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佛教
杭州市佛教始于东晋,历经五代十国、南宋,对杭州乃至整个中原地区东南地区的佛教发展产生了影响。杭州的径山、灵隐、净慈、三竺等佛寺均为佛教禅、教、律三宗的重要场所。
历史沿革
杭州佛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咸和初年,当时西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建立了包括灵鹫、灵隐在内的多座佛寺,开启了杭州建寺的先河。南北朝时期,萧衍赐田扩建灵隐寺,使得杭州佛寺开始具备一定的规模和仪式。唐朝中期,朝廷推崇佛教,杭州的寺庙数量显著增加。五代时期,吴越在杭州市广泛修建佛寺,使得杭州的寺庙数量超过了其他九个国家。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杭州佛教达到了鼎盛阶段,寺庙数量达到四百八十所。元代以后,杭州佛教逐渐衰落,直到清朝初期才有了一定程度的复苏。然而,随着国家实力的衰退,佛教也未能保持兴旺。
人物与传承
杭州佛教历史上涌现了许多高僧,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了佛教的发展。唐代有道标、圆修、法铣、径山法钦等僧人。五代十国时期,德韶被尊为国师,延寿、皓端、赞宁等高僧也在这一时期活跃。宋代,实行“十方选贤制”,高僧们主持着名刹,如释省常、遵式、圆照宗本、辨才大师等。南宋时期,宗杲在径山寺推广“看话禅”,元代则有天目高峰、中峰等高僧。明朝时期,宗泐、溥洽等人被授予善世师称号,而云栖祩宏、紫柏真可、藕益智旭、憨山德清四位高僧则在明末对佛教进行了复兴。清朝初期,具德弘礼中兴灵隐,玉琳被封为国师。
影响与发展
杭州佛教的发展不仅塑造了西湖周围的北山寺庙群和南山寺庙群,而且佛教思想也深入浙江省民间。杭州佛教中心曾两次迁移,一次是在南宋前期,一些爱国僧侣因不满朝廷的政策而出走,导致径山寺成为爱国僧侣的聚集地。另一次是在元代,由于蒙古贵族的统治,一些高僧转投西天目山,使得那里成为了佛教的另一个中心。杭州佛教在唐朝就被白居易誉为“佛国土”,以其丰富的寺庙资源和高僧辈出而闻名。杭州佛教的禅、教、律三宗并存,其中禅宗经历了多次分化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五宗七家”的格局。明代限制佛教,但仍有法藏等高僧坚持弘扬佛法。晚明时期的四大高僧,即憨山德清、祩宏莲池、藕益智旭蕅益、紫柏真可在杭州市等地大力传播佛教,促进了佛教的复兴。
现代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杭州佛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经过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佛教制度改革,杭州佛教界在政治上和社会责任上都有了深刻的转变。改革开放后,杭州佛教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际友谊和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1956年8月,杭州市佛教界召开了代表会议,成立了杭州市佛教协会,标志着杭州佛教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资料
张岱笔下的杭州寺院-特别关注-杭州文史网.www.hangchow.org/index.php/bas....2024-11-06
深山藏古刹一杭州的寺庙.美篇.2024-11-06
杭州佛教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墓园动态.上海公墓.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