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轻机枪

轻机枪

轻机枪(Light machine gun),也称为“班用机枪”,一种由两脚架支撑,重量较轻、携带方便,是一种全自动、可快速持续发射的枪械。

机关枪刚出现时只有重机枪,重机枪以枪架为依托,所以重达几十千克,不能伴随步兵作战,于是出现了轻机枪。最早的轻机枪是丹麦麦德森轻机枪,于1902年生产。轻机枪重约5-10千克,长约1000毫米,两脚架联接在枪身前部;口径通常与该国装备的步枪相同,发射枪弹有所差异;自动方式为应用最广的导气式、短管退式两种;有弹匣式、弹链式两种供弹方式,容弹具通常采用可以迅速卸下的容弹量大的,或放在盒内的金属弹链;多用连发发射机构。轻机枪重量轻,机动性好,携带方便,主要用来射击地面或低空800米内的集群生动目标。能伴随步兵班在各种条件下战斗,火力持续性和射击精度比步枪好,比重机关枪差,常配两名射手,也可单人操作,是步兵班的支援武器,其有效射程为500-800米,战斗射速为80-150发/分。

发展历程

研发背景

机枪刚出现时只有重机枪,重机枪以枪架为依托, 不过重机枪动辄七八十公斤的重量限制了重机枪的机动性,只能用于防御作战。 如果有一种机枪,重量轻、易操作,能够伴随步兵进攻,将极大提升步兵部队作战效率。 这一需求催生了轻机枪的出现。

早期雏形

最早的轻机枪是丹麦麦德森轻机枪,于1902年生产。这挺轻机枪叫麦德森·雷克斯;数位研究公司R.S.斯考博。麦德森机枪的原型发射丹麦克拉格·乔根森弹,初速680米/秒,采用管退式自动方式,摆动式闭锁机构,弹匣装在上方,容弹30发,枪长1160毫米,枪管长477毫米,枪重9.6千克,麦德森轻机枪后来有各种口径。

1904年丹麦军队开始装备该枪。1904-1905年沙皇军队在中国满洲里市第一次使用了麦德森轻机枪。1903年9月斯考博亲自在美国春田兵工厂主持麦德森轻机枪的试验工作,试验中一共射击了7163发子弹,精度不错,但武器可靠性未达到要求。

一战时期

丹麦麦德森轻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少量装备,而德国则不使用。但是从1904年到1952年的半个世纪内,麦德森机枪共生产了40种型号,售往世界34个国家;1906年和1907年法国先后研制了绍沙和哈其开斯轻机枪;1915年,德国研制了MG08/15轻机枪;同一时期,英国研制出了路易斯轻机关枪(Lewis machine gun),它原本被设计成中型机枪,经实践成功可以陪同步兵突击,而产生了小型化专用的机枪(当时是指重机枪和中型机枪),使用弹链或大型弹鼓供弹,并可以安装在三脚架上的另一种类型轻机枪。

1920年时,瓦克拉夫 · 哈里克与鲁道夫 · 杰兰合作,开始设计一种新式轻机枪,这也是该厂设计的第一种野战用自动武器。 加工出来的首支样枪称为布拉格式,其在外型上还带有明显的重机枪遗痕,采用一个装有德国巧马克沁机枪布制弹带的圆筒形弹带盒供弹。该枪经由捷克斯洛伐克国防部测试后,发现其性能可以与约翰·勃朗宁麦德森等老牌机关枪媲美。

1923年,捷克国防部正式宣布将挑选一款轻机枪供给陆军使用。布拉格I式的改进型—布拉格Ⅱ式A型(Praga ⅡA)参加了这一竞选,该枪发射德国7.92mm S尖弹(捷克仿制的产品称为VZ23枪弹),枪管长740mm,它在米洛维斯进行的测试中表现优异,得分仅次于麦德森轻机枪。同场竞技的还有哈里克根据布拉格Ⅱ式A型再次改进试制而成的布拉格1-23,此枪采用伸缩枪托、两脚架等设计,可以快速更换枪管,已经具备了现代轻机枪的全部要素。在当年4月份的测试中,布拉格1-23获得了比哈其开斯和维克斯-贝法机枪好得多的成绩,在两天时间内,2根枪管轮流更换,顺利发射了7500发枪弹。

1924年1月为止,某支样枪累计发射了35000发枪弹,说明该枪的设计非常可靠。虽然该枪总成绩仍未超过麦德森轻机枪,但由于它是本国设计制造的,在成本上相比昂贵的麦德森轻机枪有很大优势,因此最终被陆军选定。不过此时布拉格兵工厂已濒临破产,哈里克和大部分技术人员都先后离职,虽然布拉格I-23轻机枪获得军方认可,但却无力生产。直到1925年11月,布拉格兵工厂与设在布尔诺(Brno)的捷克国营兵工厂签订生产合约,授权后者生产和销售暂定名为M24的布拉格I-23轻机枪。

