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尔塞尤

马尔塞尤

汉斯·约阿西姆·马尔塞尤(Marseille,),绰号非洲之星(Star of Afric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空军一位王牌飞行员。其飞行员生涯共击落158架敌机,其中151架在北非战场上空取得。即使击坠敌机数量比他多的大有人在,但他仍是人们眼中战技最佳的的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之一。

个人成就

◆10分钟击落8架敌机,1天击落17架敌机,1个月击落54架敌机。

◆击落1架敌机平均只须15发弹药。

◆获授钻石双剑银橡叶骑士勋章,只有27个人获授与此勋章,其中10个是王牌飞行员。

◆获授与意大利金英勇勋章,只有两个德国人(另一人是约阿希姆·明希贝格)获授与此勋章。

◆德国空军最年轻的上尉。

◆在北非取得的战绩包括:

-101架P-40战斗机 -30架飓风式战斗机 -16架喷火式战斗机 -2架巴尔的摩中型轰炸机 -1架布伦海姆轰炸机 -1架马田马利兰轰炸机

◆第27联队第1大队取得的588架战绩,马尔塞尤占了151架,达26%。

个人生平

马尔塞尤出生于柏林一个法裔家庭。父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空军的飞行员。不列颠战役期间,马尔塞尤在第52联队(JG52)另一位王牌约翰内斯·施坦因霍夫(Johannes Steinhoff)所带领的第4中队服役,共击落7架敌机。一架由他驾驶迫降的Bf-109战斗机E经过修复后重漆成“白14”成为他的座机。

他因为违抗命令而被调到第27联队(JG27),不久后第27联队被派到北非。在他击落两架敌机后被英军第73中队一架飓风式战斗机击落。此时他已经报销了4架Bf-109E,其中1架进行了热带改装。

他的中队其后被调回德国换装Bf-109F-4/Trop(热带改装),他的飞机被涂装成“黄14”。

马尔塞尤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训练计划,不只造就了他杰出的环境观察能力、射击、飞机操控,还有独特的攻击战术—高角度偏差射击,从侧面瞄准敌机前部,而不是常见的从后方追击敌机。

他那种独特创新的攻击方法在攻击敌机机群时有非常大的杀伤率,每次攻击都能够击落数架敌机,令他成为历史上其中一名最杰出的王牌飞行员。

1942年6月6日,马尔塞尤单独攻击一队16架的P-40战斗机机群,并击落当中6架南非空军的P-40,其中5架只用了6分钟。9月1日他击落了17架敌机,其中8架只用了10分钟。

马尔塞尤曾经在4架Bf-109战斗机F-4/Trop中飞行:

◆编号8693,1942年2月23日取得第50次战绩。

◆编号10056,尾舵涂有58条战绩记号(victory bar)。

◆编号10137,尾舵涂有一个中间有70字样的花环和31条战绩记号。

◆编号8673,尾舵涂有一个中间有100字样的花环和51条战绩记号。

英国人的确因为马尔赛尤的出现而引起了一场恐惧。曾经有一位和马尔赛尤对战过的皇家空军飞行员,原本驻防在马耳他。当他被击落俘虏后,他告诉德国人:“我才刚从马耳他调来,到了这边,大家都在谈论马尔赛尤。军官俱乐部里流传着关于他的种种令人惊异的故事。最后我自信满满地宣布:要不要打赌我可以干掉他?老子可也是全马耳他数一数二的皇家空军飞行员呀。几天后,我的机会来了,我带着一个中队攻击敌人机场。他妈的,当时我们飞在约4000公尺,我的一个部下报告‘德国人从太阳的方向冲出来了!’接着他们便占到了我们上方的位置。”

“接下来就是一场大混战。我的僚机干掉了一架梅塞施密特,那个飞行员跳伞,冉冉下降。这时我从无线电里听到另一个部下说‘那个就是他!小心……!马……。’然后就是一架飞机坠地。接着我也挨上了,我的飞机开始下坠、丧失高度,而我看到马尔赛尤就‘坐’在我后面。一个念头从我脑海里掠过:如果他现在开枪我就完蛋了。可是他并没有开火,他就是死钉在我后面,似乎看着我坠机撞地是一大乐事似的。到了这个局面,我他妈的还有啥能做的?”“突然我看到他摇摆机翼。我告诉自己:现在他要把你的翅膀给啃掉了。本能多于意识的,我推开座舱罩,跳了出去。同时,我看到他拉起机头。然后他又绕着我的降落伞飞了好几圈,又对着我摇摆机翼——我甚至觉得他在向我挥手——再来,我的人着了地。”

那不勒斯转机时,马尔塞尤就发现自己成了报纸头条。

“击落100架敌机的胜利者,英雄马尔塞尤”他觉得好笑:英雄?我应该扮演一个英雄吗?

