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成立于1999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原南昌大学机械工程系,经过40多年的变迁和发展,现已成为专业门类较广,学科层次齐全的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于1993年获得江西省第一个博士点"材料加工工程",2000年获得江西省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现拥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博士点(材料加工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七个硕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精密仪器及机械、车辆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热能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其中前三个为江西省品牌专业)。承担了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群"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拥有江西省材料加工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两个重点学科。建立了南昌大学机械电子研究所,江西省机器人与焊接自动化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昌大学机械系于1958年成立,1999年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现有机械工程系、动力工程系、材料加工工程系和工程训练中心3个系1个中心下设机械制造工程研究所、机电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先进成型制造及模具研究所、热能与动力工程研究所、现代设计研究所、车辆工程技术中心6个研究所(教研室),并设有江西省机器人与焊接自动化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现代机械设计研究中心、江西省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南昌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南昌市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机械电子研究所、南昌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南昌大学先进成形研究所、南昌大学铁道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南昌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南昌大学(宜春)锂电及新能源汽车研究院13个研究机构。

系所设置

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动力工程系、工程训练中心,拥有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研究机构:机械制造工程研究所、机电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先进成型制造及模具研究所、热能与动力工程研究所、现代设计研究所、车辆工程技术中心。学院拥有一批先进的设备仪器,包括加工中心7台、三坐标测量机2台、工业焊接机器人1台、快速成型机1台、精密塑料注射成型机1台,数控电火花加工1台等设备,同时购置UGII、ansys、Pro/E等先进软件,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师资力量

学院经过建设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潜力大的师资队伍,为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学院现有教职工148人,其中专任教师101人,其中教授33人,占专任教师的30.7%;副教授40人,占专任教师的39.6%;其中博士生导师29人,占专任教师的28.7%;硕士生导师61人,占专任教师的60.4%;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63人,占专任教师的60%;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9人,占专任教师的38.6%。特别要提到该院的车辆工程和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分别高达82%和73%。同时,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师资中,教授比例高达41%。(中科院院士潘际銮教授为学院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温诗铸教授为学院名誉院长,并聘任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学院兼职或客座教授。)

另外,该院还拥有一批教师中的杰出人才,截止2011年底,现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井冈学者1人,省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4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8人,省教学名师4人,省骨干教师7人,客座、兼职教授14人。

科学研究

近年来,该院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呈历年递增态势。如今2011年,学院全年科研经费达1641万元,科研项目立项4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7项,横向项目26项,结题项目3项。公开发表论文322篇,其中国内权威刊物2篇,中文核心期刊310篇。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2项,市、厅级科研成果奖3项。

同时,学院还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如:“973”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863计划”2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国家级项目到账经费857万元。获批的项目有:国家发改委项目“电动汽车动力模块”;国家科技部“863”“南昌市地区环境和工况下新能源汽车适配技术考核与数据采集研究”等。还有制造业信息化中心开发的设备资源智能维护系统,已经形成商业化软件,被应用于10多家大中型企业,降低了企业生产维护成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获得的各类科研奖项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09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年来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7项。99年以来国家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

该院科研工作有许多与国家重点产业及新兴性产业对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并且在这个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成果,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如:南昌大学铁道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承担了铁道部高铁轨道检测技术,2009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正承担北京-上海高速公路轨道检测科技项目,该技术成果有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速达到450公里上);江西省机器人与焊接自动化重点实验室研制的爬行式焊接机器人系统,属于国家“863”计划、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江西省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江西省重大战略产品专项:电动汽车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其中有三项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同时在建筑节能材料领域,该院教师从事的岩棉加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纳米材料增强混凝土的强化机制及性能研究项目,都涉及到建筑节能和低碳环保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院科研工作的特色和优势在于学院具有一支创新能力强、能承担高水平研究项目的年轻博士教师队伍,近年国家基金的获得者大部分是年轻博士,有的甚至只有讲师职称。作为一个面向企业,服务制造业的应用型工科学院,该院在科研方面横向项目的潜力有待挖掘,提升空间很大,已有很好的发展趋势。其中尤以信息化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机电控制等为代表的技术已为省内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科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学制:四年)

