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褶菌
裂褶菌,(拉丁学名:学名Schizophyllum commune Fr). 所属真菌界,别称:糙海参(云南)、树花(陕西)、白花、鸡毛菌(北方)。该菌含有较强活性的纤维素酶,并能产生DL-苹果酸,菌丝深层发酵时可产生大量有机酸,还可产生促生素吲乙酸。其提取的蘑菇葡聚糖能提升巨噬细胞活性,从而增强免疫力,在医药和化妆品领域有广泛应用。该属已发现有 3 个种,其中裂褶菌广布于世界各地。云南省采食裂褶菌历史悠久,其食用价值高,质嫩味美,具有特殊浓郁香味,性平,具有滋补强壮、镇静作用,为高档食药用菌。本菌在食品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化学等方面应用广泛。
简介
裂褶菌是段木栽培香菇、木耳或毛木耳或银耳时的“杂菌”,其繁殖生长快,数量多,影响比较大,还可使木质部产生白色腐朽。
生长环境
裂褶菌多在春至秋季节生长。属于木腐生菌,野生于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枯枝倒木上,有的也发生在枯死的禾本科、竹类或野草上。其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如下:
1、营养
裂褶菌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碳、氮源是其重要的能量。适宜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玉米粉、麦麸。人工栽培可利用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废棉等富含纤维素的各种农作物秸秆及木屑等作为培养料;还需添加适量麦或米糠等辅料以及微量矿物质元素。
2、温度
该菌属于中温型菌类,自然生长多在春、秋季节。人工驯化栽培表明,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宽,8~32℃均可,但以23~26℃最适;子实体分化和发育以18~22℃最适,低于18℃成熟期延长。
3、湿度
裂褶菌耐干旱。培养基含水量不超过60%。子实体干湿伸缩性大,有水分时细胞膨大,干燥时收缩,一旦吸足水分后又继续伸展。长菇阶段空间相对湿度应掌握在85%~90%。
4、氧气
属于好氧性真菌,子实体生长过程释放出一股腐臭味的二氧化碳气体,栽培房棚要求空气新鲜。
5、光照
菌丝生长不需光照,原基分化子实体时,需要300~500Lx光照强度。子实体有明显的趋光性,光线过强会使菇体颜色变褐、品质差。
6、酸碱度
该菌含纤维素酶,并能产生DL-苹果酸(1-malicacid.C2过氧化氢)。人工栽培的基质pH4.5~5.6最适。
功效
裂褶菌是一种野生菌。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因外形如盛开的雪莲花而得名。裂褶菌特别是对小儿盗汗、妇科学疾病、神经衰弱、头昏耳鸣等有良好的疗效。裂褶菌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有降低胆固醇、调整血压、防止癌细胞的扩散、有规律的助长肝脏、脾脏及胰脏的生命力,调整身体、消除疲劳的功效。
价值
裂褶菌是食药兼用的珍稀菇菌,有清肝明目,滋补强身的功效,据云南省农科院测试中心对人工栽培的裂褶菌分析,裂褶菌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总含量达17.04%,并富含锌、铁、钾、钙、磷、、锗,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药用真菌》等籍记载,此菌“性平,味甘,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对小儿盗汗、妇科学疾病、神经衰弱、头昏耳鸣等症疗效明显。”
可食用,此菌含裂褶菌多糖,对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对大白鼠吉田瘤和小白鼠肉瘤37的抑制率为70-100%,我国云南省民间常把此菌与鸡蛋炖熟服用对治疗白带有效。云南产裂褶菌气香味鲜,称之为“糙海参”,有滋补强身作用。目前市场裂褶菌每千克干品价格240元,出口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市场,颇受欢迎。
从裂褶菌中提取的多糖(SPG),能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活性,对慢性细菌感染有显着的防御效能,对肿瘤有抑制作用;其菌丝深层发酵产出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工业及生物化学等方面。
栽培技术
裂褶菌人工驯化栽培成功,始于云南云、福建菌都、辽宁朝阳全禾菌业,于2006年商品化栽培成功,获得了理想效果。目前裂褶菌栽培方式是以塑料袋装入培养料作为载体,在室内外房棚搭建多层架床,春秋两季连续生产4-6批,形成多层次立体栽培;朝阳全禾采用室外地栽,接近地栽黑木耳技术管理。其应用技术如下:
1、房棚要求:野外栽培生态环境较适应。菇棚高2.5米,每棚250~300平方米均可,竹木作骨架。棚顶盖黑色薄膜加草帘,四周茅根或草帘围护;棚内搭摆袋架,架宽90~100厘米,分设架床8层,层距25厘米;地面整平夯实,铺上细沙。每个架床用塑料薄膜复盖成保湿棚。保湿好的专用菇棚不必盖膜。在民家庭院只要有对流门窗的房间,亦可用于栽培。