在马尔塞尤看来英雄只不过是个笑话。

回到出生地柏林,马尔塞尤发现整个城市都在为自己疯狂,人们热情的喊着他的名字,争先恐后与他握手,请他签名,当他坐出租车回家时,出租车司机认出年轻的乘客正是新闻中的英雄,无论如何都不肯收车费,于是马尔塞尤就往司机手里塞了包香烟。

(拍标准照都不忘夹着烟的小蜜蜂)

两个月的休假时间,马尔塞尤很快就厌倦了无休止的庆祝活动,他和朋友一起偷偷跑到柏林郊区玩耍,陪未婚妻去游泳、打网球,他也曾穿着平民服装和母亲一起去剧院看戏,当他看到忘形处跳起来批评电影里飞行员的操作时,前排观众扔给他一句:“你怎么知道有问题?你又不是马尔塞尤!”让小孩坐回自己座位偷笑个不停。

(给希特勒青年团的小孩讲自己的威风史)

人物事迹

在非洲大陆的北部,绵直着茫茫无际的利比亚大沙漠。一座状似金字塔的小坟墓静静地矗立在死一般沉寂的沙海之中。大风起时,整个坟墓被流沙掩埋,与沙漠融为一体,再也看不出任何痕迹。墓碑正面用德语刻着:“这里安睡着一名永不言败的勇士——汉斯·约阿斯姆·马尔塞尤。”

马尔塞尤是一位因击落了158架敌机而声震北非战争德国空军英雄,阵亡时年仅22岁。

1942年9月3日,马尔塞尤获得了德国军人最高荣誉——钻石骑士铁十字勋章。非洲军团司令埃尔温·隆美尔邀他一同回国参加授勋典礼,他却执意要留下来继续参加战斗。他已与心爱的未婚妻哈芮莉丝约定,在圣诞节回国相聚,共结百年之好。可是,20多天以后,9月30日,他却在一次战斗出航中坠机身亡,永远告别了心爱的姑娘,留在了荒凉的非洲大沙漠中。德国第2航空队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将军在挽辞中说道:“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隆美尔元帅赞叹道:“他的功劳顶得上一个坦克团。”

孤独行侠

马尔塞尤1919年12月3日出生于柏林。他的母亲在他年幼时即携子改嫁,马尔塞尤直到15岁时才知道他的父亲是继父,他的生身父亲吉科弗里德·马尔塞尤少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空军英雄。可是,他当时并没有产生过要见一见这位英雄父亲的心愿,也从未动过要以自己的生父作为人生楷模的念头。

然而,也许是血脉相通之故,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向往着天空。他的家住在牧场附近,放学后他经常独自一人来到阳光明媚的牧场,躺在嫩草上仰望着无银的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年幼的心被一股股自由奔放的激情所荡涤。

“能像鸟儿那样自由地飞翔该有多好。”

他贪婪地阅读了大量空战故事和小说,但并没有想到要当一名功勋赫赫的英雄。他只是向往着那种摆脱了大地的束缚、在空中自由飘荡的美妙境界,渴望着从孤独的空中邀游中享受人生的快乐。

18岁那年,他不顾父母的反对加入了空军。他个头不高,但意志坚强,通过了严酷的普鲁士王国式的基础训练。

1938年11月7日,他进入飞行训练团开始飞行训练。当时德国空军要求很严,新飞行员必须带飞100小时以上才放单飞,马尔塞尤以他的勤奋顽强和出众的空间感、灵敏性顺利通进了层层筛选,放了单飞。

