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粟品孝

粟品孝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1969年3月生,四川大竹县人,汉族,中共党员。 1987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7年毕业后留系任教。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宋史、宋代蜀学研究工作,长于学术文化史。

学术成果

曾参加《历代奏议大典》、《中国历代上皇帝书》和《中国古代历史概论》等书的编写。专著有《宋代蜀学研究》(与胡昭曦刘复生合著)、《朱熹与宋代蜀学》、《南宋军事史》,其中《宋代蜀学研究》获199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朱熹与宋代蜀学》入选宝钢教育基金专项资助的《高校文科博士文库》,发表论文10余篇。现正致力于宋代理学与蜀学的关系、宋代家族与学术等课题的研究。

讲授课程

文科文献检索

中国古代史

中国历史与文化

旅游经济学

中国文化史专题

中国历史概论

(以上曾经讲授)

中国史学史

中华文化(历史篇)

中国古代史学史专题(研究生课程)

宋代基本史籍导读(研究生课程)

主持课题

1、古代蜀学源流研究,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

2、成都通史(五代十国两宋卷),2007年6月至2011年8月,成都市社会科学院项目;

3、巴蜀文化通史(历史学卷),2007年6月起,四川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协调小组重点项目子项目;

4、蜀学发展与演变研究,2010年7月起,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学术及教学获奖

1、1998年,博士学位论文《朱熹与宋代蜀学》入选宝钢教育基金专项资助的《高校文科博士文库》;

2、1999年,《宋代蜀学研究》(合作)获四川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3、2001年,《朱熹与宋代蜀学》获四川省教育厅颁发的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4、2007年,《中国史学史》讲义荣获四川大学2004—2005年版优秀讲义。

5、2010年,《南宋军事史》(合作)获四川省教育厅颁发的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6、2010年,教改项目《原典阅读与“中华文化”素质课课程改革研究》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三)。

会员资格

1、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

2、东亚人文研究会会员

3、中华朱子学会理事

4、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会员

论著目录

学术著作

1、《宋代蜀学研究》(合作,第三作者),成都市巴蜀书社,1997年。

2、《朱熹与宋代蜀学》(独著),北京市高教社,1998年。

3、《宋代四川家族与学术论集》(第二主编),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川大史学·中国古代史》(副主编),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

5、《南宋军事史》(合作,第一作者),上海市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8年。

6、《成都通史(五代两宋卷)》(合作,第一作者),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

教材

1、《中国古代历史概论》(合作),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

2、《中华文化》(合作,第二执行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论文

1、〈法贤原名考〉,刊《四川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2、〈赵与四川省〉,刊《成都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3、〈宋代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特点〉,刊《研究生论丛》第一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

4、〈论苏氏蜀学衰隐的原因〉,刊《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第1期。

5、〈一九七九年以来王小波李顺起义研究综述〉,载漆侠胡昭曦主编《宋史研究论文集》(一九九四年年会编刊),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

6、〈朱熹评议苏氏蜀学——立足于《朱子语类》的考察〉,刊《宋代文化研究》第六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

7、〈四川省学者与《朱子语类》的成书〉,刊台湾《川康渝文物馆年刊》第十五期,1996年12月

8、〈宋代井研县“四李”的理学贡献〉,刊《成都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9、〈北崖与程颐涪陵区易学〉,刊《四川文物》1997年第2期。

10、〈试论“洛蜀会同”〉,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11、〈视野·方法·智识——评《程程颐与中国文化》〉,刊《天府新论》1997年第6期。

12、〈魏了翁学术思想的两次转变〉,刊《研究生论丛》第四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

13、〈宋代四川省《易》学成就略述〉,刊《巴蜀史志》1998年第2期。

14、〈宋代家族研究论著目录〉,刊《宋代文化研究》第八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15、〈朱熹范祖禹学术的吸取〉,刊《成都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16、〈理学与非理学之间——朱熹对苏轼学术的批评与吸取〉,刊《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第1期。

17、〈宋代理学名儒与四川易学〉,刊《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8期全文转载。

18、〈谯定“见乃谓之象”考释〉,刊《宋代文化研究》第九辑,巴蜀书社,2000年8月。

19、〈宗族史研究的硕果——读《宋代宗族与宗族制度研究》〉,刊《中国新闻出版报》2000年12月5日。

20、〈《四川书院史》读后〉,刊《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3期。

21、〈宋代士人家庭教育中的母教〉,载漆侠主编《宋史研究论文集——国际宋史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编刊》,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22、〈《历代世变》非苏轼所作考〉,刊《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23、〈文本与行为:朱熹家礼》与其家礼活动〉,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4、〈刘光祖家世考〉,刊《西华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5、〈朱熹的官德思想〉,刊《光明日报》2004年2月17日。

26、〈蒙文通南宋浙东史学〉,刊《浙江学刊》2005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9期论点摘编。收载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编《蒙文通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市线装书局,2005年。

27、〈刘咸炘与浙东史学〉,载梅新林、陈国灿主编《江南城市化进程与文化转型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收载《〈推十书〉导读》,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1月。

28、〈宋代家族研究论著目录续一〉,刊《宋代文化研究》第十三、十四合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29、〈吕本中官箴》出自《童蒙训》原本考〉,刊《文献》2007年第4期。

30、〈四川省学者与周敦颐理学开山地位的构建〉,刊《宋代文化研究》第十五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31、〈“蜀学”再释〉,刊《蜀学》第三辑,巴蜀书社,2008年12月。

32、〈文渊阁四库本《周元公集》的提要及底本问题〉,载张其凡李裕民主编《徐规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33、〈《童蒙训》考索二题〉,载何忠礼主编《南宋史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

34、〈略论南宋时期的民变〉,载邓小南等主编《宋史研究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35、〈宋代三苏的史论〉,刊《西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36、〈关于《东都事略·儒学传》的评价问题〉,刊《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1期。

37、〈组织制度、兴衰沉浮与地域空间——近八十年宋代家族史研究走向〉,刊《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3期。

38、〈张唐英生平与著作考论〉,刊《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3期。

39、〈现存两部宋刻周敦颐文集的价值〉,刊《四川大学学报》2010年3期。

40、〈略论魏了翁的史学思想〉,刊《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0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8月。

41、〈不朽的文化之“神”——朱熹生命最后时刻闪射的精神光辉〉,《大学人文教育》第二辑,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8月。

42〈中华书局点校本《周敦颐集》考辨三则〉,刊《宋代文化研究》第十八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