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军胜
聂军胜,1978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兰州大学“翠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海外新世纪人才”。研究兴趣包括古地磁和岩石磁学,古气候和古海洋,年代学,物源分析。现任民革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人物简历
学士: 1996-2000年资源环境学院自然地理专业
硕士: 2000-2003年资源环境学院自然地理专业
博士: 2003-2008年罗得岛大学海洋研究院古海洋与古气候方向
博士后: 2008-2010年,德克萨斯大学地质系
2010年- ,兰州大学教授
现任民革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研究方向
1. 利用磁性地层学,物源分析,热年代学相结合的方法恢复青藏高原东北部和北部盆山演化历史;
2. 对黄土和湖泊(样品可能来自贝加尔湖)样品进行岩石磁学和地球化学指标分析,重建新生代古气候和古环境历史,以期揭露东南亚和北亚气候耦合动力学机制。
主要学术成就
? 1)红粘土磁化率增强机制研究。对红粘土和黄土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发现磁化率增强机制在黄土段和红粘土段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即它们都是由于成壤过程中生成的小于100nm的磁铁矿和磁赤铁矿颗粒引起的(Nie et al., 2007,GRL)。
2)最近六百万年海陆古气候对比研究。系统比较地研究了黄土高原中部黄土红粘土磁化率曲线和全球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在最近6个百万年以来的变化。结果发现黄土高原中部黄土红粘土磁化率曲线和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在除4.6-2.7百万年时间段外,都具有很好的对比性。这个结果大大发展了前人的研究结果,即黄土磁化率只是在最近的0.8个百万年与深海氧同位素具有很好的对比性。此外,提出黄土高原中部黄土红粘土磁化率曲线和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在~4.6-~4百万年前和~4-~2.7百万年的缺乏可比性可能分别是由于巴拿马运河的关闭和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 (Nie et al.,2008a, GRL)。如“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杂志评审人所说“这是第一次对黄土-红粘土岩石磁性记录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进行的仔细的系统的对比
3)黄土-红粘土磁化率和深海氧和碳同位素波谱信号对比研究。
对海陆广泛分布的古气候记录进行波谱分析已经屡见不鲜,然而地球各个系统之间是紧密耦合的,只有把广泛分布的海陆记录结合起来对比研究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里面隐藏的气候的米卢廷·米兰科维奇气候周期并把它们跟深海氧和碳同位素记录的米兰科维奇周期进行对比,结果发现40万年偏心率信号在4百万年前不但在深海氧同位素曲线记录得到增强而且在东亚夏季风曲线记录也得到增强。提出青藏高原的隆升降低了全球温度并同时增强了东亚夏季风强度,使冰量系统和季风系统分别越过了一个低温阀值和一个强降雨阀值,从而使这两个气候系统对太阳辐射这个轨道尺度的驱动力发生了一个门槛反应从而造成了观察到的偏心率信号增强。这个研究的结论对对4-2百万年间全球范围内的沉积速率增加和沉积物粒径增加是气候变化引起的还是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这个科学难题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虽然4-2百年前沉积速率不活跃的地区,这可能是从4百万年开始的气候波动幅度增大直接造成的,但造成从4百万年来气候波动幅度增大的直接原因反而应该是构造活跃地区的表面隆升。这样高原隆升其实是4-2百万年全球沉积速率增加的最终原因。
周期性的到来的气候全速变化阶段。2.7百万年前北半球大冰盖的开始已经被海底沉积所记载,然而其开始机制始终没有完全弄清楚。近来的许多研究表面,2.7百万年前北半球大冰形成跟北太平洋海水分层有着紧密的关系,分层不但增加了海水的温度季节性,使得夏季温度更高从而能为冰盖增长提供水汽,而且能够把海水里大量的二氧化碳跟大气隔离开,从而造成气温。然而海水在2.7百万年前突然分层的原因还没有搞清楚。结合前人的气候模拟实验结果,提出晚上新世青藏高原的隆升所造成的东亚夏季风增强可能造成了向北增强的水汽输送。北增强的水汽作为降雨降在北太平洋从而造成北太平洋表水盐度降低,北太平洋盐度可能在2.7年前左右降低到一个阀值从而使表水浓度减小不能下沉,这样就能造成北太平洋海水的突然分烈。
5)北安第斯山隆升时代及其与新生代气候关系研究。
应用锆石U-Pb测年作为物源指示指标推安第斯山脉北部的隆升时间是在早第三系而非以前认为的晚第三系,并详细论证了安第斯山隆起对新生代气候变化的可能作用。
代表论著
1. J. Nie, B. Horton, A. Mora, J. Saylor, T. Housh,Tracking exhumation of Andean ranges bounding the Middle Magdalena Valley basin, Colombia Geology, 38, 451-454, 2010.2. J.Nie, Y. Song, J. King, X. Fang, and C. Heil, HIRM variations in the Chinese 红色clay sequence:insights into pedogenesis in the dust source area. Journal of Asian 地球 Sciences, 38, 96-104, 2010.
3..J.Nie, Y. Song, J. King, and R. Egli, Consistent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of pedogenic maghemite of surface soils and Miocene loessic soils on the Chinese Loess 高原 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 25,261-266 ISSN 0267-8179, 2010.
4.J. Nie, J. King, and X. Fa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record of the chinese aeolian sequences and benthic oxygen isotope record. Geochemistry, Geophysics, and Geosystems, doi:10.1029/2008GC002243, 2008
5.J. Nie, J. King, and X. Fang, The late Plieocen-early Pleostocene 100 ka problem.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35, L21606, doi:10.1029/2008GL035265, 2008
6.J. Nie, J. King, and X. Fang, Link between benthic oxygen isotopes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n the red-clay sequence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35, L03703,
参考资料
兰州大学多名民主党派成员当选为民主党派甘肃省委员会副主委、常委、委员.今日头条·兰州大学.202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