二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轻机枪发展更加迅速,装备更加普遍,又出现了美国约翰·勃朗宁、法国M24/29、日本十一年式和九一式、捷克ZB26、前苏联德普式和英国布伦轻机枪。英国布伦机枪也称布朗式轻机枪,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由于重量轻、性能可靠、精确度高等特点,使它成为英联邦国家军队的支柱。在最初的试射中,布伦机枪经历了严格的测试, 良好的适应能力使它获得了广泛的使用空间,在进攻和防御中均被使用,也被战争证明是最好的轻机枪之一。

其中,ZB-26轻机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最出色的轻机枪之一,该枪结构简单,枪机动作可靠,在激烈的战斗中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也不易损坏,使用维护方便,除了射击精确以外,只要更换枪管就可以持续射击。二人机关枪小组,大大提高了机枪实战性能。它先后装备了24个国家,伊朗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英国加拿大都进行过ZB-26仿制系列的制造。

冷战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装甲目标的增多、装甲厚度的加大以及班用枪械的小口径化,12.7mm大口径机枪的战术使命已由原来的以高射为主转变为以平射为主。14.5mm大口径机枪仍以高射为主,而发达国家则多以车装为主。为了使大口径机枪更好地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各国都在减轻质量、提高机动能力和作战效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国在研制新型大口径机枪的同时,十分重视新型弹药的开发和对老枪的改造,尤其是美国和西欧各国,研制出不少新型弹种,使得机枪作战效能大为提高。对旧枪的改进主要围绕快速更换枪管和改进枪架等问题,以便进一步提高大口径机枪的勤务性能和使用性能。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部队机械化、装甲化水平的提高,突击机关枪迅速发展,大口径机枪的质量大幅度减轻,通用机枪的发展却逐渐减慢。其他国家军队连、排的主要支援武器仍是以前的7.62mm口径的通用机枪。

现代发展

现代轻机枪,发射中间型或小口径步枪弹,枪长1000毫米左右,枪重5公斤左右,大部分都是以突击步枪为基础的班用枪族成员,因而也称突击机枪。其性能大幅度提高,而重量却大大减轻了,例如有的轻机枪重量仅有5公斤左右。

LSAT轻机枪研发开始于2003年,主要目的是为美国三军研制未来的新型机枪系统。设计要求其使用更轻便的弹药和大幅减少机枪的重量,在弹药重量上能减轻40%,在武器重量上要求能减轻35%,同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可靠性。截至2008年,研制了两种版本的机枪,一种发射塑料壳埋头弹药,另一种则发射无壳弹药。经过对发射这两款弹药的两款武器技术和平台作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以后,再从这两款衍生型当中选择一款定型生产。LSAT一直在反复进行改进和试验,对LSAT轻机枪作进一步改善。这些措施包括改进弹丸的技术,例如采用环保子弹和改变子弹大小,以提高战斗力,以及一体化电子设备,例如剩余弹数计数器、激光瞄准器、光学瞄准镜、测距仪等。

德国的MG4小口径机枪是H\u0026K公司在先进班组支援武器计划下推出的一型弹链供弹式机枪,研制时去掉了“米尼米”轻机枪那种能利用突击步枪的弹匣供弹的功能,2001年9月11日至14日在英国国际防务展上首次展出。这种新机关枪采用导气式原理,只能进行全自动射击方式选择,抛壳方向向下。但它的特殊之处在于由于所用弹药的不同分为4种型号,且口径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H\u0026K公司还考虑使MG4轻机枪系列化,将研制采用特别行动队型短枪管的轻量型,使用美国6.8毫米x43毫米枪弹的型号以及采用7.62毫米x 51毫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口径的型号。这样,一枪就有口径、枪管不尽相同的4种型号,这在世界机枪史上尚属首创。

