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若茜
蒲若茜,1970年11月出生,文学博士,现任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系系主任,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她在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曾担任过本科、研究生的专业课教学、国际学院全英授课、MBA研究生、中文系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等。
人物经历
基本资料
蒲若茜,女,1970年11月生,文学博士,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系系主任,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十多年来担任过外语系本科、研究生的专业课教学、国际学院全英授课,MBA研究生、中文系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等;现主要担任外语系本科生的英、美文学选读课,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的西方文论课、华裔美国文学课,以及文艺学博士研究生的海外华人文学专题课等。教学、研究成果获得很好的社会评价:博士论文被评为2006年度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专著《族裔经验与文化想象:华裔美国小说典型母题研究》获2005-2007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论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被《新华文摘》要目辑揽,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收录;注重教学和科研的互动,积极从事教学改革,主持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效果获得学生赞赏。在职攻读博士期间获得2004年度暨南大学博士创新基金,获得2005年度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同时被评为2005年度暨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并获得一等奖奖学金,博士论文被评为2006年度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还曾获得暨南大学外语学院及暨南大学“优秀党员”称号;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过暨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被评选为暨南大学科研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是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学习经历
1988-1995年在西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学习并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硕士学位。
2002-2005年在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点学习并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导师是我国著名文艺学家饶芃子教授。
2006至2007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和威斯康星大学奥克莱尔分校作访问研究。
工作经历
1995年起任教于暨南大学外语学院,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03年晋升副教授,同年被遴选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06年破格晋升正教授,2007年被遴选为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9年起担任英语语言文学系系主任。
主要成果
研究方向
亚/华裔美国文学研究;跨文化视野下的海外华人诗学研究;英美哥特小说研究
科研成果
长期以来专注于亚/华裔美国文学和英美哥特小说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学术研究》、《暨南学报》、美国《中外论坛》、美国《美华文学》等发表论文40多篇。代表论文有:《论\u003c唐老鸭\u003e与\u003c家乡\u003e中的“父与子”母题》、《华裔美国女性的母性谱系追寻与身份建构悖论》、《\u003c呼啸山庄\u003e与哥特传统》、《哥特小说中的伦理道德因素》等。出版专著《族裔经验与文化想象:华裔美国小说典型母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出版社,2006),译著(《从必须到奢侈——解读亚裔美国文学》,第二译者,中国社科出版社,2007),参编出版教材多部。
代表项目
主持2004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1项,主持2002年度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主持2003年度暨南大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2005年度广东省精品课程《外国文学史》的研究和建设工作,独立完成《华裔美国文学》模块;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务院侨办项目1项,同时参与暨南大学“211”工程子项目“海外华文文学及华文教育”的研究工作。共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4项,校级课题2项。
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亚裔美国文学批评范式与理论关键词研究”、
2007年度、2004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之理论问题探析”、“族裔经验与文化想象:当代华裔美国小说母题研究”。
社会职务
学术兼职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传媒研究基地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