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翼豆

大翼豆

大翼豆(学名:Macroptilium lathyroides)是豆科大翼豆属的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

株高可达1.5米;有时蔓生或缠绕,茎密被短柔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披针形,长5-10毫米,脉纹显露;小叶狭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1-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密被短柔毛或薄被长柔毛,无裂片或微具裂片;叶柄长1.5厘米。

花序长3.5-15厘米,总花梗长15-40厘米;花成对稀疏地生于花序轴的上部;花萼管状钟形;萼齿短三角形;花冠紫红色,旗瓣近圆形,长1.5厘米,有时染绿,翼瓣长约2厘米,具白色瓣柄,龙骨瓣先端旋卷;荚果线形,长5.5-10厘米,宽2-3毫米,密被短柔毛,内含种子18-30颗;种子斜长圆形,褐色或具棕色及黑色斑,长约3毫米,具凹痕。花期7月,果期9-11月。花深紫色,龙骨瓣粉红色。二枚翼瓣特大,故名“大翼豆”。

分布范围

大翼豆原产于热带美洲,分布于中国广东、福建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等地。已广泛栽培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生长环境

大翼豆为喜欢温、喜欢光的短日照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为25~30℃,在日照较长的情况下为22~27℃。于13~21℃时生长缓慢,受霜后全部死亡,残留种子第二年可以萌发。在广州市3月份播种的7天出苗,20~30天分枝,60~80天开花结荚,90~100天后种荚陆续成熟。在温暖地方,多年生的于3~12月间都可开花,6~12月间种子成熟。在江西省,前期生长缓慢,入秋生长旺盛,开花晚,虽可越冬而种子产量低。耐旱性很强,喜土层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受水渍会延缓其生长。适宜的土壤pH值为4.5~8,可耐中度的盐碱性土壤,能耐低钙高铝而不耐高锰的含量,在年雨量650~1800毫米的地区均适宜。与高杆牧草混生也能生长良好。昼夜气温25-30℃时营养生长茂盛,昼夜温差达10-12℃时籽粒饱满,千粒重提高10。盛夏性能良好。在年降水量800-1600毫米的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生长最好,少于500毫米或大于3000毫米则生长不良。耐酸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pH为4.6-8.0的各种类型土壤上均能生长,但以肥沃土壤有利生长。耐旱性良好,耐盐碱性能差。不耐寒,但能耐轻霜。茎叶受霜冻后凋萎,但翌年春季仍可从茎基部长出新枝,正常生长,气温降至-9℃时,仍有60-83的植株存活。在-3℃的气温下叶片枯黄,嫩枝受冻害,但老茎蔓不死。耐践踏,适宜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放牧利用,也可单播。

人工繁殖

繁殖方式一般为种子繁殖。

种子处理:大翼豆种子硬实率占40-70,不进行任何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只有26.6%。清水浸泡24小时后发芽率为38.2,机械磨擦划伤种皮发芽率59.8,浓硫酸处理3分钟发芽率65.4,浓硫酸处理15分钟,发芽率由18上升到94。在草地上,经过烧草处理后的大翼豆种子,发芽率比不烧草处理的提高20倍。处理后的种子,建议接种豇豆属根瘤菌后播种。盆栽接种根瘤菌试验获得过于物质增产40,植株含氮量提高29的结果。常用的接种方法是泥炭菌剂与种子混合均匀,用1的甲基纤维素胶液粘着剂,用钙镁磷肥作丸衣材料种子球化后播种。可以提高结瘤率,增加固氮能力,早定植,形成优势群落。接种根瘤菌的大翼豆,每年所固定的氮为100-170千克/公顷。3周龄植株生长所需要的氮素,43-50从土壤中获得。15周龄后从土壤中吸收2-4的氮素。

播种:大翼豆耐粗放的耕作条件,在同等的播种条件下,可比其它牧草早发根定植,形成群落优势,用于打草地或放牧地。用翻耕或重耙处理地表,也可用草甘膦杀灭原生植被后,采用条播、点播或撒播的方式建植草地。

多采用春播或夏播,3-7月份均可播种,但早播有利于生长。条播行距40-50厘米,播种深度1-2厘米,播种量6-7.5千克/公顷。留种地用1米×1.5米的规格点播,播种量25-50克,每穴定植一株。施农家肥15000-22500千克/公顷,过磷酸钙225千克/公顷作基肥。用播篱攀缠,通风透光良好,可以提高结实率,增加籽粒产量。当年播种的植株,开花结籽与缩根两年生相比,生长时间虽短,但开花期集中,种子产量比二年生的产量高。一般大翼豆种子产量300-375千克/公顷。种子地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力偏瘠,特别是全氮肥量偏低(0.08左右),有机质1.5以下的土壤播种。也可撒播。苗期生长慢,注意防除杂草。生长期间施钙镁磷肥375-450千克/公顷,氯化钾75-150千克/公顷,不施氮肥。每年可割2-3次,留茬高30厘米以利再生。

栽培技术

大翼豆施用氮、磷、钾的复合肥400千克/公顷,在磷、低钾血症的土壤上相应加大用量。有效磷的水平低,直接影响大翼豆的根瘤固氮效能。在pH值很低的地方,施用石灰2000-4000千克/公顷。施用氮素30-50千克/公顷。可以解决混播禾本科牧草早期对氮的需要,但过多地施用氮肥,组合中禾草的竞争能力提高,则抑制大翼豆的生长;施钙可以提高土壤的pH值,铝和钙可以促使大翼豆节间伸长和氮的含量提高。

主要价值

经分析测定,整株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不同,整株粗蛋白质含量在16%-21%。花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9.1%、粗脂肪4.7%、粗纤维26.6%、无氮浸出物35.3%、粗灰分11.3%、钙1.15%、磷1.04%。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牛、羊、马等草食动物均喜食。用翻耕或重耙方法处理天然植被后播种大翼豆,无论混播或单播,都可形成群落,覆盖率达80-90%,高的可达100,当年可刈割1-2次,也可控制放牧利用。第2年以后可刈割4次左右,年产草量一般在15.0吨/公顷左右,高的可达47.0吨/公顷(刈割2次)。在肥沃的地块上单播,产草量潜力是很大的,产草量达52.5吨/公顷。并且大翼豆叶量丰富,茎叶柔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试种利用证明,水牛黄牛都喜采食。放牧肉牛奶牛都适宜,在秋冬季节,牛群更爱选择采食。打草鲜喂和调晒干草适口性都很好,其种子为鸽、火鸡等鸟类喜食。

生态价值大翼豆作为放牧牧草已为人们所认识,但它作为草地利用的同时,自身良好的固氮性能大大地改善草地土壤的氮素供应,改进混生禾草对氮素营养的需要。它具有发达的根系和充足的根瘤,用丸衣化接种根瘤菌后点播,出苗2个月后10株平均结瘤28个,根瘤圆大粉红色,固氮性能良好。种植过大翼豆1、2、3年后的酸性粘红壤土,含氮量分别提高13.0%、20.0%、65%,有机质分别提高13.6%、23.0%、73.3%。单播生长3年后的改良地,土壤结构由原来的块状或片状结构变成团粒结构,土壤颜色由砖红色向黑褐色转变,保水保肥能力改善。

大翼豆由于初期生长快,抗旱性强,可用为铁路、公路两旁护路的覆盖植物。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