中国轻机枪发展

中国轻机枪的发展历程,主要经过了缴获、仿制、研制等几个阶段。战争年代,中国使用的轻机枪多是从敌人手中缴获,型号杂乱,且装备陈旧。

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中国兵器工业基础薄弱,主要通过引进苏联的样枪、产品图纸与技术资料,进行绘制与仿制。1953年生产的53式7.62毫米轻机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中国成立后列装的第一批制式机枪。它标志着中国国产轻机枪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956年,仿制的56式7.62毫米轻机枪,是中国机枪装备史上装备时间最长、装备量最大的一种机枪,同时也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仿苏产品中较有影响的一种武器。与53式轻机枪相比,56式轻机枪的重量减轻了17%,战斗射速提高了88%,战斗性能大大改善;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中国轻机枪的发展走上了自行设计、研制之路。1974年设计定型的74式7.62毫米轻机枪,是中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班用机枪。该枪在结构上有所创新,性能上也优于56式机枪。虽然没有生产定型,但74 式轻机枪的研制,为班用机枪国产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初,其他国家班用轻机枪基本走上枪族化道路,且注重火力持续性和轻便灵活的突击性。中国经过多年的论证研究,于1981年成功地研制出新一代 81式自动步枪7.62毫米班用轻机枪。它与81式步枪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一代班用枪族。1985年完成生产定型后,81式轻机枪开始大量装备部队,以取代56式自动步枪和轻机枪。81式枪族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枪械在论证、设计、研制、生产等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随着世界范围内掀起步兵轻武器小口径化的热潮,中国曾于1987年设计定型了87式自动步枪5.8毫米轻型机枪,但该枪没有列装部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总结设计经验、借鉴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有关方面的科技进步成果,成功地研制出95式5.8毫米班用轻机枪,并与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组成中国新一代小口径班用枪种。95式机枪拥有优良的设计、新颖的外形和先进的性能,成为中国产机枪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个里程碑。

基本构造

外形构造

轻机枪不专配枪架,只在枪身上带两脚架,重量较轻,易于携行,主要用于压制800米以内的生动目标,能伴随步兵班在各种条件下战斗,火力持续性和射击精度比步枪好,比重机枪差。轻机枪由2人,即正、副射手使用,是步兵班的支援武器,所以也叫班用机枪。

轻机枪枪长1000毫米左右,两脚架联接在枪身前部,为了改变火线高和调子枪身,一般架杆可伸缩并能调整张开的角度,有的枪管灼热后可以更换;枪重5-10千克,战斗射速80-150发/分,有效射程500-800米。如布朗式轻机枪的枪管前部安装有喇叭状消焰器,可减小或消除射击时枪口的火焰,防止暴露射击位置,并有利于射手瞄准。枪管的下方安装有气体调节器,其作用是调节由枪管导气孔进入活塞筒中的发射药燃气量。此外,布伦机枪还带有两脚架,在行军状态时,可将两脚架折起,收回到活塞筒下面;进入到战斗状态时,可迅速支起两脚架。该枪还可以加装三脚架,以提高射击精度,作为重机枪使用;如德国MG4轻机枪的枪托、两脚架可以调整,拉机柄能够折叠,枪管可以快速更换,这些细节设计,使该枪能更好地适应战场环境和使用者需求。

口径

轻机枪的口径一般与该国装备的步枪相同,发射枪弹会有所差异。早期的布伦式轻机枪口径为7.7毫米,包括MK1,MK1(M)、MK2、MK3和MK4等型号。这些型号的主要区别就是MK1全枪重10千克,全枪长1156毫米;MK2主要简化了表尺结构,并将消焰器、气体调节器、准星分离成三大件,将全枪质量增加到10.5千克;MK3缩短了枪管长度,全枪质量也减轻至8.8千克;MK4更轻,仅为8.7千克;德国的MG4轻机枪,采用的是5.56毫米口径;德国的MG4小口径机枪的特殊之处在于由于所用弹药的不同分为4种型号,且口径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将研制采用特别行动队型短枪管的轻量型,使用美国6.8毫米x43毫米枪弹的型号以及采用7.62毫米x 51毫米北约口径的型号。这样,一枪就有口径、枪管不尽相同的4种型号,这在世界机关枪史上尚属首创。

自动方式

轻机枪的自动方式应用最广的是导气式和短管退式。导气式一般有气体调节器,可以调节射击速度以及适合不同使用条件。如布伦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转式闭锁方式;如德国MG4轻机枪,采用导气式枪机设计,以便有足够的能量储备,在弹药不稳定或枪支严重污染情况下减少供弹故障。

供弹方式

供弹方式有弹匣式与弹链式,容弹具通常采用可以迅速卸下的容弹量大的弹匣,或放在盒内的金属弹链。多用连发发射机构,由射乒控制发射弹数,或进行3-5发短点射(即一扣扳机发射3—5发,立刻松开扳机),或进行10-15发长点射(即一扣扳机发射10-15发,松开扳机),或扣住扳机不放的连续射击。如布伦式轻机枪供弹方式为弹匣(30发)供弹,同时也可采用弹鼓供弹;如德国MG4轻机枪,只用弹链方式供弹。

相关型号

布朗式轻机枪

1933年,捷克斯洛伐克设计的ZB26轻机枪参加了英国新型轻机枪的选型,结果被英国军方选中。两年后,英国正式将该枪列为制式装备,并从捷克斯洛伐克购买了ZB26轻机枪的生产权, 由恩菲尔德兵工厂制造,1938年投产,并且被改名为“布伦式轻机枪”,先后装备于英国、加拿大等数十个国家。

