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山
丁山(1901年10月26日~1952年1月18日),原名增熙,字山,又字山父、山甫,以字行世,安徽和县人,是中国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924年考取北大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1926年任厦门大学助教,1927年任中山大学教授,与鲁迅、顾颉刚、陈功甫等名家是同事。1929年至1932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专任研究员,后20年间,历任中央大学、山东大学教授等。他著有《吴雷考》《新殷本纪》《商周史料考证》《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等专著。
人物生平
丁山出生于安徽省和县南乡太阳桥村,后迁至和县沈桥乡。丁山幼年丧父,在亲友支助下,步入新式学堂。1911年~1917年8月,就读于和县威桥镇威桥小学。1917年8月~1921年8月,就读于南京私立锺美中学。1921年8月~1924年8月,中学毕业后赴北京投奔舅舅赵凤喈,在北京大学文科旁听。1924年8月~1926年8月,得沈兼士赏识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继续学习。
1926年8月~1927年8月,丁山在北京大学国学门肄业后,跟随沈兼士前往厦门大学,任国学院助教,并与同在厦门大学的鲁迅交好。1927年8月后,丁山历任中山大学文科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任研究员、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秘书、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东北大学史学系教授兼主任、西北大学史学系教授兼主任、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东北大学史学系教授、四川大学史地系兼齐鲁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大学补习班历史系教授兼主任、暨南大学史地系教授兼主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
1949年后,丁山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撰写《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和《商周史》等著作。1952年1月18日丁山病逝于山东大学,终年51岁,葬于苏州市。因丁山的遗稿并没有顺利出版,其妻子陶女士将丁山先生遗稿、遗物悉数捐予山东大学,成为“文史见长”的山东大学永存的特藏瑰宝。
个人生活
丁山与妻子陶梦云育有三女二子。
学术研究
研究方向
丁山在学生时代与任教初期侧重文字、音韵方面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末,丁山转向甲骨文、金文的考释。20世纪30年代后,他重点研究古史,把古文字与铭辞的考释融汇于其中,注重论述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学术著作
参考资料
丁山日记.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4-09-20
丁山:“耿介拔俗”的一代史学巨匠! | 朱斌.澎湃新闻.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