2、栽培季节:该菌生产周期较短,在适宜的条件下从接种到采收仅需16~20天。最佳栽培季节为秋栽9~10月,春栽3~5月,每年安排生产4~6批。
3、培养基配制:适用的培养基配方有以下2组:(1)棉籽壳58% 玉米芯或甘蔗渣20%、麦麸18%、玉米粉2%、石膏粉1%、钙镁磷肥1%;(2)棉籽壳50%、杂木屑28%、玉米粉2%、麦麸18%、石膏粉1%、碳酸钙1%。以上配方料与水比为1:1.1~1.2,含水量60%,PH自然。栽培袋规格:立式栽培的采用短袋15×26厘米,每袋装海产干货300克;长袋12×55厘米,每袋装干料500克。装袋、灭菌按常规操作。
4、消毒接种:料袋灭菌后需冷却至28℃以下时方可进行接种。为防止“病从口入”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接种时,长袋的打6个接种穴,接入菌种后胶布封口。短袋的拔出袋口棉塞,接入菌种后棉塞复原。
5、室内养菌:接种后的菌袋,摆放于培养室层架上或平地垒叠养菌。发菌培养环境要求适温、干燥、避光、通风。温度掌握23~26℃为好,不低于18℃,也不可超过32℃;空间相对湿度70%以下,注意防潮湿;门窗遮阳,后期给散射光;每天通风2次,更新空气。室内养菌一般7天左右袋壁上菌丝浓白密集,手指按压袋面有凹陷出现时,即可离室进棚。
6、出菇管理:菌袋进棚上架摆袋催蕾时,区别不同袋形操作:短袋的拔去袋口棉塞,拉直袋膜出菇;也可采取袋壁四周每隔8厘米,用刀片划1-2厘米的长菇口,然后将菌袋竖立摆放多口出菇。长袋的进棚后,横排于架层上适应环境2天后,把穴口上的胶布撕掉,穴口向上长菇。然后在空间喷雾状水,空气相对湿度80%,并复盖架层罩膜保湿。每天喷水时,注意揭膜通风。菌袋开口后原基形成一般需要4~6天。当菇蕾稍有分化时揭去盖膜。随着子实体发育需要,每天早、中、晚向空间喷雾状水1次,不宜直喷菇体上,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0%;温度控制不低18℃,不超过25℃;并给300~500勒克斯散射光线,促进子实体正常发育。
7、采收加工:裂褶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从接种至采收16~20天,当子实体叶片平展时即可采收。采收前停止喷水,避免脆断损坏朵形。一般第一潮菇收后停止喷水2天,生息养菌,然后照常管理;7天后又产出第2潮菇。管理得当一般可长2-3潮菇,生物转化率40~50%。长袋的单产200~250克,短袋的单产100-150克。鲜品用塑料泡膜盒和保鲜膜包装送往超市,在4-5℃低温下货架期12~14天;加工干制时,可用机械脱水烘干,鲜干品比例为4:1,干品用双层塑料袋密封包装防潮。
形态特征
裂褶菌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成熟后产生孢子。
裂褶菌子实体小型。菌盖直径0.6-4.2cm,白色至灰白色,上有绒毛或粗毛,扇形或肾形,具多数裂瓣,菌肉薄,白色,菌褶窄,从基部辐射而出,白色或灰白色,有时淡紫色,沿边缘纵裂而反卷,柄短或无。
生理学特性
不同培养基对菌落径向生长的影响:培养过程中,裂褶菌在PDA 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度最快,其次为CA、PA、OA 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度较慢,但均在15d 长成了满皿。从菌落性状上看:裂褶菌在4 种培养基上生长的状况几乎一样,菌落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些边缘呈波浪状,气生菌丝极细,极薄,白色绒毛状。菌落紧贴在培养皿壁生长。
不同碳源对菌落径向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碳源的培养试验,结果显示:裂褶菌对果糖的利用最好、菌落直径最大,其次为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对乳糖的利用最差。所以在培养该菌时用果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最好。从菌落性状上看:5 种培养基上菌落生长相似,菌落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呈波浪状,气生菌丝薄,呈白色絮状。
不同pH值对菌落径向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pH 值条件9 d的培养,可见裂褶菌在pH4.0~10.0 均能生长,但pH6.0~7.0 时生长最好,为最适生长范围,pH6.0 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最适pH 值。pH\u003e6.0 或pH\u003c6.0 时,菌落生长势下降,生长相对缓慢。从菌丝培养性状上看,pH值过高过低时菌落菌丝稀疏、色淡,其它未见明显区别。
不同温度对菌落径向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温度梯度条件培养可见,裂褶菌在15~35℃范围内均能生长,20~25℃生长较好,且生长速度较快,为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在温度低于20℃和高于30℃,菌落生长缓慢(表4)。从培养性状上看,低温条件菌落层稍厚,高温度条件下菌丝层薄,其它未见明显差异。
