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琅玡榆

琅玡榆

琅玡榆(学名:Ulmus chenmoui Cheng)是榆科榆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江苏省、安徽等地,生长于海拔150米至2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中性湿润粘土的阔叶林中及石灰岩缝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因最初发现时仅见于安徽滁县琅琊山庙后南天门下沿路两侧的森林中而得名。学名种加词chenmoui则为纪念中央大学森林系助教陈谋。

形态特征

琅玡榆是一种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胸径达60厘米。树皮淡褐灰色,裂成不规则的长圆形薄片脱落。一年生枝幼时密被柔毛,后逐渐脱落,小枝无木栓翅及膨大的木栓层。冬芽卵圆形,芽鳞背面被覆部分有毛。叶宽倒卵形、长圆状倒卵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18厘米,宽3-10厘米,先端短尾状或尾状渐尖,基部偏斜,楔形、圆或心脏形,叶面密生硬毛,粗糙,沿主脉凹陷处有柔毛,叶背密生柔毛;沿脉较密,边缘具重锯齿,侧脉每边15-21条;叶柄长1-1.5厘米,密被长柔毛。花在去年生枝上排成簇状聚伞花序。翅果窄倒卵形、长圆状倒卵形或宽倒卵形,长1.5-2.5厘米,宽1-1.7厘米,两面及边缘全有柔毛,或果核部分毛密、果翅毛疏或近无毛,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上部,上端接近缺口,宿存花被无毛,上端4裂,裂片边缘有毛,果梗长1-2毫米,被短毛。花果期3月下旬至4月。

生长环境

琅玡榆是一种阳性树种,能适应酸性土、中性及微碱性土,石灰岩及非石灰岩山地均能生长。分布区夏季受东南风季地风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冬季受大陆气流的袭击。气候较寒冷干燥,年匀温15℃,1月份平均温1.8℃,7月份平均温28℃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集中在6、7、8、三个月。相对 温度夏秋在70%以上,冬春偏低。土壤石灰岩发育的中性粘土蔌繄质土PH值6.5-7.5,榆根系发达,耐干旱,能生于岩石裸露,土层薄的条件,但在土层深厚、肥沃之处生长较快。为喜光树种,林内被压对生长不良。通常与地锦草(Acermono Maxim)、黄连木(pistacia chinenisbunge)、铜钱树(paliurus hemleyanareh)、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maxin)、朴树(celtis tetrandra up ineni(pers)YCTang)、榉树(Zelkova chneideriana Hand ~Maz)等组成落叶阔叶林。3月中旬开花,阴长出瓣4月下旬到 5月上旬果实成熟。随风飘落,林缘及阳光充足持方、天然更新良好。

繁殖方式

琅玡榆的繁殖主要通过播种。播种前用45℃左右的温水浸泡种子24小时后捞出,在室内摊开晾干待播。在整好的床面上按条距25厘米,条沟深2-3厘米进行条播。每沟播种100-150粒,种子上覆土0.5-1.0厘米,覆土后踏实镇压,用细孔喷壶浇透水1次,然后立即用地膜覆盖,地膜四周用土压实,每天观察床面温度情况,以床面不干又不太湿为宜。琅玡榆是种子夏热夏播的树种之一,采种期与播种期对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的保存率影响较大,当翅果转黄后应立即采集,采种、播种期越早,种子萌发率越高,苗木保存株数也越多。因为早播可避免高温对种子萌发及幼嫩苗木 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早播也起到了延长苗木年生长期、从而提高苗木生长量的作用。此外,琅玡榆播种育苗尚需注意:播种后覆土不能过厚,只需薄撒1层细土,因榆树芽苗柔弱,出土能力差,覆土层稍厚便难以顶出;一般不必遮荫,若播种期过迟,遇高温需适当遮荫。

保护现状

琅玡榆是中原地区的特有植物,处于濒危状态,已经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濒危种。分布面积窄小,数量甚少,在中国安徽琅琊山,约有大小30余株,胸径30厘米以上的母树仅5株,而且琅琊山现为风景旅游区,由于游人众多,林下幼树、小苗常遭践踏和破坏,应加强对现有母树的保护和幼树的抚育管理,并采种繁育,扩大种植。

主要价值

琅玡榆为中国特有种,对研究植物区系及种质保存有一定意义;木材坚实,纹理直,耐火用,可作家具、车辆、器具、室内装修等用材;阳性树种,能适应酸性土、中性及微碱性土,石灰岩及非石灰岩山地均能生长,可选为中原地区淮河以南、长江下游的造林树种。

植物文化

琅玡榆是琅琊山上的榆树,这个名字是南京的教授给起的。据考查,琅琊山有树木三百多种,其中琅玡榆和醉翁榆为琅琊山所特有。过去,人们看到这种秀直的大树,赞赏之余却叫不出它的名字。1955年,南京林学院(今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树木分类学家郑万钧,到琅琊山游览,他一看到这两种树木,便惊喜地说:“这在全国大小森林和名山古寺中还未见到过。”郑老当即以山、亭命名。这样,琅玡榆和醉翁榆才有了自己独特的名字。

参考资料

琅玡榆Ulmus chenmoui.植物网.2024-08-22

【琅玡榆】的意思.有道.2024-08-22

琅玡榆.造价通.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