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西营水库

西营水库

西营水库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城西南四十公里的西营河四沟咀,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的中型水库,总库容235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8.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7.83万亩。水库于一九七○年三月动工兴建,一九七三年底基本建成,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正式蓄水。水库枢纽由主、副坝、输水洞、泄洪洞等组成,当时的防洪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最大泄洪量430立方米/秒。

第一次加固

由于防洪标准不够、西营水库于一九八三年六月至一九八六年元月进行了第一次除险加固,加高主、付坝3.7米,新增534米长的泄洪洞一条。水库除险加固后,总库容为23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110万立方米,调洪库容185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2025.5米,汛限水位2017.35米,校核洪水位2033.2米,防洪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最大泄洪流量584.2立方米/秒,坝高40.7米。

水库存在问题

1999年10月,根据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的有关规定和甘肃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局的总体部署,西营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组,通过查阅技术资料,结合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认为水库存在以下问题:一、主坝局部坝坡不稳定;二、副坝无防渗体段整体不稳定。三、泄洪洞进出口砌石护坡、挡土墙破坏严重,左岸4#滑塌体可能滑塌;四、浸润线观测管已基本堵塞;五、启闭设施老化破损,已严重影响着工程的安全运行。综合评定西营水库现状大坝达到三类坝标准。2001年8月21日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对鉴定成果进行了核查,以坝函[2001]940号文同意鉴定结论,建议除险加固。

列入加固计划

2000年,西营水库被国家计委、水利部列入病险水库加固计划,同年,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甘肃省武威市西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八月,水利厅以甘水规发[2000]30号文对初设报告进行了批复,内容包括:1、主坝上、下游局部失稳部位拆除改建,恢复大坝已堵塞的浸润线观测孔;2、副坝0+235~0+320段采用壤土斜墙砂砾石坝壳,0+320~0+527段采用0.8米混凝土防渗墙;3、泄洪洞进口挡土墙、护坡拆除重建,对4#滑塌体进行削坡和护砌;4、更换输水洞、泄洪洞闸门、门槽埋件、启闭设施;5、增设自动化监控系统;6、改建水库管理房;核定工程总投资278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800万元,地方配套980万元。

二次除险加固

在省市区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工程于2002年10月20日开工,于2005年6月30日全部完工。工程共完成总工程量54.37万立方米,耗用水泥5082吨,木材213.60立方米,钢材394.40吨,完成投资2780.2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800万元,地方配套980.25万元。

西营水库二次除险加固消除水库大坝存在的各种险情,确保大坝及西营灌区、武威市城西5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下游兰新铁路上海—霍尔果斯公路的畅通运行也同样提供了安全保障,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十分显著的。

西营河灌区

西营河灌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的武威市城西,于东经101°45′~102°04′,北纬37°30′~38°10′之间,东临金羊、永昌县两个井泉灌区,东南邻金塔河灌区,西北与永昌县东大河、清河灌区相依,西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尖乡接壤。西营河源出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东部冷龙岭北麓,主干流宁昌河,支干流水管河,支流从东北往西南起有土塔河、响水河、龙潭河、驼骆河、青羊河,平均海拔3312米,主干流宁昌河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铧尖乡水关口处汇合始称西营河,流经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入四沟咀西营河水库,往东北流10公里经西营河渠首引入总干、五干渠,河源市到渠首全长约80公里,总干下部分四条干渠,五干下分二坝支干渠,东通石羊河,北接东大河。四沟咀以上流域面积1455平方公里。老河道分割成两条主河道,东南侧为清水河,流入海藏河、西北侧为五坝河、流入南沙河,汇入石羊河。多年平均径流量3.6996亿立方米,渠首引水量2.58亿立方米,河源上游多年平均降水304.3毫米,灌区多年平均降水179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2000毫米。

西营河灌区耕地面积41.18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8.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7.83万亩,保灌面积25.5万亩,灌区辖13个乡镇、103个村,98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5.6万人,人均占有耕地2.2亩,牲畜23.3万头,年粮食作物产量1.64亿公斤,人均纯收入__元,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油菜、洋芋等。

灌区建有中型水库1座,总库容2350万立方米,引水渠首枢纽1座,最大引水流量42立方米/秒,最大泄洪流量180立方米/秒,干渠7条,长107.24公里,其中高标准衬砌93.78公里,各类建筑物246座,支渠79条,长232.79公里,各类建筑物921座,斗农渠道4022条,长2009.22公里,已初步形成蓄、引、提相配套的水利工程网络。

灌区管理单位

西营河水利管理处,下设政工、水政、工程、业务、财务、综合经营股和抗旱服务队7个职能股室,1个水库管理所,6个管理站,8个水利综合经营单位,现有职工439人。

1999年至2004年,通过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续建渠首遗留工程1处,改建干渠5条长56.12公里,各类建筑物166座,支渠5条,13.37公里,各类建筑物69座,完成田间配套面积2.09万亩,修建斗农渠105公里。渠系水利用率由原来的0.54提高到现在的0.605,灌溉水利用率由0.486提高到现在的0.54,并完成西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坝加固、副坝防渗墙,新、旧泄洪洞和输水洞进出口及金属结构的改建六个部分。河源市雨情自动化测报系统已投入运行,水库水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安装已进行调试阶段,2004年下半年针对灌区水资源减少、夏灌用水紧张,建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1处,成立了永丰村农民用水者协会,探索灌区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现代水利建设和经济发展模式,以明晰水权、确定总量与定额配套指标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水权理论,开展以水权为中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地、公众参与、配水到户、水量交易、水票流转、城乡一体”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通过今年的运行,打破了传统的管理和用水模式,节水效果明显,必将为灌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经验和有益的借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