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友谊圆舞曲
《青年友谊圆舞曲》作于1955年,是一首著名的集体舞曲,同时也是青年熟悉的一首经典歌曲。这首歌曲自诞生以来,一直是团组织活动首选的集体舞曲,具有跨越时代的流行和青春记忆的时尚。歌词由江山创作,曲调由天戈谱写。《中国当代歌词史》将这首歌誉为“讴歌世界和平与各国人民友谊”的歌曲,反映了当时青年人的生活。它不仅在国内广泛传唱,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通过《今日中国》刊物传播到国外。
创作背景
1955年,中国青年代表团准备参加在波兰举行的第五届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主题为和平、友谊、团结。世界青年电影节征集歌曲,团中央也举办了征歌活动,《青年友谊圆舞曲》便是在此背景下创作。曲作者天戈和词作者江山都在北京群众艺术馆工作,天戈先写曲,江山一夜之间填词,随后两人共同修改定稿。歌曲通过《歌曲》杂志发表后迅速流行,各地群众艺术馆转载并印制活页歌谱,使其在全国范围内传唱。
舞曲特点
《青年友谊圆舞曲》采用C大调,3/4拍子,节奏以每拍一音为主,是一部曲式的舞曲式短歌。全曲共六句,起承转合后又有两个补充乐句。首句主题音调以大三和弦分解之形式呈现,旋律跳跃,展现明亮色彩。第二句为前句之合头换尾,后半句转向小调,与首句形成对比。第三句以跳进的形式,自低音区向上推进。第四句分解和弦上行后,回落至主音上,虽有终止之感,但意犹未尽,自然引出两个补充乐句,将音乐推向高潮而结束。这样的旋律进行,富于圆舞曲特性,贴切地表现了青年们欢乐和激荡的心情,充满青春活力。
作品影响
1950年代,上海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推动集体舞活动在工厂、农村、学校、机关广泛开展,《青年友谊圆舞曲》成为当时舞蹈的内容之一。据1958年《人民音乐》显示,这首新歌曲已进入一些中等学校的音乐课堂。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9年,如四川云阳师范等学校改教学此曲。崔永元在自传《不过如此》中提到,1970年代末男女合舞曲目中,可公开跳者仅有《圆舞曲》。2009年10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联欢晚会上,胡锦涛、江泽民等中国共产党及国家领导人与在场青年一同跳起了《青年友谊圆舞曲》,展现了这首歌曲深远的文化影响和历史地位。
参考资料
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与民众共舞.凤凰网.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