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洪妙

洪妙

洪妙(1904—1986),男,广东省澄海区隆都人,出生于泰国,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工老旦。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4岁由父亲带回家乡澄海隆都。二十六岁转为潮剧演员,开始舞台生涯。1929年,洪妙在泰国时便为纸影配唱《杨令婆辩本》。1930年,洪妙加入潮剧戏班之后便粉墨登场扮演杨令婆。因其扮相活灵活现就是一个老年妇女形象,唱念别具一格且显功夫,使此剧的演出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便有“活令婆”之誉。1939年,戏班星散,洪妙流落到福建省一带卖唱。靠卖唱度过六个年头。抗战胜利后参加潮音永乐班和老一枝香班当演员,建国后转到源正潮剧团。1956年,洪妙从源正潮剧团调到刚成立的广东潮剧院,剧团决定对《辩本》进行整理加工。在新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洪妙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把这个折子戏推向一个更高的艺术高峰。1957年洪妙随团上京演出,《杨令婆辩本》一戏因其成功塑造了杨令婆的舞台形象而饮誉京华,被誉为“活令婆”。《杨令婆辩本》与《扫窗会》、《闹钗》三个潮剧传统锦出戏被誉为“三块宝石”。1984年,已届80高龄的洪妙被邀扮演潮剧艺术影片《张春郎削发》乳娘一角,在“追殿“一场中多次表演追赶跌倒动作,深入角色,一丝不苟。

洪妙与姚璇秋同为潮剧代表性人物。他是潮剧著名男旦,擅长老旦、女丑行当,以唱显名,尤以老旦的特殊声型和演唱技巧蜚声海内外,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素材,融入舞台艺术程式,塑造的人物形象逼真、个性鲜明。代表性剧目有《辩本》《包公会李后》《苏六娘》《妇女代表》《换偶记》《香罗帕》《刘明珠》《张春郎削发》等,为潮剧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1904年,洪妙在泰国出生。4岁,父亲把他带回家乡澄海区隆都与祖母作伴。祖母是典型的潮汕地区农妇,爱看潮剧,爱唱潮州歌册,经常给洪妙讲《万花楼》《杨家将》等戏曲故事。洪妙从小爱上了锣鼓、弦乐,迷上了戏剧、木偶(纸影),这与祖母的潜移默化不无关系。

有一年秋天,村里请人来教大锣鼓,颤动的锣声吸引着洪妙往聂氏宗祠跑。祠堂里挤得水泄不通,小洪妙只听到锣鼓声,看不到演奏的人。他急了,像一根锥子一样往人缝里钻,终于钻到了最前面。看到了在大鼓上面跳舞的一双捏着鼓锤的灵巧的手,看到了系着红绸的绕着小圈互相碰磕的钣,看到了那比面盆还要大,敲一记便响上半天的“深波”……他完全被吸引了,看着听着,忘情地用小手合着锣鼓节奏一下一下地打起拍子来。回到家里,他拿起木柴当鼓锤和锣锤,把凳子当鼓敲,把面盆当锣打。

6岁时,他打出了一手好鼓,节奏鲜明,力度颇强。元宵节游神赛会,人们让他坐上一只特制的椅子,抬着这个小鼓手一路敲过去,引得一路喝彩。后来,他把锣鼓班的每一件乐器都摸透了,学会了拉弦、打琴、吹唢呐,还学会了唱潮州曲。

演艺生涯

初入艺坛

1909年,洪妙在家乡参加潮州大锣鼓娃娃班。1912年,洪妙参加潮音正元音圆身纸影班,去拉弦唱曲、操纵纸影。他从老师处学会《杨令婆辩本》《包公会李后》《扫窗会》《柴房会》和《磨豆腐》等剧目,演唱青衣、老旦,有时还兼司鼓、领奏。

潮剧演员

1926年,洪妙随老正兴纸影班到泰国,演出其拿手戏《杨令婆辩本》和《包公会李后》,深受观众欢迎。1929年,洪妙在泰国时便为纸影配唱《杨令婆辩本》。1930年,洪妙在泰国加入潮剧戏班老怡梨,成为正式的潮剧演员,在扮演杨令婆时。因其扮相活灵活现就是一个老年妇女形象,唱念别具一格且显功夫,使此剧的演出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便有“活令婆”之誉。洪妙曾跟随戏班前往越南马来西亚等地演出,后随戏班回到中国,1934年再度到泰国加盟潮剧班,不久因为倒嗓回到故乡。

1939年,因日军占领潮汕地区,戏班星散,曾参加替人做丧事道场的“功德班”,还曾流落到福建省东山县一带卖唱,靠卖唱度过六个年头。抗战胜利后参加潮音永乐班和老一枝香班当演员,建国后转到源正潮剧团。1956年,洪妙从源正潮剧团调到刚成立的广东潮剧院,剧团决定对《辩本》进行整理加工。在新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洪妙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把这个折子戏推向一个更高的艺术高峰。1957年洪妙随团上京演出,《杨令婆辩本》一戏因其成功塑造了杨令婆的舞台形象而钦誉京华,被誉为“活令婆”。《杨令婆辩本》与《扫窗会》、《闹钗》三个潮剧传统锦出戏被誉为“三块宝石”。

