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元厚镇

元厚镇

元厚镇,隶属于遵义市赤水市,地处赤水市南部,东、东南、南与习水县土城镇接壤,西南与两河口镇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毗邻,西、西北与两河口乡、丙安乡相连,北、东北与葫市镇为邻,行政区域面积204.16平方千米。元厚旧称猿猴,因为背后山有一巨石,形状像猿猴踞坐,前人因为这个特征而取名,之后乡民取谐音“元厚”,寓意元气笃厚而更之。

历史沿革

清代,属土城里。

民国初,属赤水县第五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隶第三区。

1952年2月,属赤水县第三区。

1953年5月,建元厚区。

1958年9月,元厚区改元厚公社。

1984年1月,复为元厚区。

1991年7月,改元厚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元厚镇辖红军渡1个居民委员会,米粮、桂圆林、虎头、石林、石梅、陛诏、利民、五柱峰、高新村9个村民委员会;下设4个居民小组、6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元厚镇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红军渡社区、高新村、米粮村、桂园林村、虎头村、石林村、石梅村、陛诏村、利民村、五柱峰村,镇人民政府驻红军渡社区。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元厚镇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分为河谷、山地。最高点位于箐头梁子,海拔1644米;最低点位于小金驿,海拔231米。

气候

元厚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8℃,极端最低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40.7℃。无霜期年平均340天。

水文

元厚镇境内主要河流为赤水河,从茶沟入境至难窝滩出境,长18千米。有板桥沟、陛诏沟等4条支流,流域面积22.3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元厚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山体滑坡等。

自然资源

2011年,元厚镇有耕地面积1.6万亩。林地面积14万亩。

人口

2011年末,元厚镇辖区总人口1671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34人,城镇化率12.2%。另有流动人口280人。总人口中,男性8813人,占52.7%;女性7900人,占47.3%;14岁以下3348人,占20.0%;15—64岁12253人,占73.3%;65岁以上1112人,占6.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5820人,占94.7%;有苗、壮等8个少数民族,共893人,占5.3%。2011年,人口出生率8.9‰,人口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长率2.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2人。

截至2019年末,元厚镇户籍人口为16902人。

经济

综述

围绕龙眼抓特色。元厚龙眼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现有面积近10000亩,是贵州省最大的龙眼基地,元厚龙眼品质十分优异,经农业部检测为中型果中的一等品,在省内外有极高的声誉。元厚镇将重点对龙眼进行品改、升级,在贮藏、包装、加工上下功夫,在抓基地方面着重抓好桂圆林村公路沿线大力发展“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强精品龙眼示范带建设,做大做强龙眼产业,打造贵州龙眼之乡。

围绕管护抓竹业。元厚是竹业大镇,现有杂竹林面积5万亩,人均达3.5亩,但能发挥效益的仅只有1万亩,主要原因是重栽轻管。针对存在问题,元厚镇将围绕管护抓竹业,重点抓好丰产竹林示范带动工程,以统一供应优质种苗、统一供应肥料、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加强监管、统一组织市场销售、分户实施抚育管护的“五统一分”经营管理模式,做大做强竹产业。

2011年,元厚镇完成财政总收入449.3万元,比上年增长4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1.4万元,比上年增长53.5%。农民人均纯收入5509元。

2019年,元厚镇有工业企业12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农业

2011年,元厚镇实现农业总产值6486万元。2011年,生产粮食5852吨,其中薯类838.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2011年,蔬菜产量8077.8吨。

元厚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7000头,出栏9000头;家禽年末存栏11.2万羽,出栏32.2万羽。

工业

元厚镇形成以竹木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8791万元,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66%。

商业

2011年末,元厚镇有商业网点363个。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5193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城乡集贸年成交额28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元厚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378人,专任教师4人;小学10所,在校生995人,专任教师8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初中1所,在校生501人,专任教师3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77.5%,小升初升学率98.5%,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810.7万元,比上年增长15.5%。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元厚镇有专业技术人才60人,经营管理人才30人,技能人才40人,农村实用人才250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元厚镇有村艾化活动中心5个;各类图书室11个,藏书20万多册。

2011年末,元厚镇有学校体育场6个,文化休闲广场3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2011年,元厚镇有有线广播电视台1个,电视广播用户2550户,有线电视用户94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元厚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个。专业卫生人员24人。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

社会保障

2011年,元厚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3户,人数255人,支出47.5万元,比上年增长55.5%;城市医疗救助42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20人次,共支出22.3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农村最低生话保障户数1232户,人数2143人,支出120.4万元,比上年增长0.9%。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0.7万元,比上年增长0.9%。社会福利费23.4万元,比上年增长1%;敬老院1家,床位24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6人。社区服务设施31个,其中社区服务站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2.8万元,使580人(次)困雅群众受益。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元厚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4个。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个,电话用户普及率96%,移动电话用户450户,宽带接入用户250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元厚镇有自来水站1座,铺设干线水管5000米,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

2011年末,元厚镇用电负荷3076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435万千瓦时,供电可靠率99.5%。

2011年末,元厚镇园林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

文物古迹

元厚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厚。曾是“川盐入黔”的重要中转地,赤水河上最繁荣的盐运码头。古盐道、古盐运码头、古盐号、石梅寺、天恩桥修河碑等多处古迹至今尚存。1935年1月,一代伟人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在元厚、土城一线一渡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在元厚留下了军事指挥史上的得意之笔,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给元厚人民留下了光荣的历史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锻造了元厚人民坚忍不拔、坚定不移、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元厚精神”。“元厚红军渡”,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地、市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镇内还有一个苗族聚集村寨,现有苗族同胞300人。苗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保存完整,风情朴质自然。

元厚文物名胜较多,遵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渡赤水的元厚红军渡口纪念碑是赤水河上第一座红军渡口纪念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省级文物保护的天恩桥功德碑、陛诏修河碑、大群的红军标语(两处)、石梅寺庙宇等文物。

著名人物

元厚镇人才辈出、文化灿烂,清朝修河工人吴登举。近代有中国共产党地下党领导人周潮生、袁惠畴,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黄铁材,有勇敢救红军的聂永珍。现代有正厅级干部丁福秋,现处级干部几十人。

主要景区

元厚镇境内的佛光岩、五柱峰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原地区丹霞地貌”赤水核心区,境内还拥有九角洞、龙凤岩、丹霞石林等极具开发价值的丹霞自然景观。丹霞石形成的天然奇峰、岩廊、岩洞、巨石、石堡、蜂窝、石柱、石墙等,千姿百态,造型奇特、逼真。丹山、碧水、翠林相互映衬,美不胜收。佛光岩是一面宽880米,高360米的丹霞山弧形绝壁,中间有一道宽30米,高221.8米的白龙瀑布从天而降。五柱峰排列有序的五尊丹霞塔柱峰岩,赤壁市千仞,参天入云,色彩斑斓,犹如如来佛摊掌竖起的五根手指,“手指”直伸云霄。对峰山间有一丹霞巨石,形如孙悟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