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巴彦镇

巴彦镇

巴彦镇,镇名。原名罗家营乡,1996年撤乡建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东郊,距市区4公里。

简介

巴彦镇,镇名。原名罗家营乡。

历史沿革

呼和浩特巴彦镇,原名罗家营乡,1996年撤乡建镇,1999年被列为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行政区划

1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

人口民族

镇域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万亩,总人口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万人。

政治

辖设19个基层党支部、15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共有党员569人,其中农民党员430人,女党员102人。

经济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东郊,距市区4公里境内有伊利饲料公司、盘古集团、中泰合资正大集团、内蒙粮库、内蒙古恒丰大公面业有限责任公司、呼市卷烟厂仓库、中驰集团等30多家企事业单位。按照赛罕区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白塔新区分区规划和巴彦镇总体规划,发展重点是高品位规划建设“航空城”。目前,航空城内占地4600多亩的内蒙古自治区重点项目高职教育园区新校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航空城的建设将同打造自治区第一区相结合,统筹兼顾、联动发展,真正成为巴彦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呼和浩特市巴彦县环境是吸引力,是生产力,是招商引资的最大优势和最佳品牌。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必须把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落到实处。

近年来,巴彦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内蒙二星级文明建制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双拥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六年被区委、区政府考核评定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连续五年荣获“综合治理特别奖’’、“计划生育优秀奖”等一系列光荣称号02007年财政收入达1522万元,是撤乡建镇前的20多倍;人均纯收入达6848元,是撤乡建镇前的4.7倍。 

交通

素有“塞外明珠”之称的呼和浩特市巴彦镇,得天时,占地利,居人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京包铁路、110国道横贯东西,呼包高速公路、机场高速路连接线穿越镇区,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白塔站坐落境内,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运输网络。

不仅是东进呼和浩特的必经之路,而且成为商家投资办企业的理想黄金地段。千载难逢的改革机遇,优越的地理位置,卓越的人文环境,优惠的招商政策,为巴彦镇的经济迅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进依法行政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执法工作暗访制、重点问题专项治理制、行政事业收费一支笔审批制和环境问题责任追究制,强化环境制度规定的严肃性和实效性,采取治本之策、非常之举,下大气力、用重典整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滥收乱罚、执法不公问题,使环境问题真正成为高压线。

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妨碍市场开放、公平竞争的行政审批,坚决予以取消;能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一律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对于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也要严密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

提高行政效能

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加快职能转换步伐,严格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收费,认真推进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等服务手段,最大限度地为投资客商提供方便。

加快诚信建设

做到诺必践、行必果,绝不失信于企业和群众。以开展“文明巴彦”活动为契机,加强民风建设,严格规范公民行为,树立呼和浩特市巴彦人的良好形象。

确保社会稳定

立足巩固成果、突破重点、完善机制、全面提高,深入推进“平安巴彦”创建活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认真解决群众信访问题,推进信访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真正创造一个让要素充分流动,让财富充分涌流,让人民安居乐业,让企业平安经营的发展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

提升人气,努力营造人心思上、团结奋进、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真正形成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为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提供坚实保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民权县、民利,全力增加社会就业岗位,逐步扩大社保覆盖面,建立完善灾害救助体系、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互助体系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提升人气,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和先进性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真抓实干,集中精力谋大事、抓落实、促发展,做到事事求真,步步唯实。凡是看准的事,就果断决策;凡是决定的事,就一抓到底。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作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努力开创巴彦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