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二所),坐落于杭州西子湖畔,是一座综合型公益性海洋研究机构,隶属于自然资源部,主要从事中国海、大洋和极地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与资源探测、勘查的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拥有国家级海洋工程勘察甲级证书、海洋工程设计甲级证书和海洋测绘学甲级证书等资质,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的资质认定和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15标准认证,主编出版海洋综合性国内学术核心期刊《海洋学研究》。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4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4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7人;全所现有海底科学与深海勘测技术、海洋动力过程与数值模拟技术、卫星海洋学与海洋遥感、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工程海洋学5个重大研究领域和19个重点研究方向。 全所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与浙江省共建有浙江省海洋科学院,还建有海洋检测中心、海洋标准物质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和技术支撑体系,在浙江临安建有科技研发基地。同时,在舟山市长峙岛还建有具备服务深海大洋勘探开发能力的装备研发基地。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创建于1966年。2014年3月,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建的海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10,入列国家海洋调查船队。2019年12月,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配建的“大洋号”大洋综合资源调查船正式入列。2018年11月,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正式更名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建设历史

1965年12月——由国家科委和海军司令部批准,在原中国科学院华东海洋研究所浙江海洋工作站与国家海洋局所属海洋调查第一大队合并组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并由杭州市迁驻宁波市

1966年3月——海洋二所正式成立,人员分驻宁波、杭州两地,研究所执行师级权限,由东海分局代管。

1966年9月——国家海洋局决定,海洋二所划归东海分局建制领导。

196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党委决定,海洋二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代管。

1972年11月——中央军委批准海洋二所定点杭州市。

1973年12月——海洋二所由宁波市迁至杭州市。

2018年11月——根据中央编办文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正式更名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科研条件

人才概况

海洋二所有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7人,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科技人才队伍。

海洋二所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7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6人

同时,海洋二所承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次;拥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个;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钱江计划”人才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35人;国家海洋系统(领域)优秀科技青年6人;科研队伍中涌现出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

海洋二所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开展实验室、海洋学科、人才培养共建计划,推行研究生导师互聘制度,通过科研项目合作申请共研机制,共同培养高层次创新性海洋人才,建立特聘机制,从国外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特聘客座教授20余名。

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1年首批批准的理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海洋二所拥有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遥感、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等20多个学科专业,硕士生导师64人。

有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遥感、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等10多个学科专业依托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所招收博士研究生,在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兼任博导27人。

具有单独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国内外访问学者提供工作和合作研究的平台。

科研平台

据2019年2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海洋二所建有自然资源部系统内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三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与浙江省共建有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此外,二所还建有检测中心、海洋标准物质中心、海洋科技信息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和技术支撑体系。

海洋二所建有海底科学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实验室、海洋工程勘探研究院、国家海岛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等业务部门,建有中国大洋勘测技术与深海科学研究开发基地、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研究中心、印度洋业务化海洋学研究中心等研究与业务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硬件设施

据2019年2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海洋二所购置或研制海洋专业仪器设备总值设备逾5亿元,包括深海多波束测深系统、自动升降式海水剖面观测系统、岩芯扫描分析仪等大型仪器设备30余台套。

海洋二所在浙江临安建有占地80亩,总规模6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的分析测试基地。与舟山市政府联合组建的“国海舟山海洋科技研发基地”,占地55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占用岸线300米,建设5000吨级码头泊位2个。

海洋二所通过事企联合建造了一条4500吨级的海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10号,该船满足深海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需求,于2014年3月入列国家海洋调查船队。

由海洋二所配建的“大洋号”大洋综合资源调查船于2018年11月在广州市下水,该船隶属于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是一艘集多学科、多功能、多技术手段为一体的新一代大洋综合资源调查船,将以二所舟山基地作为母港,由海洋二所运营。

学术资源

据2019年2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图书馆创建于1959年,馆藏文献7万余册(件),中外文期刊近千种。该馆以研究所科研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也为在杭的各大院校及科研单位的读者提供服务。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据2019年2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海洋二所先后承担了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支撑计划项目、基础性研究计划项目、科技部攻关项目、国家基金(包括重大基金、重点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省部级基金项目等多项。承担了国家大洋专项大洋矿产资源勘查与研究项目、外大陆架调查与研究、近海海洋环境调查与评价专项、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德南海大陆边缘地球科学联合研究等国家专项和国际合作项目。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南海及周边地区遥感综合监测与决策支持分析、近海复杂水体环境的卫星遥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Argo大洋观测与资料同化及其对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的改进、深海浅地层岩芯抽样钻机系列及其勘探工艺。

名单为2000年至2017年。

学术刊物

海洋学研究》(简称JMS)是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自然资源部主管,由中国海洋学会、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和浙江省海洋学会联合主办的海洋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3年(前身为《东海海洋》),于2005年第2期起正式更名为《海洋学研究》。

《海洋学研究》为季刊,大16开(A4),每期80页码,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33-1330/P,国际连续出版物刊号为:ISSN1001-909X。由海洋出版社出版,《海洋学研究》编辑部发行组发行。

海洋学研究》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人才培养

据2019年2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海洋二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1年首批批准的理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遥感、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等20多个学科专业,硕士生导师64人。

海洋二所有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遥感、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等10多个学科专业依托国内外大学、研究所招收博士研究生,在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兼任博导27人。

海洋二所拥有单独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站2003年11月成立,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资历证书

据2019年2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海洋二所持有国家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证书、地质勘查甲级证书和海洋测绘学甲级证书等十余个资质证书。

文化传统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徽由内外两圆构成。

外圆由研究所中文名和英文名构成。

内圆由地球、波浪、SIO构成。象征着研究所推动国际合作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发展方向,象征着研究所从事海洋研究的基本任务。SIO为研究所的英文简称。

参考资料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2024-03-15

所情简介.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2024-03-15

二所历史.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2024-03-15

二所历史.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2022-08-13

人才概况.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202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