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于天池

于天池

于天池,男,1945年4月生于山东省烟台市汉族,中共党员,硕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现为离退休教师。

人物经历

1964年考入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69年本科毕 业。

1978年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 生班,师从李长之启功聂石樵等先 生。

1981年获硕士学位。

1988年至1990 年赴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金门成综 合大学任汉语专家。

归国后继续任教于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现为教授、博土生导师,兼 任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1989年--1990年在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金日成综合性大学任汉语专家

1991年--2000年任校图书馆副馆长、馆长。

1981年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工作

2005年至2009年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讲授“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主要贡献

有 《明清小说研究》、《蒲松龄与聊斋志异》、《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丛 论》、《中国古典小说与民间文学》、《馆藏珍稀小说系列》、《北京 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庆论文集》等。对蒲松龄的研究,于天池较侧 重于其思想及对《耳中人》创作的影响方面。他认为蒲松龄的 美学理想是真率,而直承明末浪漫主义血脉;认为蒲松龄的创作 思想中,孤愤虽为应注意者,但孤愤与游戏、劝惩是共同影响了 他的创作而在不同时期有 不同侧重的;民俗的利用是《聊斋志 异》创作的一大特色,它使《聊斋志异》的作品始终是具体的、形 象的、充满着世俗的活力;蒲氏受家族影响,颇具商人意识,并 直接影响了《聊斋志异》中儒商形象的塑造;《聊斋志异》中公案 小说的创作既是蒲松龄对现实的批判,又是他渴望建功立业受到 挫伤后的缺憾心理的补偿;作为一个教育家,蒲松龄在《聊斋志 异》的创作中充满一种教育的使命感,一种教育精神,《聊斋志 异》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寓教于乐”的典范;晚年蒲松龄聊斋俚 曲的创作,反映了他中年浪漫孤愤精神的终结和现实劝惩精神的 开始,等等。

于天池的蒲松龄研究,视野开阔,大处着眼,能够 从文化史、思想史,多角度地进行研究,此亦是其所长;其所短 则是忽视或缺乏从艺术方面的研究。他准备今后扬长补短,加大 研究蒲松龄的力度。目前于天池除较为集中地研究中国古代文言 小说外,还承担了教育部博士点项目“中国古代说唱文学史”的 研究工作。

代表作:《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庆九十周年论文集》

论文:李长之的书评及其理论和风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