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秋
大长秋是中国古代内侍职官之一,主要由宦官担任,是负责皇后宫中事务的主要职官。在汉代,大长秋不仅负责宣达皇后旨意,还管理皇后所居宫中的各项事务,包括与汤沐邑的收支,因此是后宫中的重要人物。
基本介绍
文言文
“太长秋一人,二千石。本注曰:承秦将行,宦者。刘启更为大长秋,或用士人”“右属大长秋。本注曰:承秦,有詹事一人,位在长秋上,亦宦者,主中诸官。成帝省之,以其职并长秋。是后皇后当法驾出,则中、中宦者职吏权兼詹事奉引,讫罢。宦者诛后,尚书选兼职吏一人奉引云。其中长信、长乐宫者,置少府一人,职如长秋,及余吏皆以宫名为号,员数秩次如中宫。[一]本注曰:帝祖母称长信宫,故有长信少府,长乐少府,位在长秋上,及职吏皆宦者,秩次如中宫。长乐又有尉,仆为太仆,皆二千石,在少府上。[二]其崩则省,不常置。”
历史沿革
秦称将行,用宦官任职。
汉沿置,刘启时改称大长秋,宣达皇后旨意,管理宫中事宜,为皇后近侍官首领,多由宦官充任。官名。皇后的卿。
景帝中六年(前144)改名为大长秋。
《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秋者收成之时,长者恒久之义,故以为皇后官名。”
西汉或用宦者,或用士人。东汉用宦者。掌宣达皇后旨意,管理长秋宫(皇后所居宫)各事,秩为二千石。历代沿设。
北魏名大长秋卿。
北齐称长秋寺卿。
隋设内侍省,不用长秋为官名。
隋炀帝改内侍省为长秋监,主管称长秋监令。
唐后无此名。
周制下,王后六宫,每宫设有卿二人,共计十二人。秦制下设立“将行”,作为皇后的卿。西汉初期,大长秋官职可以由宦官或士人担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宦官担任此职的情况越来越多,到了东汉时期,已有记载的大长秋几乎全部是宦官。西晋和北魏等历代政权均沿用大长秋这一职务。隋炀帝时期,内侍省曾被改为长秋监,由长秋监令主管。而在唐代以后,大长秋这一官名不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