年就身全区交通工作先进行列。村道路修通之后,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实惠:该镇9村地处积善与里坝交界处,当地群众主要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村道路修通后,涌现出了3户养殖大户。
二是科学规划场镇发展远景。一直以来,该镇高度重视场镇建设,并按照“建管并重、堵疏结合”的原则,强化源头管理、注重规范建设,加大场镇建设的宣传力度,向群众发放《农房建设审批程序及要件》、《建筑安全责任书》等宣传资料,截至目前,该镇基本没有出现乱搭乱建的情况。去年以来,该镇借助区委政府实施场镇规划的工作重点,出台了未来5-10的发展远景规划。同时,投资75余万元,完成了政府旧办公楼及计生办大楼的装修,投资10万元完成政府院坝硬化工作,完成了办公楼的搬迁工作,结束了镇党委政府租房办公的历史。投资5万余元,完成了学校初中到场镇的路灯安装,完成了场镇路灯修复工作,改变了场镇面貌,优化了场镇环境。今年又启动了老街改造工作,年内将完成老街的改造。
三是“四个到位”推进危房改造工作。一是统计到位。对全镇农村危房进行了摸排统计,确保贫困农户的危房不遗漏、不漏报。截至目前,累计统计即需改造的危房370户。二是计划到位。该镇计划用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里坝镇危房改造任务。其中:2011年争取危房改造户数55户,2012年争取户数70户,2013年争取了80户,2011、2012年的任务已经完成检查验收工作。三是资金使用到位。在危房改造资金的使用拨付上,切实做到了专款专用,危房改造户签字领款,经办人和村镇干部不得代签代领,镇政府没有截留挪用一分钱。四是质量监督到位。成立了由镇党委成员、村委成员、群众代表三方组成的质量监督小组,确定危房改造工作高质量、高水准。正是多措并举、多管齐下,2012年该镇危房改造工作获得区委、区政府单项奖。
三、突出“勤”,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由于地处偏远,过去不少干部存有“山高皇帝远”的心理,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庸、懒、散、乱现象突出。特别是公务员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和事业人员绩效出台后,出现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新大锅饭”现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此外,个别村“两委”干部在执行惠农政策时存在吃拿卡要的现象,特别是低保、五保执行过程中存在“人情保”、“关系保”的现象。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该镇确立了“勤”字当先的工作作风,并以机制创新、制度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一是突出重点,完善规章制度。镇党委、政府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有关政策规定,修改和完善了机关会议、政治学习、请示汇报、考勤登记、财务管理、来人来客接待、车辆管理、信访接待、宣传报道以及分工驻村和督促检查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同时,出台了《干部定员、定岗、定责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每个干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增强了干部责任心和积极性,提高了工作人员办事干事效率。
二是突出“三抓”,监督管理到位。为切实加强对干部的管理,里坝镇注重在“组织”上做文章,在“落实”上下功夫。首先,抓领导力量到位。成立了里坝镇干部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党政办、司法所、安监站、计生办等站所主要负责人组成,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具体负责抓好全乡干部职工的监督管理工作。其次,抓职责落实到位。镇党委、人大、政府齐抓共管,严把干部管理关,明确要求各部门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同唱一台管理戏,共同把干部管理工作搞上去。其三,抓督查落实到位。坚持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原则,全面了解干部职工严格执行目标管理的有关情况和问题,有效督促了全镇干部职工高质高效完成任务、践行职责。
三是突出奖罚,增强激励措施。以注重实绩、按劳分配、优质优酬为原则,对干部的在岗情况、部门工作、驻村工作、应急工作等方面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个人晋升、降级、奖惩和评优评先直接挂钩,作为干部年终综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目前,里坝镇上下呈现出心齐、气顺、思进的良好氛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