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产蛋下降综合征
drome,EDS-76)是一种由禽腺病毒科引起的能使蛋鸡产蛋率下降的病毒性传染病。在人工感染时,不同品系的鸡对EDS-76病毒均同样易感。
概述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Egg Drop Syndrome,EDS-76)是一种由禽腺病毒引起的能使蛋鸡产蛋率下降的病毒性传染病。病鸡不表现明显的临诊症状,而以产蛋量下降、蛋壳异常(软壳蛋、薄壳蛋、破损蛋)、蛋体畸型、蛋质低劣为特征。本病可使鸡群产蛋率下降15%左右,在产蛋高峰期间,产蛋量可骤然下降30%~40%。自从1976年于荷兰首次报告本病以来,目前在欧、美、亚、非、大洋洲许多国家均有本病发生,已成为世界各地蛋产量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病近年来在我国流行已日趋严重,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已引起我国养鸡业和鸡病学者的高度关注。
病原
根据EDS-76病毒的形态、增殖特点和化学组成等分类归属于禽腺病毒科,血清学鉴定将之列于禽腺病毒Ⅲ群。目前世界各国已分离出十余个毒株,其中最早分离的是127株(爱尔兰,1977)和BC14株(英格兰,1978)。研究表明这些不同命名和不同来源的病毒株均为同一血清型。
EDS-76病毒在鸭肾细胞、鸭胚肝细胞和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生长滴度最高,也能在鸡胚肝细胞中良好生长,在鹅胚细胞培养中病毒滴度也很高。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和火鸡细胞中生长不良,在哺乳纲细胞中几乎不能增殖。病毒接种于7~10日龄鸭胚生长良好,并可使鸭胚致死,尿囊液中的血凝滴度很高,可达218。而接种于5~7日龄鸡胚卵黄囊,可使胚体萎缩,出壳率降低或延缓出壳,尿囊液中的血凝滴度很低或无。
EDS-76病毒含有血凝素(HA),可凝集鸡、鸭、鹅、鸽、火鸡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鼠、兔、马、绵羊、山羊、牛或猪等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血凝素在56℃16h后下降4倍,8天后消失。70℃ 30min即消失。在4℃可长期保持活性。病毒对物理化学因子的抵抗力与其他禽腺病毒科相似。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主要是鸡,鸡在人工感染后出现病毒血症,在感染后5~7天,病毒广泛分布于各内脏器官,以输卵管、消化道、呼吸道和肝、脾的病毒滴度最高。虽然疾病是在产蛋鸡中发生,但病毒的自然宿主是鸭和鹅。在家鸭和家鹅中广泛存在抗体,EDS-76病毒已从健鸭和病鸭分离到,但不能用此分离物复制该病。在野鸭、天鹅和多种野禽中也证明有此感染,但鸭、鹅和野禽均无临诊表现。一般认为EDS-76的散发发生是由于该鸡群直接或间接接触受感染的野生或家养水禽而引起的。
在人工感染时,不同品系的鸡对EDS-76病毒均同样易感。但在自然感染时,发现产褐壳蛋的鸡比产白壳蛋的鸡受害更为严重。任何年龄的鸡均有易感性,但产蛋高峰的鸡最易受感染,而在育成鸡中感染的传播是有限的,约有5%~50%的鸡可产生抗体,抗体的出现与发病并无明显相关性。本病的流行特点是病毒在性成熟之前侵入体内,一般不显示致病性。当这些鸡进入产蛋期后,受应激因素影响(如激素分泌紊乱等),致使体内的病毒可重新活化并致病。
当经口腔感染成年鸡后,病毒在鼻腔粘膜的增殖是有限的。可发生病毒血症,感染后3~4天,病毒可在全身淋巴组织中复制,特别是脾和胸腺。此外,输卵管亦经常受害,感染后7~20天病毒可在卵壳腺大量增殖并引起严重炎症,因此生产蛋壳畸形的异常蛋。与其他腺病毒科不同,EDS-76病毒不在肠粘膜复制,病毒在粪便中的存在可能是由于受到输卵管渗出物的污染。
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经受精卵垂直传播,虽然感染胚的数目不多,但传播是很容易发生的。很多情况下鸡卵巢感染而不排毒,亦不产生HI抗体,直到鸡群感染率达50%,且达产蛋高峰时,才可见病毒的迅速传播,并产生可测出的HI抗体。病毒亦可经水平传播,从病鸡的输卵管、肠内容物、泄殖腔、粪便、咽粘膜和自细胞中都可分离到EDS-76病毒,可见病毒可通过这些途径向外排毒散播传染。病毒从咽喉粘液和粪便中呈间歇性排出,且滴度不高。现场观察表明水平传播是缓慢和间歇性的,在一幢笼养鸡舍里要传遍全舍常需两个半月时间,有时相邻的鸡群之间的传播可被一层铁丝网所阻挡,而在铺有垫料的平地鸡舍中传播速度要快得多。传播常由于与有感染性的粪便接触,也可能由于运输时使用未充分消毒的车船笼具等。当病毒血症时使用有病毒污染的注射器械为健鸡采血或接种注射也常易传播本病。
临床症状
AI感染大多经7~9天发现最初的症状,也有延至17天后才见症状的。
