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庇安
阿庇安(Appianus,约95~约165)古罗马历史学家。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上层贵族家庭,受过良好教育。早年在家乡官居要职,享有权势。曾在亚历山大里亚城任官,后在罗马获公民权,成为罗马帝国的拥护者和鼓吹者。曾在罗马开业当律师,皇帝普布利乌斯·哈德良时期任金库检察官一职。晚年担任埃及财政督察,大概卒于该职任内。代表作《罗马史》
著作
他写过自传,但已遗失,只能从他自己的作品和他与友人弗龙托(Marcus 小山田圭吾 Fronto)的通信中了解其生平。
毕生之作是用希腊文撰写的《罗马史》,共24卷。上始于罗马王政时代,下止于2世纪初马尔库斯·图拉真努斯皇帝时期,包括罗马将近900年的历史。所记“内战”期间罗马的社会斗争尤有价值。流传至今的《罗马史》有11卷是完整的。《罗马史》按民族编写。现在完整保留下来的有叙述 西班牙、迦太基、伊利里亚、叙利亚、汉尼拔、米特拉达梯以及内战的各卷。第 1至12卷分别记述国王们的战争,意大利战争,萨姆尼乌姆战争,高卢战争,西西里战争,西班牙战争,利比亚(阿非利加)战争,马其顿王国和伊利里亚战争,希腊和亚细亚战争,叙利亚内战,米特里达特斯战争;第13至17卷记述内战(这一部分的标题即为《内战》);第18至21卷记述埃及战争;第22卷记述凯撒们的战争(至马尔库斯·图拉真努斯时期);第23卷记述达契亚战争;第24卷记述阿拉伯战争。最后有关帕提亚战争的部分,作者没有写成。
此书至少到9世纪时还是完整的,但今天只有第6至8卷、第11至17卷(包括内战部分)是完整的;第1至5卷、第9、24卷则只有片断保存下来,估计传世的部分相当原书的一半稍弱。关于公元前 154年以后的西班牙战争和公元前133至公元前70年内战的记述,是原书比较重要的部分,为后世研究罗马史的主要依据。例如有关斯巴达克起义的领袖斯巴达克斯的唯一比较详细的记述,就保存在本书第13卷第116至120章。
阿庇安生在重要的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城,又长期在这里担任要职,因此这里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料。由于他所使用的史料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散失,他的作品就成了现存的仅有的第一手材料而显得特别重要。
人物评价
阿庇安虽出身行省,但在罗马身居高位,享有盛名,受到皇帝的宠信。他站在奴隶主贵族统治阶层的立场为罗马帝国辩护。他并不把奴隶当作和自己平等的人看待,而是为了显示奴隶主统治的危机才不得不记述奴隶的大规模起义,但也只限于轻描淡写。从他的客观的记述中可以看出这一起义的规模和罗马受到冲击的程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卡尔·马克思在1861年2月27日给恩格斯的信中指出,他“笔下的斯巴达克是整个古代史中最辉煌的人物。一位伟大的统帅……高尚的品格,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同样,他的史书虽宣扬了罗马帝国的声威,客观上也揭露了罗马奴隶主统治的残暴和被压迫民族的英勇抵抗,这是因为阿庇安还是严格地以史料为依据,不捏造事实,也不作迂腐的说教。对于宗教,阿庇安完全是旧式的罗马贵族的观点,他相信神示、预兆、灾异、命运等等,但在他笔下,这些东西同历史的进程没有直接的联系。他的作品不象传说、故事那样,把战争的原因归之于神意或争夺妇女,他看到了内外战争和内部斗争所以发生的物质方面的原因:土地的争夺、债务的负担、苛捐杂税等等。卡尔·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这一点是阿庇安比其他古典历史学家高明的地方。恩格斯说:“在关于罗马共和国内部斗争的古代史料中,只有阿庇安一人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这一斗争归根到底是为什么进行的,即为土地所有权进行的。”但是阿庇安注重战争的本身的叙述,而对于社会情况、文化、经济、典章制度等方面却注意得很不够。
阿庇安使用的是流行于整个希腊世界的“普通话”,这同当时亚历山大城地方通用的,也就是希腊语《圣经》(《旧约圣经》译本和《新约》)所用的希腊语基本上是一种语言。他的文字清楚、流畅,不大注意辞藻。就文章而论,阿庇安不能算是第一流作家,但是在历史学家中,他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在1963至1976年出版了自英译本转译的他的《罗马史》全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