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罗尼企鹅
马可罗尼企鹅(英语:Macaroni Penguin,食虫类:Eudyptes chrysolophus),体长66~70厘米,体重5~6千克,在南极洲周边、南极半岛进行繁育。马可罗尼企鹅又名“长冠企鹅”,是企鹅家族中冠企鹅属的一种。它们面部呈黑色,头部各有两簇标志性的金黄色羽毛,造型浮夸。马可罗尼企鹅由于头顶上的羽毛类似意大利面,因此也被称为“通心粉企鹅”。
马可罗尼企鹅分布于南极半岛往东直到澳属贺德岛之间的亚南极群岛,总数约在2400万只,其中约有半数在南乔治亚岛,其它岛屿各有数百万只,如贺德岛有200万只以上。马可罗尼角企鹅以小鱼和甲壳亚门为食。
命名
1837年,德国自然科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冯·勃兰特(Johann Friedrich von Brandt)命名了马可波罗企鹅。马可罗尼企鹅学名中的“chnysolophus”的意思是“金黄色的冠羽”,这是因其装饰翎毛而得名。
在18世纪,崇尚意大利潮流文化,喜爱打扮的男子,就会被称为“马可罗尼”。马可罗尼企鹅的金黄色装饰翎毛让人联想到那些喜爱打扮的男子,它们也因此而得名。马可罗尼企鹅学名中的“chnysolophus”的意思是“金黄色的冠羽”,这是因其装饰翎毛而得名。此外,马可罗尼企鹅由于头顶上的羽毛类似意大利面,因此也被称为“通心粉企鹅”。
形态特征
马可罗尼企鹅是角企鹅属中生活地域最为寒冷的企鹅。马可罗尼角企鹅的胸腹部和尾部是白色的,头部和脸颊呈黑色或深灰色,背部为蓝黑色。马可罗尼企鹅眼睛上方的头部都有两金黄色的羽毛,这是区别于其他企鹅的明显特征。它们的眼球呈橘红色,嘴粗而短,看起来庄严威武。身上的羽毛则短小而坚硬,就像用来编织地毯的绒线。马可罗尼企鹅成年后身高为51~77厘米,体重为3.2~6.1千克。
栖息环境
马可罗尼企鹅态度高傲,不屑于和其他企鹅同住,通常在陡峭的山地上筑巢。它们经常要从海边穿过砾石行进数百米才能到达自己的巢穴,因为这里很少有其他鸟类。
生活习性
马可罗尼企鹅有高超的潜水本领,这对它们在海洋中游动捕食非常有利。它们会潜入深15~70米的海中觅食,最深的潜水记录达100米,鱼、十腕总目、磷虾等都是它们的捕食对象,有时也捕食鱿鱼。马可罗尼企鹅个体之间拥有较高的同步性和一起产卵的习性。
与飞行鸟类不同,马可罗尼企鹅的骨骼是实心的,以便进行更深的潜水。它们的骨骼重量也允许它们在水中长时间停留,它们通常在两到三分钟后浮出水面呼吸。在游泳时,马可尼企鹅使用它们的蹼脚来掌舵,它们的尾巴则起到舵的作用。
分布范围
马可罗尼企鹅主要分布于南极半岛往东直到澳属贺德岛之间的亚南极群岛。在智利、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南设德兰群岛、克罗泽群岛、克尔盖伦群岛和麦克唐纳群岛也能找到大量这种企鹅。
繁殖方式
马可罗尼企鹅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但同一个种群会在同一时间进行繁殖。雌性5岁性成熟,雄性6岁性成熟。马可罗尼企鹅每年繁殖1次。马可罗尼企鹅在11月左右产卵,孵卵需要33-37天。马可罗尼企鹅会用砾石和泥浆在地面修筑小型的巢穴,每一个栖息区域通常都有几十万只停留,群体规模相当庞大。每年11月初,雌马可罗尼企鹅会产下2枚卵,通常第一枚都不会被孵化,这种习性在角企鹅属的其他种类企鹅身上也能看到。每隔一段时间,雌雄马可罗尼企鹅轮流孵卵。孵化后的23~25天,早成雏由雄马可罗尼企鹅负责照顾,雌马可罗尼企鹅出海捕食。之后,企鹅妈妈将继续照顾小企鹅属大约2个月的时间,小企鹅就可以独立生活了。
物种保护
保护级别
马可罗尼企鹅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0年 ver 3.1——易危(VU)。
种群现状
马可罗尼企鹅总数约在2400万只,其中约有半数在南乔治亚岛,其它岛屿各有数百万只,如贺德岛有200万只以上。马可罗尼企鹅是企鹅家族中数量最多的种类。
致危因素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过度渔业捕捞、废油泄露导致的海洋污染,以及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不良影响,马克罗尼企鹅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
参考资料
Macaroni Penguin.iucnredlist.2024-12-20
Macaroni Penguin.Animal Corner.2024-12-23
Spheniscidae - FamilyRemove.iucnredlist.2024-12-20
Eudyptes chrysolophus (J. F. Brandt, 1837) Taxonomic Serial No.: 174452.ITIS.2024-12-20
Macaroni Penguin.penguinworld.2024-12-20
马可罗尼企鹅.生态中国网.2024-12-20
Eudyptes chrysolophus.Animal Diversity Web.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