专业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电工与电子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数控技术与应用、CAD/CAM技术、机械制造装备、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应用、机床电气与PLC机电一体化技术、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等有关课程,选修专业课程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控制三个专业方向上适度聚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学制:四年)

专业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工业电子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传动、计算机绘图、数控技术与应用、材料成形原理、CAD/CAM/CAE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液态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锻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材料成形工艺装备、焊接技术等课程以及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学制:四年)

(一)制冷与空调方向

专业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数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经济学,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供热工程、流体输配管网、计算机绘图、暖通空调施工技术及概预算、制冷空调电气自动控制、制冷空调故障诊断等有关课程。

(二)发动机方向

专业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数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机械制造基础、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经济学,控制工程基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内燃机设计、内燃机制造工艺、热工测试技术、内燃机增压技术、内燃机排气净化、内燃机工作过程计算、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有关课程。

(三)能源工程方向

专业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数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机械制造基础、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经济学,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热工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供热工程、能源概论、能源及环境技术进展等有关课程。

车辆工程(本科、学制:四年)

专业主要课程:

学习阶段开设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包括:工程力学、工程图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热工学、工程经济学、控制工程基础、质量工程学等;开设的主要专业课包括: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排放净化、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汽车造型、汽车试验学、有限元分析方法、汽车优化设计、汽车营销、车用材料等;开设的主要实习与设计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研究生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学制:三年)

主干课程

专业核心课:软件工程、CAD/CAM概论、先进制造技术。

专业方向课(选修课):特种加工技术、脉冲电源技术、数控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制造资源计划、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逆向工程技术、数字化设计、现代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CAGD)、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数据库技术、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制造专题讲座。

机械电子工程(硕士、学制:三年)

主干课程

专业核心课: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机电系统分析与综合。

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数控技术、逆向工程技术、机器人技术与视觉、微型机械导论、数字控制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概论、机械工程前沿专题、谱分析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

三、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和适合岗位

在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承担相应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学制:三年)

主干课程

专业核心课:软件工程、CAD/CAM概论、现代设计方法。

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计算机图形学、机械系统分析与综合、表面技

术、摩擦学原理可靠性工程、质量工程学、流变学原理、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前沿讲座、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高等机械学、人机工程学、微机电系统概论。

精密仪器及机械(硕士、学制:三年)

主干课程

专业核心课:智能仪器与系统设计、智能材料与结构、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

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机电系统分析与综合、现代设计方法、机器人技术与视觉、微机电系统概论、计算机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谱分析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

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制:三年)

主干课程

专业核心课:现代设计方法、弹塑性力学、材料物理基础。

专业方向课(选修课):流变学原理、现代模具设计技术、材料加工计算机模拟、现代材料分析技术、实验应力分析CAD/CAE/CAM应用技术、模具现代制造技术、冶金传输原理、材料制备新技术、系统动力学、近净成形技术、现代材料加工技术与应用、复合材料、逆向工程与快速制模、材料成形性能、前沿讲座。

工程热物理(硕士、学制:三年)

主干课程

专业核心课:高等流体力学、高等工程热力学、高等传热学。

专业方向课(选修课):计算机软件基础、制冷与空调新技术、内燃机排气净化、传热流动的数值分析、现代光学测试技术、制冷及低温系统计算机模拟、内燃机燃烧学、传热实验研究原理、热工测试技术、现代发动机电控技术、工程光学、激光原理、空气调节、学科前沿讲座。

车辆工程(硕士、学制:三年)

主干课程

专业核心课:汽车噪声与振动、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机械最优化设计。

专业方向课(选修课):车辆现代制造工艺及质量控制、有限元方法、汽车车身结构分析、汽车碰撞安全与仿真、汽车制动理论与设计、汽车专业英语、车辆动态仿真技术、CAD/CAE/CAM应用技术、汽车及其动力发展前沿、系统建模与仿真。

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学制:三年)

专业主要课程

英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自然辩证法、数值分析、高等传热学、高等流体力学、高等工程热力学、计算机软件基础、制冷及低温系统计算机模拟、制冷与空调新技术、学科前沿讲座等。

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学制:三年)

专业主要课程

英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自然辩证法、数值分析、高等传热学、高等流体力学、高等工程热力学、内燃机燃烧学、内燃机排气净化、现代发动机电控技术、学科前沿讲座等。

