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邦寺
八邦寺(藏语:དཔལ་སྤུངས།,威利转写:Dpal-spungs,英语:Pelpung/Babang),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于康巴藏区的主寺,坐落于德格县八帮乡,依俄色拉山而建,海拔3800米,被誉为康区寺庙建筑典范,享有“小布达拉宫”美誉。该寺于1991年4月16日被列为四川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后于2013年3月5日及5月3日,分别确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邦寺四周环山,传有“三象戏水”之美景,始建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寺院占地面积达4158亩,建筑面积6237平方米,朝向南方,呈大型四合院式布局,融合藏式传统与康巴藏区特有建筑风格,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主大殿巍峨,高达40米,内设28间房室,整体外墙采用褐红色天然粘土筑成,墙基厚实渐收,夯土墙高度各异,顶部为平顶,边缘镶嵌黑色班金墙及半月形铜片装饰与风铃,黑色白玛墙上装饰有镀金铜饰,形成鲜明红黑对比,增添古朴庄严之感。
寺内珍藏众多古壁画与雕塑,材质多样,艺术价值极高。八邦寺不仅是宗教圣地,也是文学、历史、艺术、占星学及医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中心。
历史沿革
八邦寺的前身是兄里寺,由止贡噶举僧人巴登向秋能巴于12世纪末叶创建。噶玛拔希,作为德格汪布顶人及都松钦巴的转世灵童,在蒙古地区游历期间被孛儿只斤·蒙哥大汗尊为国师,并获赠金边黑帽。因其在兄里寺主持寺务三月,八邦寺后被称为国师庙。
16世纪中叶,兄里寺毁于火灾。1728年,在昌都嘎玛寺第八世司徒姓活佛曲吉迥乃(德格县龚垭人)的领导下,并得到德格土司登巴泽仁的支持,于兄里寺原址上重建了八邦寺。曲吉迥乃因登巴泽仁的挽留成为八邦寺第一代司徒活佛。
随后,八邦寺被确立为德格土司家族的家庙,历代司徒活佛均参与土司最高行政会议,对土司政令、官员升迁及嗣位等事务拥有认可权。八邦寺辖有108座子寺,是藏区噶玛噶举派的重要道场。康巴藏区噶举派僧人入藏受戒前,需在八邦寺修持至少三年。
建筑特色
八邦寺意为「吉祥寺」。据史书记载,八邦寺创建赵构时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八邦寺,位于德格县八帮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庙,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寺庙依山而建,建筑错落有致,层层递进,展现出一种自然与人工和谐共生的美感。其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观之下,宛如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因此有“小布达拉宫”之称。
八邦寺的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它融合了格鲁派寺院的宏伟壮丽与噶举派寺院的细腻神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貌。主殿“卓拉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一座三层四合院式建筑,它不仅高大雄伟,而且装饰华丽,正殿高达二十四米,八根千年巨树制成的大柱支撑起整个大殿,彰显出非凡的气势。二楼则是活佛的居所,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充满了宗教的神秘色彩。
除了建筑之外,八邦寺的壁画也是其一大亮点。殿内四壁绘满了珍贵的壁画,这些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包括佛本生故事、六道轮回等,画面生动形象,色彩绚丽夺目,是藏画“噶日”画派的杰出代表。这些壁画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
八邦寺在藏传佛教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一座宗教圣地,还是文学、历史、艺术、占星学及医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中心。寺庙辖有众多分寺,遍布国内外多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教网络。历代活佛中不乏博学多才之辈,他们不仅在宗教修行上有所成就,还在藏文文法、藏医药、藏画等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其中,第八世司徒姓活佛却吉迥乃更是被誉为一代宗师,他创立的噶玛-八邦画派对藏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八邦寺还是藏区绘画艺术的典范。其民族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绘画作品不仅注重画面的构图和布局还强调色彩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参考资料
德格八邦寺(组图).新浪佛学.2024-02-24
噶举派主寺——八邦寺.藏传佛教文化网.2024-02-19
康巴古建筑典范——德格八帮寺.《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2024-02-19
[地理]有一百零八座子寺的八邦寺.南方周末.2024-09-09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9):梵音阵阵(上).澎湃新闻.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