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岙村
杜村,位于章水镇政府西部,距章水镇政府13公里,杜岙村由下严、黄泥弄、年岙、里宅、外宅五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常住人口1355人,总户数600户,外来流动人口约150人,土地面积493亩,山林面积8753亩。
地理环境
浙江省宁波市州区章水镇杜岙村,位于皎口水库上游,在周公宅水库下游,列入宁波市志的“抗币印刷厂”位于杜岙村王家坪。
人口民族
2004年5月行政村撤并,将下严、年岙、里宅、外宅合四个行政村合并成为杜岙村,村办公地点设在原杜岙村学校内。
经济
村办企业23家,工农总产值2960万元,农民以种植茶叶、川贝母、孟宗竹为主,2006年人均收入5071元。
历史沿革
杜岙村,名“杜岙”是因为村的地形似肚皮。“肚岙”之名显然俗了,后来逐渐雅化为“杜岙”。徐兆《四明谈助》称“岙中多徐姓。自大皎至杜岙十里,尚可通舟。再西则舟不能上矣。”
文化
人文故事
其一
资养得林泽,深居遂优闲。各尽筋骸力,自无荒年。
浮屋皆古翠,照门多晴川。客醉聊濯缨,我吟思抚弦。
其二
山镰秋萝,水碓暮云。风来壑阴合,石立涧水分。
览物自远,静挹气多熏。束想泯外驰,随往寄吾欣。
姚特别眷顾杜岙,杜岙村边有庵名宝松,姚燮作《下厂宝松庵二章》;杜岙村尚有一瀑布,名松岩斗,姚燮又作《松岩斗听瀑》诗;杜岙村前有一溪潭,称蜈蚣潭,姚燮写下了《蜈蚣潭》诗;姚燮考察游览四明山毕返归鄞江桥,归途仍旧经过杜岙村,又写了《还憩杜岙作二章》,其中有“来时丹药已敷苗,去后苍颜未改雕”之句,记载了其时杜岙人已种贝母等药材,贝母至今仍为杜岙人的主要农业经济作物。在笔者看来,姚燮此行写的另一首《山女行》也似乎是为杜岙女人所写,如此算来,姚大诗人为杜岙写了9首诗,可谓情真意切。
山明水秀的杜岙当年曾是抗清战场。黄宗羲《日本乞师颠末》曾记载,清代冯京第曾据守杜岙抗清,败后被清兵杀害,有义士以计得其一臂,与同为抗清牺牲的王翊首级、董志宁遗骸合葬于甬上,世称“三忠坟”。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杜岙村地名介绍.地名网.202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