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镇
牛棚镇,隶属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北部,东与迤那镇毗邻,南与云南省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西与玉龙镇相连,北与中水镇、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布嘎乡接壤。总面积177.89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1953年,置乡。
1958年,改管理区。
1961年,并入白碗乡。
1963年,白碗乡分出改公社。
1984年7月,改乡。
1985年1月,改镇,属原牛棚区。
1992年,白碗、红岩、雨朵并入牛棚镇。
名称来历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清代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八大土目”之一的彝族禄祯祥(俗称牛棚子家)的庄园而得名。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牛棚镇下辖6个社区,1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鱼塘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牛棚镇地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北部,东与迤那镇毗邻,南与云南省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西与玉龙镇相连,北与中水镇、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布嘎乡接壤。总面积180.0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牛棚镇境内地貌大部为高原面,少量为中中山河谷。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处位于大嘴乌鸦等,海拔2484米;最低点位于新龙河,海拔1700米。
气候特征
牛棚镇多年平均气温12℃,1月平均气温2.0℃,极端最低气温–14.5℃;7月平均气温19.4℃,极端最高气温31.7℃。无霜期年平均18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94小时,年总辐射118.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
水文
牛棚镇境内河流有白碗小河、红岩小河属牛栏江水系,牛栏江自团山村入境,至新关村出境,河道长5千米,为云南省、贵州省两省的界河。
自然灾害
牛棚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雷击等。旱灾多发生在每年的春季,最严重的是2011年全年受旱,受旱面积达20200亩,其中轻旱1000亩,重旱6150亩,干枯4050亩。
自然资源
牛棚镇境内矿藏主要有煤炭、铁、铜等。以煤炭为主,但含硫高、品位低,储量有待进一步钻探查明。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牛棚镇辖区总人口4486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45人,城镇化率3.9%。另有流动人口5631人。总人口中,男性23209人,占51.73%;女性21658人,占48.2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9887人,占66.61%;有回、彝、苗、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共14980人,占33.39%。超过2000人的少数民族有回、彝2个民族,其中回族994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6.4%;彝族2940人,占19.6%。2011年,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7.35‰,人口自然增长率4.65‰。
截至2018年末,牛棚镇户籍人口为49990人。
经济
综述
1992年,财政税收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元。1995年,财政税收380万元,农民人均收人840元。1998年,财政税收315万元,农民人均收人1250元。2010年,农民人均收人3586元。
2011年末,牛棚镇商业网点146个,职工75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集贸市场4个,年成交额2.8亿元。
2011年,牛棚镇财政总收入1622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30万元,比上年增长25%。
2011年末,牛棚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686万元,比上年增长28%。
农业
牛棚镇有耕地面积9.23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5943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
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6886吨,其中玉米0.83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2011年,烤烟种植面积3.84万亩,收购烟叶6.82万担。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95万头,年末存栏1.87万头;牛饲养量1.07万头,年末存栏0.72万头;羊饲养量0.786万只,年末存栏0.51万只;家禽饲养量8.5万羽,年末存栏4.54万羽。
2011年,牛棚镇有林地面积100319亩,其中灌木林9819亩,天然林860亩,人工造林19000亩,天保封山育林5120亩。
工业
牛棚镇形成以建筑材料生产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0.4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
2011年,工业企业11家,职工166人,实现产值2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8%。
金融
2011年末,牛棚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686万元,比上年增长28%。
交通
牛棚镇地处乌蒙山屋脊,102省道、内昆铁路线过境,牛玉公路(牛棚至玉龙)、中牛公路(牛棚至中水)贯穿全境(“十一五”规划为通乡油路),14个村实现水、电、路、通信“四通”,六个村实现公路、移动电话、电“三通”。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牛棚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10人,专任教师7人;小学15所,在校生7640人,专任教师31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274人,专任教师10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牛棚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765万元,比上年增长29%。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34%,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牛棚镇有文化服务中心1个,村文化活动场所21个;各类图书室37个,藏书140万多册。2011年10月在集镇范围内安装有线电视,现有有线电视用户430户,集镇内安装率达9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牛棚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20个;病床50张。专业卫生人员15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12万人次。
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7364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牛棚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2户,人数102人,支出26.75万元;城市医疗救助22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6209人次,共支出31.045万元,比上年增长66.7%;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极助345人次,支出17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69户,人数5962人,支出366.53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9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88人,共支出18.74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6.55万元,比上年增长35%。社会福利费8.7万元,比上年增长21%。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72万人,参保率86.7%。
文化
文物古迹
牛棚是历史文化古镇。
一是以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原“八大土目”之一的彝族禄祯祥为代表的牛棚子家于清代光绪年间入驻牛棚,素以富豪着称于本地,有良田千亩,年收收租谷千石,原牛棚区境内的大部分地方属其管辖,曾辉煌一时。
名称来历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清代威宁“八大土目”之一的彝族禄祯祥(俗称牛棚子家)的庄园而得名。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