ZB-26轻机枪

ZB-26轻机枪7.92毫米口径,发射7.92毫米x 57毫米枪弹。该枪采用弹匣供弹,容弹量为20发。弹匣位于机匣的上方,从下方抛壳。由于弹匣位于枪身上方中心线,因此瞄准具偏出枪身左侧安装。该枪瞄准装置采用由普通准星和涡轮式缺口照门组成的机械瞄准具。拉机柄位于枪身右侧,在向后拉之后,进入待击状态。射击时,拉机柄并不随枪机活动。该枪枪管外部有散热片,枪管口装有喇叭状消焰器,膛口装置上四周钻有小孔。

比利时“米尼米”轻机枪

作为多国采购列装的一款轻机枪,“米尼米”突出了“轻”的特点,其第一代产品,枪体加上装有200发子弹的弹链,总重量不到9千克。后续型号因使用多种新型材料,重量也没有明显增加。该枪采用模块化设计,后期发展型号所用套件能有效兼容前期型号,为老型号升级使用提供了较大空间。同时,该型轻机枪在兼用弹链、弹匣供弹及专用弹链供弹方面均有所升级,对枪托、两脚架、护木等进行了改进,战场适应性更强。

德国MG4轻机枪

德国MG4轻机枪采用的是5.56毫米口径,且只用弹链供弹。作为后来者,MG4轻机枪吸收了比利时5.56毫米口径“米尼米”轻机枪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与其小口径的选择相适应,该枪采用导气式枪机设计,以便有足够的能量储备,在弹药不稳定或枪支严重污染情况下减少供弹故障。它的枪托、两脚架可以调整,拉机柄能够折叠,枪管可以快速更换,这些细节设计,使该枪能更好地适应战场环境和使用者需求。

服役事件

ZB-26轻机枪

1938年,德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布尔诺兵工厂除了生产MG-34通用机枪毛瑟Kar98k步枪等军械以外,继续为德国生产ZB轻机枪。德军将ZB-26/30也纳入其制式武器之中,称之为MG26/30(t)。二战时期德国党卫军曾大量使用ZB轻机枪。在德国占领下,捷克斯洛伐克一共只生产了31204挺,到战争末期就停产了。后来,捷克斯洛伐克曾将ZB-26轻机枪改为发射7.92毫米短弹的Vz.52和发射7.62毫米M43枪弹的Vz.52/57轻机枪。

苏制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苏制捷格加廖夫轻机,枪身上面有一个标志性的大圆盘,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47发弹盘供弹器,圆盘在射击的时候跟着转动,中国俗称“转盘机枪”,又被称为“唱片机枪”。这款轻机枪由苏联著名的枪械设计师瓦西里·捷格加廖夫于1923年开始设计,1928年正式装备苏联红军,型号定为“DP—28”,在中国音译为“德普式轻机枪”,为苏联二战时期最重要的轻武器之一。

1950年志愿军入朝作战后,根据中苏两国协议,苏联向中国有偿提供一批武器,DP-28型轻机枪是第一批来到中国的武器装备。志愿军使用这款火力凶猛的苏式机枪,给予美国军队重大杀伤,因为装弹数量多,火力持续性比“捷克造”好得多,志愿军装备后班、排火力有明显的提升。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受到广大指战员的喜爱,“转盘机枪”也成为志愿军标志性武器之一。

加拿大7.92布伦式轻机枪

7.92毫米布伦式轻机枪是二战时期英国加拿大专门为中国制造的一种轻机枪。此枪是在MKⅡ式7.7毫米布伦轻机枪的基础上略加改良而成。英制7.7毫米口径的布伦轻机枪在中国称之为“77勃然”,所使用的弹匣和早期中国所使用的捷克ZB-26轻机枪弹匣通用。1944年起,加拿大通过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大约40000挺7.92毫米口径的布伦式轻机枪,这种型号被称之为“79勃然”。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缴获了大量的布伦式轻机枪,又有许多被带到抗美援朝战争战场。

参考资料

light machine gun.Britannica.2024-02-20

轻机枪早期发展轶事:那些一点也不轻的轻机枪.中国军网.2024-02-16

又轻又稳定射击精度还高,畅销50年的麦德森机枪.大国将令.2024-02-19

那些一点也不轻的轻机枪 轻机枪早期发展轶事.光明网.2024-02-19

..2024-02-20

..2024-02-19

武警机枪大全 是否有你用过的?.人民武警.2024-02-19

“会走路的火力点”!轻机枪家族为何能不断繁衍壮大.新华网.2024-02-19

伟大的胜利,不朽的功勋丨从“波波沙”到“转盘枪”——盘点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轻武器.中国军网.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