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裕雄
著名美学家汪裕雄先生,男,(1937—2012),安徽徽州绩溪人。1967年汪先生从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受文化大革命冲击,1978年落实政策后,到安徽师范大学任教。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学中心兼职教授,著名美学家。
著作
2、《意象探源》,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3、《艺境无涯:宗白华美学思想臆解》,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论文
1、《审美静照与艺境创构─—宗白华艺境创构论评析》,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1/06
2、《艺境求索中的文化批判──宗白华美学思想评议之三》,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1/04
3、《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换——宗白华美学思想评议之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1999/01
4、探寻康德的美学心路──读朱志荣的《康德美学思想研究》,江淮论坛1999/06
5、《一部知识性与学术性兼备的好辞书──喜见\u003c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u003e问世》,江淮论坛1998/03
6、《朱光潜论审美对象:“意象”与“物乙”》,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1997/01
7、《玄学庄学化与阮嵇美学》,江海学刊1996/02
8、《周易的哲理化与“易象”符号的更新》,周易研究1996/04
9、《“道”与“逻各斯”再比较——论中西文化符号的不同取向》,学术月刊1995/01
10、《神话意象的解体与审美意象的诞生》,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 1992/02
11、《西方近代“审美意象”论述评》,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 1991/03
12、《从神话意象到审美意象》,社会科学家1991/05
13、《传统美学的“意象中心”说》,江淮论坛1991/02
14、《美学老人的遗产与国内今日美学》,江淮论坛1990/04
15、《关于审美心理研究的“哲学-心理学”方法》,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1990/02
16、《“补苴漏,张皇幽渺”——重读朱光潜先生的\u003c文艺心理学\u003e》,文艺研究1989/06
17、《也释“莎士比亚化”的要义——“马恩文论”学习札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1984/02
18、《从艺术本质论看马恩的文艺观点体系》,江淮论坛1983/05
19、《断简残篇”、普列汉诺夫及其它——与刘梦溪同志讨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问题》,江淮论坛1980/02
20、《意象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科学1993/5
……
成果
《审美意象学》获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意象探源》获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3年版的《审美意象学》与1996年版的《意象探源》同为审美心理学专著,二书探讨同一课题,一论一史,构成姐妹篇。《审美意象学》以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意象”范畴为中心,通过中西比较,从意象生成、意象结构、意象类型及其交流功能展开哲学—心理学论析,为意象范畴审美内涵的现代诠释,为传统美学和诗学的现代重建,作了有益尝试。该书出版后,深受美学界推重,被叶朗、杨恩寰等著名美学家称为同课题研究的一次“拓展与创新”,其“选题处于美学的前沿地带,内容富于启发性”,是审美心理研究的“范导性著作之一”。该书1994年获安徽省首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被原国家教委授予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意象探源》为1992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审美意象系列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全书上起远古,下迄魏晋,将“意象”放在中国文化符号的历史行程中,分原起论、基型论、审美论三编,从“龟兆”、“蔡炎培”和“诗乐意象”诸多向度,作了哲学—心理学考察。该书出版后,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社会科学》、《文汇读书周报》、《安徽师大学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评介文章,认为作者引进符号哲学诠释中国传统意象理论,以及由此涉及的中国文化基本特征,对推动中国美学和中国诗学研究,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基于此,1998年经安徽省第四届社科成果奖评审,该书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一等奖;1999年经国家社科规划办组织专家评审,又被授予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