人才培养

学院重视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科研、文体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取得显著效果。如该院同学组成的"昌翔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团队,以无轨道全位置爬行式弧焊机器人为产品对象,在全国大学生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铜奖。在全国首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该院学生获得二等奖

院史沿革

机电工程学院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原南昌大学的机电系,从创立至今,历经岁月流徙,中间几易其名,始有今天的机电工程学院。

1958年9月,江西工学院创立,即建立机电系。第一任系书记赵洁、系主任赵洁(兼),至12月,刘贵任系主任。当时有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和电机专业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同时为了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机制专业也招收三年制工人班。

1959年,机电系改称机械系,增加铸造工艺及设备、锻压工艺及设备两个专业,招收四年制本科生。至此,机械系拥有机制、铸造、锻压三个专业招收本科生。

1960年,机制、铸造、锻压三个专业改为招收五年制本科生。

1961年4月,原江西科技大学部分一年级学生转入南昌大学机制专业学习。

1962年,依照学校要求,本校的建筑专业61级学生转入锻压专业,土木专业61级学生转入机制专业学习。

1964年,部分师生下乡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农村改造运动中。

1965年,第一届招收的机制、铸造、锻压三个专业的首届五年制学生如期毕业。

1966年,由于“文革”开始,6月后,全系处于停课状态。1967年开始,部分学生“复课闹革命”,到工厂边上课边实习,另有部分学生选择下乡支农。1968年,全系大部分教工下放农村参加劳动锻炼,69、70级学生也遣放到生产建设兵团锻炼。

1969年,南昌大学南昌大学理科合并,成立江西理工科大学,机械系改名为江西理工科大学机械系。同年,江西农学院农机系并入;江西理工科大学迁校至武宁县

1970年,机械系随校迁至景德镇市,机械系机制专业和农机专业招收一年制“七二一工人大学”学员。

1972年,江西理工科大学得以迁回南昌市。同年,江西理工科大学撤销,恢复江西工学院,之前下放农村的老师都陆续返校;机制专业也开始招收三年制工农兵学员。从1973年到1976年间,机制、铸造、锻压三个专业都以招收三年制工农兵学员为主。其中锻压专业还与工厂合办了一年制培训班,农机专业招收一年制培训班学员。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机械系也迎来了发展新时期,机制、铸造、锻压专业恢复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78年春入学;第一届内燃机专业也从1978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1983年,锻压专业、工程热物理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这是南昌大学最早的一批硕士点招生。

1985年,江西工学院更名为江西工业大学,根据学校要求,机械系部分教师分流另成立食品机械系;同年,机制专业和铸造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6年,部分教师分流出去成立经济管理系。

1987年,锻压专业获“金属塑性加工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机制专业、铸造专业、工程热物理专业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3年,南昌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合并成立南昌大学。机械系更名为机械电子工程系,并进行了专业调整,将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铸造工艺及设备、锻压工艺及设备、内燃机等专业调整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和汽车与拖拉机两个专业。在时任南昌大学校长潘际銮院士主导下,分流部分教职工成立机械电子研究所,成为当时学校一个以科研为主的重点研究所,在机械制造技术等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年,金属塑性加工学科获江西省第一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即后来的"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点。

1995年,南昌大学进行院系调整,由机械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系、机械电子研究所、电力电子研究所和机电工程研究中心合并组建机电学院,由何成宏担任院长,肖安昆担任书记。

1999年,为更好的适应高教改革的发展,学校对原有的学院重新调整,自动化系和电力电子研究所分离出去成立自动化学院,同时以机械电子工程系与机械电子研究所为基础成立新的机电工程学院。首任院长柳和生,书记高国珍。

2000年,机电工程学院获得江西省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3年,根据专业特点和学院发展方向,机电工程学院下属系(中心)调整设立为:机械工程系、动力工程系、工程训练中心。

2005年3月,学院将下辖的6个教研室改名为6个所(中心),即:机械制造工程研究所、机电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先进成形制造及模具研究所、热能与动力工程研究所、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设计研究所。

2006年8月,学院整体搬迁至前湖校区机电楼,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2010年,经学校批复,学院又增设材料加工工程系。至此,机电工程学院迈入了快速发展新时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