1957年6月,《辩本》选段由中国唱片厂灌录成粗纹唱片。收录了杨令婆和赵祯的对唱,其他角色没有录音。司鼓林炳和、领奏陈华,由洪妙饰杨令婆、林银门饰宋仁宗。唱片三盘六面,编号570732-570737,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唱编号最前的潮剧唱片。1958年,洪妙随团归广东潮剧院。次年,《苏六娘》出台后摄制成潮剧艺术影片,洪妙饰演的乳娘角色广获好评。其饰演《香罗帕》的赵夫人,《换偶记》的张幼花,现代戏《妇女代表》的江母也均各具特色,屡演不衰。并参加了影片《苏六娘》的拍摄。去年,他仍然不辞辛苦地到潮州开元寺参加《张春郎》的拍摄。

1960年、1980年,洪妙两次随广东潮剧团赴港演出,得到观众们如雷的掌声。1963年,洪妙在潮剧艺术影片《刘明珠》中饰演皇太后,1984年,已届80高龄的洪妙被邀扮演潮剧艺术影片《张春郎削发》乳娘一角,在“追殿“一场中多次表演追赶跌倒动作,深入角色,一丝不苟。1986年,洪妙去世。

人物作品

参考资料

艺术特色

洪妙善于从生活中波取素材,融入台艺术程式。塑造的人物形象通真,个性鲜明。如佘太君在殿中有三次起坐的长演,是他深入观察生活、从他外婆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再如杨令婆气愤时的嘴部表演,也是模仿老年妇女的生活状态并加以艺术夸张和加工。洪妙在《刘明珠》中的眼神运用也十分精彩。以唱显名,尤以老目的特殊声型和演唱技巧蓝声海内外。他嗓音纯厚柔和,咬字行腔纯正圆润,真假噪巧妙结合,高低音贯通,似真似假,难以细辨。气息控制深沉有力,运用小气大气(即长气短气)深气浅气皆得心应手,尤其是“偷气”最为突出。

洪妙演唱感情真挚,富于性格化、如杨令婆唱段“忽听我主登殿中”,在吐字行腔上注意到人物的年龄身份,演唱若断若续,声音有轻有重,使声有抑扬顿挫,字有起伏宛转,有声断气不断、气断情乃生的艺术造诣。在演唱技巧上,善于依据人物的感情变化转折,赋予艺术性的处理,如在包公会李后的诉说演唱中加入哽咽之声,在杨令婆的“你女不过小小西宫”,-句,小小二字之后加入“哼哼”二字,这些声腔和衬字的运用,表现了洪妙既注意音乐唱腔的完整性,又融进人物的感情,使人物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动人。

人物评价

洪妙塑造的人物形象逼真、个性鲜明、深入人心,以致在生活中有时会令人忘记他的性别。洪妙师父是我非常敬重、景仰的一位潮剧前辈。他的一生坎坷波折,诸多磨难,却始终执着于潮剧的艺术创作。他从群众中来,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给他拍纪录片,怀念一位可爱可亲的老演员,既顺应人们的愿望,也是对潮剧事业的弘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方展荣 评)

洪妙先生虽然艺术超人,却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大牌”作风,特别是对年青一代演员,他更是言传身教,跟他一起演戏感觉非常亲切,收获良多。洪妙老人家是非常可亲的,每次和他一起演戏我都受到了很多的启发,他坚持将生活的元素融入戏里,他演绎的角色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我跟他一起演戏我感觉非常亲切,也非常感动,在他老人家身边学习到了很多。他十分刻苦,每次排练的时候都是百排不厌,而且经常启发我们的感情。(舞台搭档陈丽璇 评)

洪妙先生的表演是老旦跨女丑,潮剧俗称“老鹅”的行当。在舞台上,他不拘泥于行当外形动作,而是按照不同人物的需要,根据生活的观察,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塑造出和其他丑旦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经典形象有《杨令婆辩本》中的杨令婆、《苏六娘》中的乳娘、《换偶记》中的张幼花以及《妇女代表》中的婆婆,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在潮剧舞台上已成绝响,因为无法“复制”而愈发珍贵。(汕头特区晚报 评)

洪妙潮州市曲艺造诣之深,确为一代绝唱,借李白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形容之决不过也。(广东省委原副书记、省长卢瑞华 评)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社会职务

广东潮剧院汕头文化艺术学校顾问

后世纪念

2004年5月20日,《洪妙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晚会———此曲只应天上有》于汕头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厅演出,并于5月23日晚由汕头电视台播出。5月21日,汕头市举办系列活动纪念潮剧名伶洪妙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2023年3月12日,由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和汕头融媒集团联合出品的纪录片《老鹅洪妙》在老妈宫戏台举行了首映式。

参考资料

一代潮剧大师,不可替代的文化印记.大华网.2024-07-07

洪妙.1905电影网.2024-07-07

汕头将举办活动纪念潮剧名伶洪妙先生.新浪网.2024-07-07

老梅更自有暗香.大华网.2024-07-07

洪妙:没有程式的潮剧大家.大华网.2024-02-01

潮剧老戏服背后的故事.广东潮剧院.2024-07-17

百年洪妙.新浪网.2024-02-01

洪妙一生唱了多少回.大华网.2024-07-07

洪腔长留,艺术不老!纪录片《老鹅洪妙》首映式举行.南方+.2024-07-17

【博物馆馆藏故事】“活令婆”形象永留潮剧史册.汕头特区晚报.2024-07-17

汕头举办活动纪念潮剧名伶洪妙诞辰一百周年.新浪娱乐.2024-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