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植物细菌病

植物细菌病

植物细菌病是由特定的病原细菌所引发的一种植物疾病。这些病原细菌主要包括五个属别:假单胞菌感染属(假单胞菌属)、黄单胞杆菌属(黄单胞菌属)、欧氏杆菌属(欧文氏菌属)、野杆菌属(Arobbacterium)和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除了棒杆菌属之外,其他四个属均为农杆菌。大多数细菌具有极生或周生的鞭毛,但也有一些种类没有鞭毛。不同种类的细菌对宿主的寄生能力有所不同,一些细菌甚至拥有多种变种。

症状

植物细菌病的症状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

腐烂:细菌分泌的果胶酶会导致植物的根、茎、块根、块茎、果实、穗等富含水分的部位细胞解离,最终导致组织崩溃并腐烂,例如白菜洋葱软腐病

坏死:这种症状通常出现在叶子和茎干上,表现为各种形状的斑点或枯焦现象,比如棉花角斑病和水稻白叶枯病。

萎蔫:当细菌寄生于植物的维管束内部时,它们可能会堵塞导管或者释放毒素,从而导致植物萎蔫,例如青枯病。

肿瘤:某些情况下,细菌会刺激植物细胞增生,进而导致组织膨胀形成肿瘤,例如癌肿病。

黄化矮缩:如果细菌寄生于植物的木质部,则可能导致植物表现出黄化、萎缩等症状,例如葡萄皮尔氏病、杏叶焦病、苜蓿矮化病、甘蔗矮化病和桃幼果病等。

侵染循环

病原细菌可以在种子、其他繁殖材料、病残体、土壤、粪肥、禾本科杂草寄主或昆虫体内过冬或过夏,成为下一季节的初始感染源。许多细菌病害能够再次感染。高温、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细菌病害的发生。细菌可以通过植物的伤口、气孔、水孔、皮孔等天然通道入侵;在田间环境中,细菌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流、媒介昆虫或农业作业等方式传播。台风、暴雨等恶劣环境不仅容易造成植物表层损伤,还可能促进细菌传播并降低植物的抗病性,从而导致细菌病害的大规模爆发。某些媒介传播的细菌病害具有特异性,例如玉米细菌性萎蔫病由玉米叶蜂(Chae-tocnema denticulata)传播,小麦蜜穗病则由小麦粒线虫(Anuina tritici)传播。

防治方法

预防和控制植物细菌病的方法包括:

植物检疫:实施严格的植物检疫制度,防止病原细菌随植物及其制品传播。

建立无病留种田:确保用于繁殖的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不含病原细菌。

种苗消毒:使用适当的化学物质处理种子和苗木,以杀死潜在的病原细菌。

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细菌的数量。

利用抗病品种:选择对特定细菌病害具有抵抗力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

轮作和高垄种植:采用轮作和高垄种植等农业技术手段,有助于减轻细菌病害的影响。

防治介体昆虫:针对特定的媒介昆虫进行防控,阻断细菌的传播途径。

细菌噬菌体检测:利用细菌噬菌体作为种子带菌检测工具,提高早期发现和诊断的能力。

加强病害监测:定期监测田间的病害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参考资料

最全植物细菌性病害知识.个人图书馆.2024-09-10

【植保】全面解读7类高发的细菌性病害!从症状识别到防治配方!.网易.2024-09-10

植物细菌性病害全面讲解.文水县人民政府.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