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须鳞蛾
葱须鳞蛾(学名:Acrolepla alliella Semenov et Kuzn),为鳞翅目菜蛾科的一种昆虫,体长约4-4.5毫米,翅展约11-12毫米。前翅有1个三角形大白斑和2个小白斑,当成虫静止、前翅合拢时,则表现为1个菱形白斑。葱须鳞蛾主要危害韭菜、葱、洋葱等百合科蔬菜及野生植物,幼虫在葱叶夹缝处蛀食,严重时可致心叶变黄,叶和花多从伤口处断折,降低产量和品质。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约4-4.5毫米,翅展约11-12毫米,全体呈黑褐色。前翅黄褐色至黑褐色,有1个三角形大白斑和2个小白斑,成虫静息时前翅合拢形成一个菱形的白斑。翅前有5条浅褐色不明显的斜纹,翅中部近外缘处有一深色近三角形区域,翅中部有一条稍深色的纵纹,后翅深灰色。下唇须前伸并向上弯曲,第二节向末端逐渐膨大,触角丝状,长度超过体长的一半。
卵
长圆形,初产乳白色发亮,后变浅褐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约8毫米,细长圆筒形,头浅褐色,虫体黄绿至绿色,各体节有稀疏的毛。
蛹
长约6mm,纺锤形,老熟时深褐色,外被白色丝状网茧。
生长规律
在北方一年发生5-6代,以成虫在越冬韭菜干枯叶丛或杂草下越冬,5月上旬成虫开始活动,5月下旬幼虫开始为害,各代发育不整齐,从春到秋均有为害,以8月为害严重。从卵至成虫一世代历期约为25-48天。在陕西省,该虫6月后虫口渐增,8月达到高峰,11月露地不再发生。在山东省,成虫盛见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可延续到10月。成虫羽化后需补充营养才交尾产卵,卵散产于韭叶上。孵出幼虫咬叶成纵沟并向茎部蛀食,但不侵入根部,常把虫粪留于叶基部分叉处。幼虫性活泼,受惊即吐丝下垂。老熟时在叶片中部吐丝作茧化蛹。
危害
葱须鳞蛾主要寄主植物有韭菜、葱、洋葱等百合科蔬菜和野生植物。 幼虫蛀食韭叶,严重时心叶变黄,降低产量和质量,以老韭菜和种株受害最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科学肥水,培育壮苗;铲除田间以及周围杂草,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减少来年虫源基数。
药剂防治
于当地成虫盛发和幼虫危害期,分别喷施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或50%辛硫磷、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3000倍液。
可用4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杀灭菊乳油2000-3000倍液,或5%敌杀死(溴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2.5%功夫(三氟氯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5%来福灵(顺式氰戊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20%灭扫利(甲氰菊酯)乳油4000-6000倍液,或10.8%凯撒乳油2000倍液,或5%农梦特(四)乳油2000倍液,或24%万灵水剂(灭多威)1000-1500倍液,或25%杀虫双水剂250-300倍液,或 50% 巴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