感染鸡群常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开产期可能延迟。常常是26~36周龄产蛋鸡(南京市曾见于50周龄的鸡群)突然出现群发性产蛋量下降,产蛋率可比正常下降20%~30%,甚至可达50%。与此同时,产出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小蛋;蛋体畸形,蛋壳表面粗糙,一端常呈细颗粒状如砂纸样。褐壳蛋则蛋壳褪色,颜色变浅,蛋白呈水样,蛋黄色淡,或蛋白中混有血液等。异常蛋可占15%以上,蛋的破损率增高。患鸡所产的正常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一般不受影响。产蛋下降持续4~10周后又可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感染鸡群如仔细检查常可发现部分病鸡表现一些轻微症状,如暂时性腹泻、减食、贫血、冠发、羽毛蓬松和精神呆滞等,但都不具有诊断价值。在自然情况下EDS-76病毒对育成鸡并不致病,口服感染1日龄雏鸡可使死亡率增加,但感染鸡群所产后代雏鸡的死亡率并无增多。
病理变化
在自然流行中未见有明显的肉眼病变,仅见有些病鸡卵巢和输卵管萎缩,但亦并非经常可见。人工感染的病鸡常见子宫粘膜皱褶水肿性肿胀,有些则见卵巢萎缩,在9~14天内常见卵壳腺有渗出液。脾轻度肿大,腹腔中有不同发育阶段的蛋。主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见于卵壳腺,病毒在其表层上皮细胞核内增殖复制,产生核内包涵体,多见于感染后7天。在生产畸形蛋后第3天即不见包涵体,但病毒抗原仍可持续存在1周左右。
诊断鉴别
多种因素可以引起密集饲养的鸡群发生产蛋量下降,因此在诊断时应注意综合分析和判断。一个鸡群如临诊上无特异表现而出现产蛋率突然下降,异常蛋很多,尤其是褐壳蛋品种鸡在产蛋下降前1~2天出现蛋壳褪色、变薄、变脆时,就应考虑到是否存在EDS-76病毒感染。根据病史和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后,尚需进一步作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1.病毒分离与鉴定 经VI或静脉接种EDS-76病毒于产蛋鸡后5~7天,可从肝、胰、气管、肺、空肠、盲肠扁桃体、直肠及输卵管等处回收病毒。病毒从鸡体排出,以从粪和卵黄排出最多,此外亦可从输卵管、泄殖腔和咽粘膜发现。分离病毒的病料可从病鸡的输卵管、变形卵泡、无壳软蛋、泄殖腔、肠内容物、鼻咽粘膜等处采样。病料经过常规灭菌处理后,接种鸭肾细胞或鸡肾细胞上,孵育数天后观察细胞病变及核内包涵体,并用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进行鉴定。EDS-76病毒在鸭肾细胞、鸭胚肝细胞和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可获最高滴度,也能在鸡胚肝细胞和鹅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良好。在哺乳纲细胞中几乎不能生长。鸡胚或鸡成纤维细胞不适用于分离此病毒。如用鸭胚细胞培养传代不能低于2代,而鸡胚细胞培养病毒至少需传5代。需反复传代一方面是由于初次在鸡胚细胞上分离时病毒生长不良,另一方面由于病鸡排毒常呈间歇性,很难选择确切的采样时间,且滴度不高。接毒后出现死胚或细胞病变尚不足以证明为EDS-76病毒,必须将每次传代后的死胚尿囊液或细胞培养上清液作血凝性检查(用0.8%鸡红细胞悬液),或用抗EDS-76病毒的免疫血清标记的荧光抗体检测细胞生长物。
2.血清学检查 在人工感染后5~6天用血凝抑制(HI)试验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ELISA、血清中和试验,或在7~9天后用琼脂双扩散试验均可测出抗体的存在。4~5周时抗体效价可达最高峰。在出现高HI抗体效价时仍能排出病毒,而有些排毒的鸡则不出现抗体。抗体可通过卵黄传递,使雏鸡获得高HI抗体效价(可达6~9log2)。4~5周龄时母源抗体已不能测出,此时才能产生主动免疫抗体。在检查本病的各种血清学试验中, HI试验为首选的方法,此外还可用血清中和试验(SN)、琼脂扩散、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ELISA等方法。这些方法均同样敏感,但当鸡群感染其他几种血清型的腺病毒科时,可形成高水平的腺病毒群特异抗体,因此ELISA、琼脂扩散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均可呈阳性反应,而HI或SN则不呈阳性反应。现择要分述如下:
