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亭旁镇

亭旁镇

亭旁位于三门县城西边,是三门县中西部的中心集镇。全镇总面积133.19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106个行政村,镇区面积143平方千米,总人口31587人(2017年)。

镇情概况

亭旁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日照市雨水充沛,平均气温16.7℃,水资源充足,生态环境较好。全镇山林面积约有13.5万亩,耕地面积2.8万亩。境内盛产花岗石、铁矿石、石英沙。

亭旁在清朝时属于宁海县南田乡包家庄、杨家庄、任家庄,民国时期改庄为乡,分属包家乡、杨家乡、任家乡。1949年解放,设亭旁区,属三门县,辖亭旁、邵家、中门、南溪、坝头、彭赖六个乡镇,1992年第一次乡镇撤扩并,撤邵家、南溪、彭赖乡,合并成亭旁、中门、坝头三个乡镇,2001年又撤中门、坝头乡,合并成新亭旁镇,镇政府驻地杨家村。

亭旁教育比较发达,初高中升学率在全县名列前茅,全镇拥有2所高中,1所初中,11所小学,在校生总人数达7800人左右,其中亭旁中学高考上线率达91%,被市政府评为花园式学校,达到省级A类办学标准。

行政区划

亭旁镇辖19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4035户,16097人。镇区街道有亭旁街、石待路、桂林路、狮山路、宁和路、新庵路、亭山路、义丰路、鹤山路、铁坦路、鹤园巷、秧田巷、雀梅巷、教堂巷、文明巷、上园巷、上墙巷、大树巷、下里巷、散市巷、镇龙巷、四份巷、长道地巷、上马巷、马利巷、花园巷、下井头巷、石地伏巷、新园巷、横街巷、网厂巷、酒坊巷、桥头里、衙门里、高台里、横墙弄等36条。

历史沿革

亭旁历史悠久,同时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8年在包定、叶信庄等革命先烈的带领下,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亭旁起义,在浙江省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亭旁革命烈士纪念馆属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被省委、省政府定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亭旁革命纪念群是台州市唯一的红色旅游景点。亭旁人民思想比较活跃,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杨家板龙名扬四方,以全长428米创吉尼斯纪录。

据《亭林鲍氏宗谱》载,亭旁,古称亭林。《亭旁杨氏宗谱》载,城隍庙后山,称亭山,山旁住杨、包两姓,取名亭旁。亭旁历史悠久。1947年在包家上坟墩出土的石斧和大量夹砂红陶鼎足、陶罐、陶釜等残片,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遗物。

证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劳动、蕃衍生息。该地古时居民姓氏众多,有“唐、林、应、谢、周、王、郭”诸姓。至元朝,包、杨两姓方迁居于此。

后来子孙蕃衍,遂多为包、杨两姓聚居之地。清康熙四年(1665)为台州海防分府驻地。同治五年(1866)为宁海县居理民分县县丞署驻地。清代分属宁海县南乡包家庄、杨家庄和任家庄。民国时期,改庄为乡、分属包家、杨家和任邵乡。1949年解放后为亭旁乡,属亭旁区。1985年改为区属建制。

亭旁镇属河谷平地,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四周山峰、溪流相间,岗阜起伏,境内最高峰为双尖山,海拔562米。亭旁溪和南溪从境内中部和东部自南向北蜿流。中部地势平坦,沃野宽广,灌溉便利。“两山亭立如天马,二水旁流若地龙”,中嵌“亭旁”两字联,可谓该地地势的写照。

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薯类为主,特别是包家村的前洋,素有“亭旁谷仓”之称,村落多沿溪流两岸分布,人口稠密。妇女多编织草帽,历史悠久,闻名全县,产品畅销国内外。

镇村办企业有针织、服装、塑料、陶器、农机修配,砖瓦等工厂。商业网点遍布,市场繁荣,每逢农历三、八为市日,为全区物资集散地。文化较为发达,有亭旁中学,为县重点中学,在校学生1467人,教职员工102人。

有小学14所,在校学生2005人,教职员工86人。亭山小学前身为亭山书院,创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和光荣历史的学校。文化设施有镇影剧院、文化站、广播放大站、电视差转台等。亭旁区卫生院医疗设备较好。亭旁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有石(岩)里(金)、亭(旁)流(水岩)、狮(岭)白(溪)三条公路,北通县城海游镇,西通坝头、里金铁矿,东南两线经中门、南溪通花桥、小雄等地。人民富有革命传统。

1928年中共浙江省委和宁海县委曾领导亭旁农民武装起义,并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红色政权——亭旁区苏维埃政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根据地镇。

社会经济

亭旁社会条件比较齐备,拥有比较健全的卫生体系,有1个中心卫生院,5个子卫生院,在全县率先启动社区医疗保障体系;广电通讯比较发达,全镇有线电视和电话通村率达到100%,实现了手机无盲区。

全镇有82%的居民吃到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电力设施比较完备,拥有15千伏变电所1家,完成了农村农电网改造。交通相对发达,境内拥有石亭公路,一条县道,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设计中的沿海大通道和甬台温铁路穿境而过。

亭旁农业比较发达,但工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经济总量还是偏低,2002年统计,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5614万元,财政总收入42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254万元,人均收入1784元。

农业开发成效比较明显,全镇名特优小水果发展比较快,全镇拥有翠冠梨黑布林等水果基地24个,面积达1.2万亩,花卉1400多亩,

茶叶9000多亩,蔬菜700亩,板栗700多亩,主要农业特产有茶叶、翠冠梨、胡柚、红薯粉丝等,其中茶叶和红薯粉丝参加农博会评比分别获金奖和银奖。

工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但还没有脱离“少、低、散”现状,全镇拥有大小企业135家,其中年产值超过100万元的企业只有15家,被县列入“211”工程企业的有2家,跨省区企业达到5家,工业产业主要是机电、搪瓷、聚氨脂、汽车配件、工艺品等五大行业。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