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栈
客栈为古代酒店的称号,指人们在出外远行时投宿暂住的地方,是为了满足人们外出郊游或远行的需要而出现的。设备比较简陋的旅馆,有的会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现在客栈一词已由现实的东西转为聚脚地的代名词,现在网络上的聊天室或讨论区亦有称为客栈。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客栈标准英文名为Inn。
名称由来
客栈为古代酒店的称号,是为了满足人们外出郊游或远行的需要而出现的。设备较简陋的旅馆,有的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船已到了上海,泊了码头,一班挑夫、车夫,与及客栈里的接客伙友,都一哄上船,招揽生意。”鲁迅《伪自由书·\u003c杀错了人\u003e异议》:“北京城里,连饭店客栈中,都满布了侦探。”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曾思懿:(惨凄凄地)有人说在济南市街上碰见他,又有人说在天津市一个小客栈看见他。”
客栈,其实也是指以住宿为主的地方,在古代流传下来的,比如武林外传中的同福客栈就是很好的例子,可现代人把住的地方大多称为宾馆酒店,为何在有些地方却又称为客栈呢?其实,客栈对现代人来说是比较文艺的一种叫法罢了,也是为了融合某些地方的气氛,比如那些具有古代气氛的旅游城市,如云南建水古城,又比如拉萨市的一些老城区,他们这些地方很多住宿的地方就称之为客栈。
历史发展
自古以来,人们在出外远行时便会找地方投宿,而提供这些地方供人暂住的就称为客栈。
在西方中世纪后期,因为商业贸易日益蓬勃,远行贸易的商人越来越多,而至世界各地传教的传教士、朝拜的信众、与别国进行交涉的外交官员、传递信件的邮差的数量亦不断增多,客栈的数量随之而增。因为当时人们远行主要是靠步行或是乘马车,因此,客栈主要出现于道路或驿站旁。初时,客栈只供应基本的食宿,让旅客可以有落脚的地点,并没有提供消遣服务。
到了大航海时代,客栈的规模开始扩大,部分客栈已能提供30多间客房,并设有酒窖、食品室及厨房,满足客人更多的需求。而且环境亦开始改善,在客栈旁设有花园及草坪,内里设有宴会厅和舞厅,迈向现代化。不过不论怎样变化,客栈的建筑大多为原木建筑,这是客栈在人们心目中的一个鲜明形象。但整体来说,古时的客栈声誉很差,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为了糊口谋生的人才干的低级行业。客栈内亦不安全,常常有不法之事发生,如抢劫、打架、聚赌等。
至近代,客栈开始被集团式经营的酒店取代,因为现代化的酒店拥有很高的服务质素和住宿环境,古老的客栈已无法与之竞争,并从此在历史的长河里消失。
现代演变
中国的旅游业,是随着改革开放最早开放的行业之一。那个时候,人们对旅游的认知就是旅行社和星级宾馆。从1998年国际青年旅舍进入中国以来,“旅舍”、“客栈”这些词又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如今,对于自助游者来说,“客栈”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住宿类型。
客栈---作为“度假”的实物载体,所提供的将不只是“住”的功能这么简单。住不同的客栈,体会“生活在别处”的新鲜、放松、舒展、安静祥和。这种生活是跟日常生活完全不一样、“非常态”的;不是因为去某地游玩、商务而客观需要的暂时栖身之地,是人们希望体验,而主观选择的一种生息修养方式。在这种前提下,“住”反而是被弱化的功能,客栈的气场、情调、氛围等等一切能让人身心舒展、有别于日常生活感受的元素,才是它最大的意义。
“客栈”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既区别于商务酒店和快捷酒店,又涵括其传统接待客人的意义。从广义上来看,“客栈”有以下的一些特征:
1.规模不大(总客房数小于100间);
2.价格区间在当地住宿行业中属于中下水平(很多客栈有多人间,类似学生宿舍,以单个床位出售);
3.装修带有一定的当地特色(比如物业为当地特色建筑、装修采用当地民俗风格等);
4.经营项目及服务富有当地特色(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自助服务等)。
在某些旅游城市,“客栈”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比如“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腾冲市”、“鼓浪屿”、“杭州市”等地,很多旅行爱好者,文艺工作者都会聚集在各种“客栈”中,交流各种心得、增长见识。在这些地方,其中丽江的客栈文化又尤为灿烂,整座古城近2000多家客栈,在国内乃至世界应是少有的。
随着“客栈”的大量涌现,互联网上针对全国客栈信息的检索、介绍、预定的网站也是逐渐增多,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旅行者。比如”松果网“、“青芒果”、“游多多”、“远方网”、“游鸭网”等等。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会喜欢自助游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会爱上“客栈”这种住宿形式。
文化延伸
过去,我国民间一向把旅馆叫作“客栈”或“栈房”,把住宿叫作“写号”或“打铺”。亦如理发店门前有红白色旋转灯柱作为标志一样,客栈也有它的标志,那就是悬挂在屋檐下的长方形白纸灯笼。灯笼两面一般都写有联语,最常见的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入夜,灯火闪亮。旅客远远看见,便知来到了打点住宿之处,那一刻,所有身心的疲惫就顿然消减了。
四川人秉性幽默,喜欢搞点儿小趣味。成都市,曾见过灯笼上写着“未晚先投二十八,鸡鸣早看三十三”的。开初,不解其意。年事稍长,方才懂得,前者是指“二十八宿”,后者是指“三十三天”,把“宿”和“天”字巧妙地寓于其中了。不明这点,真会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除了这两句大江南北都习惯使用的联语外,也有别出心裁、富于感性色彩的。“日暮君何往?天明我不留”,这两句不仅对仗工稳,语言亲切温存,而且意境深:暮色苍茫之中,浪迹天涯的游子踟躅于旅途,正凄惶地寻觅一个安身之所。忽见善良好客的主人频频向你招手,呼唤你留下来美美地住一宿,第二天精神焕发地重上征程。如此殷勤地接待,你能不歇下来么?这样的客栈文化,不仅装点了客栈本身,也使服务员工受到了熏陶。他们在接待旅客时,常常也出语不凡,很有些儿文化味。那时的服务员被称作“幺师”。每当夜深时分,客栈关门后,他们照例要站在帐房的写号台前,声调悠扬地向客人宣布注意事项:楼上楼下客/听我幺师办交接/门窗请关严/灯火弄熄灭/嫖赌不许搞/小心防盗贼/住宿小店若满意/欢迎二回又来歇。瞧!四言八句,铿锵押韵,包括了“防火防盗”、“禁赌禁嫖”的精神文明内容,活脱脱的住店有关事项的音像版,还表现出了值得嘉许的职业素质。
旧时客栈墙壁大多是竹篾夹抹石灰,远不如现今宾馆抹涂料的墙壁光鲜。因而,旅客也不爱护,习惯于在上面涂鸦,发泄内心感受。虽说大多是粗言秽语,偶尔却也有通俗生动的。我曾见过这么几句歌谣:跳蚤公,跳蚤母,对床请你去过午(赴宴之意);人家宰的大肥猪,我家杀的抱鸡母。这位老兄肯定是被跳蚤咬得难以入寐,可又不失风趣,诙谐地请跳蚤去对床用餐。实在令人忍俊不禁!
谁如果愿意花上一点功夫,将客栈的那些打油诗、风味歌谣收集整理出来,不就是一幅幅世俗风情画吗!从中是可以研究当时的世态百相、人文心理的。这也算是一门边缘学问。
参考资料
客栈与民宿的区别是什么? - 住宅在线.住宅在线.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