(1)血凝抑制(HI)试验:这是诊断本病最常采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之一。EDS-76病毒含有血凝素,能凝集鸡、鸭、鹅、火鸡等鸟纲红细胞,其凝集作用可被相应的EDS-76病毒抗血清所抑制。HI试验可用于鸡群感染调查、抗体监测和病毒鉴定。HI试验多采用微量法,试验抗原用鸭胚尿囊液或鸭肾细胞(或鸡胚肝细胞)培养物制备。试验时抗原采用4个血凝单位,血清从1:4稀释起,用0.8%鸡红细胞,按常规术式进行。HI阳性标准尚无统一意见。据李刚等(1992)报告,EDS-76标准毒株(127株)阳性血清的HI价可达8log2,南京市分离的NE-4株EDS-76病毒高免血清的HI价可达11log2。据王锡望等(1986)报道,人工感染鸡于感染后5天,HI价逐渐上升,7~15天达到高峰,部分鸡可达640~1 280倍。一个月后逐渐下降,180天多数降至40~80倍,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用含毒的鸭胚尿囊液制备的血凝抑制抗原在普通冰箱中保存半年,其效价不减。
(2)琼脂扩散试验:EDS-76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琼脂凝胶中相向扩散,在交接处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此法可用以检测EDS-76病毒抗原或抗体。但免疫沉淀抗体存在的时间较为短暂。王锡望等(1986)建立了诊断本病的琼脂扩散试验。
(3)血清中和试验:EDS-76病毒能致细胞病变,并产生核内包涵体,这种作用可被相应的抗血清中和而消除,故可采用本试验检测EDS-76抗原或血清抗体。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按常规术式进行。该法敏感性好,特异性高,其结果与HI试验相似。
(5)免疫斑点(IB)试验:于康震等(1992)对常规的免疫斑点试验作了改进,建立了可用于检测本病的IB诊断法。与现行的EDS-76血凝抑制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比较表明,IB试验不仅特异、敏感,而且简便、快速,是一种很有希望推广应用的新诊断方法。
在本病的诊断中采样的选择很重要,因为本病缺乏明显的临诊症状,且感染的水平传播常很缓慢,因此很难选择适当的鸡用于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为分离病毒,可将畸形蛋喂抗体阴性的成年产蛋鸡,一旦它们也生产畸形蛋时,可将此鸡扑杀,从卵壳腺分离病毒。为进行血清学检查,可将所有产畸形蛋的笼养鸡采血检查。如为平地散养鸡,则需从全群中慎加选择,因为难以确定那只鸡产畸形蛋。如果鸡看来健康而蛋壳有明显变化时,无壳蛋常是本病的特征,但常被鸡吃掉而不易发现,因此必须清晨起经常巡视检蛋,以防被鸡吃掉。能引起产蛋量下降的原因有多种,当疑为EDS-76的症状出现时,只有通过HI试验进行检查才能确诊本病。
防制措施
本病尚无成功的治疗办法。曾试图采用多种疗法,包括饲料中添加维生素、钙或蛋白质,但在有对照的试验中证明并无明显效果。只能从加强管理、淘汰病鸡、免疫预防等多方面进行防制。在发病时,如有必要,也可喂用抗菌药物以防混合感染。
在无本病的清洁鸡场,要严格防止从疫场将本病带入。由于EDS-76主要是通过蛋垂直传播的,最好的防制办法是用未感染本病的鸡群留种蛋。如要从外地引种,必须从无本病的鸡场引入,引入后并应隔离观察一定时间。
在已有本病的污染鸡场,要严格执行兽医学卫生措施。尽管病毒的排出呈间歇性且滴度较低,水平传播还是常有发生的。为防止水平传播,场内感染和未感染鸡群应严格隔离,按时淘汰病鸡,做好鸡舍及周围环境清扫和消毒。病毒可在粪便中存在且有较强抵抗力。因此粪便的合理处理十分重要。防止饲养管理用具混用,防止人员互相串走。感染鸡有病毒血症,因此在同一场内感染与未感染鸡群之间使用的注射针头和其他器械必须严格消毒,所用的孵化器、运输工具和人员也必须严格分开。产蛋下降期的种蛋和异常蛋决不能留作种用。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喂给平衡的混合饲料,特别要保证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平衡。在某些水源来自河塘湖泊的地区,常见有本病发生,这是由于病毒有从水禽传向鸡的可能,这可通过改用井水或加氯处理的水来防制。在养鸭、鹅的农场,应注意与养鸡场隔离;如有可能,鸡舍还应能防止野鸭、野鹅的感染。
预防接种是本病主要的防制措施。近年来国内一些单位已开展了EDS-76病毒127株油佐剂灭活苗和EDS-76与鸡新城疫二联油佐剂灭活苗的研制,取得较好效果。我国台湾省大丰兽疫血清股份有限公司,自1980年以来,研制的ND-EDS-76二联油佐剂灭活苗,接种于16~20周龄的蛋用鸡群没有不良反应,在接种25周后用新城疫和EDS-76强毒攻击,证明效果良好。
种鸡场发生本病时,无论是病鸡群还是同一鸡场其他鸡群生产的雏鸡,都不能排除垂直感染的可能,即使这些雏鸡在开产前抗体阴性,也不可能作为没有垂直感染的证明,因为病毒可能潜伏体内,在开产前才活动使鸡发病,此时才有抗体产生。所以,这些鸡必须用疫苗注射预防,在产蛋前4~10周进行初次接种,产前3~4周进行第二次接种。除预防接种外,扑杀淘汰血清学反应阳性鸡也是消灭本病的根本措施。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