不同光照对菌落径向生长的影响:3 种不同光照处理,对裂褶菌的生长有一定影响。裂褶菌在全黑暗条件下,菌落直径生长速度最快,其菌落6d就长满培养皿。其次为漫射光,最大菌落直径在12d为8.794cm。全光照条件生长最慢。各种光处理未见菌落特性有明显差异。裂褶菌有23238种交配型,不同的交配型可交配。
分布范围
裂褶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分布于我国河北省、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安徽、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河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地区。
营养成分
裂褶菌的蛋白质含量为 7.6 g/100 g与 Aletor(蛋白质含量为 27%)、Longvah等(蛋白质含量为16%)的结果相比差别较大,原因可能是由于食用菌中蛋白质含量受裂褶菌的种类及品种、不同的发育阶段、地域以及当地土壤、水分的含氮量等多种因素影响。脂肪含量很低,只有 0.2 g/100 g,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食品。糖类的含量较高,达 71.0 g/100 g;灰分的含量也较高,达 18.1 g/100 g,且明显高于以前的文献报道,原因可能与裂褶菌的品种和产地有关。
裂褶菌中的黄酮含量为530 mg/100 g,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用含 10%裂褶菌的饲料连续饲喂大鼠 60 d,结果表明,裂褶菌能使大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红细胞 Na- K-ATPase和Ca- ATPase等的酶活性明显升高,使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使过氧化脂质和脂褐质含量明显降低,具有明显地延缓衰老的作用。其原因与裂褶菌所含丰富的黄类物质及其他功能性成分有关。本试验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为 0.07 mg/100 g,β-胡萝卜素分子中存在共轭双键,对过氧化自由基敏感,是羟自由基、脂质过氧化自由基以及其他自由基有效的捕捉剂,从而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及其过氧化物的伤害。裂褶菌中富含烟酸 9.80 mg/100 g,烟酸与提高乳酸脱氢酶活力、促进血乳酸转变为丙酮酸有一定的关系。郝瑞芳用动物试验研究表明,用含 10%裂褶菌的饲料连续喂养小鼠 60 d,裂褶菌能有效提高小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贮备能力,显著增强小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力,有效降低了血清尿素氮和乳酸含量,促进并增加了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给,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该结果与裂褶菌中含有烟酸有一定的关系。
褶菌的矿物质含量很丰富,钾的含量较高,达 781.2 mg/100 g,钙含量为186.6 mg/100 g,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大小顺序为:Fe\u003eZn\u003eMn\u003ePb\u003eCu\u003eSe。Fe 为血色素的重要原料。裂褶菌中 Se的含量为 0.0033 mg/100 g,Se是 GSH- Px和磷脂氢过氧化物酶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体内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清除起着重要作用,保护细胞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免受损伤;Se能有效地改善各种抗氧化剂之间的协同关系,起到了抗氧化防御系统中“中和剂”的作用。此外,裂褶菌还含有 Zn 4.5 mg/100 g,Cu 0.2 mg/100 g,Zn和 Cu都参与 SOD的合成,Zn是 SOD的辅基,又与酶的催化活性有关,是酶活力所必需的成分。
裂褶菌的氨基酸含量也很丰富,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 40%,色氨酸未检测出。其中,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分别达 0.61%和 0.89%,与 Longvah等的结果一致。临床研究证明,天门冬氨酸可增强人体体质、消除疲劳。郝瑞芳分别用含 5%和 10%裂褶菌的饲料连续喂养小鼠 60 d,结果显示,裂褶菌均能显著增强小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的活力,有效降低血中乳酸含量,表明裂褶菌具有明显消除疲劳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