这一天,他驾机进行单飞训练,来到一条交通要道的上空。当时阳光普照,天空晴朗,他看看下面公路上星星点点像蚂蚁般蠕动的汽车,突然心血来潮,一压机头,驾机向地面冲去。

马达轰响的飞机轻盈地降落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傲慢地停在路中央。左来右往的汽车一下子被堵住了50多辆。汽车尖厉的刹车、汽笛鸣叫声和司机们愤怒的叫骂声立即响成一片,路面乱成一团。马尔塞尤得意地驾着飞机起飞离地,冲司机们抖抖翅膀,扶摇而去。回基地后,司令官对他大发雷筵,严加训斥,幸得教官力保,才免于被开除军籍。

马尔塞尤在欧战爆发的第2年加入作战部队,开始了征战生涯。

1940年8月,他所在的第27战斗机联队进驻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参加著“不列颠大空战”,联队的任务是为轰炸机护航,轰炸英伦三岛。

在他的第3次出动中,取得了第1次空战胜利,击落了1架英国的斯皮特费尔战斗机。

此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平均每周击落1架,到9月上旬时,他已击落了10架,成为双“王牌”,荣获铁十字勋章。

马尔塞尤在人才济济的德国空军中开始崭露头角,但却得不到上司和同事的赏识。他性情孤僻,落落寡合,没有亲近的朋友,空战中所经历的欢乐和恐惧只在信中向母亲和妹妹倾诉,他目无师长,频频与上司争吵,经常违反飞行守则,甚至公开对部队采用的护航战术品头论足:“像现在我们所采用的将战斗机死捆在战略轰炸机身旁的战术是很不明智的,应当让战斗机更自由自在地去进行空战。”同伴们认为他“傲慢”对他敬而远之,上司换了几任,都对他印象不好,在他的鉴定表中写有这样十条评语:“作为飞行员,品行不佳。”这句评语一直装在他的档案里。因此他虽然战绩不菲,且早到了晋级年限,但却迟迟没能晋升少尉,到他21岁那年转战北非时,还佩戴着准尉军衔,他自嘲自己是“空军最老的准尉”。

北非建功

1941年春,希特勒决定从意大利手中接管北非战争,击败中东英军。马尔塞尤随整个联队来到了炎热的非洲战场。

他到北非后干的第一件事,便又一次显示出他那孤傲狂放的性格。那天,他驾驶Me一109战斗机从的黎波里前往东面800公里以外的加扎拉前线基地,不料起飞不久便遇发动机故障迫降回到地面,无奈只好搭乘意大利军队的卡车东行。可已习惯了空中驰骋的他实在忍受不了卡车慢腾腾的爬行。他去寻找飞机无果,便在路旁找到位负责后勤补给的德国陆军将军,直截了当地请求将军派专车送他。也许是被马尔塞尤的激情和泼辣所打动,将军欣然决定用自己的“奥·佩尔海军上将”牌高速轿车送他去前线。将军的随从们惊得睁大了眼睛,面面相觑。

“那么,你用击落50架敌机的战绩来报答我吧。怎么样,小伙子?”临别时,将军对他说。

“遵命,阁下。”

第二天一早,马尔塞尤坐着挂有将军旗的轿车得意洋洋地出现在加扎拉机场。中队长大吃一惊,他们全队人马由于中途停留,刚刚到达加扎拉不过2个小时,马尔塞尤“步行”的速度几乎与他们相同。

马尔塞尤很快就以自己英勇的行动来兑现对将军许下的诺言。在新战场托布鲁克上空,他赢得了在北非的第1次胜利。这使他干劲倍增,他相信勇敢和运气是致胜的法宝,在空战中他多次无所畏惧地杀入英国皇家空军的机群中,横冲直撞,高推低挡,然后带着遍体鳞伤的飞机飞回机场。他的运气也确实不错,有一次他偶一低头,一粒从英机上射来的机关枪子弹正好打穿了飞行帽,他本人却毫发无损。可这毕不是长久之策。大队长诺曼上尉把他叫去训斥一顿:“你现在还活着,与其说是靠你的聪明,还不如说是你交上了好运,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不要过分指望命运和飞机。”

但是诺曼也清楚地意识到这个鲁莽的年轻人是块好材料,因此诚恳地鼓励他:“你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飞行员,不过还需要时间和经验。总之,如果你还像过去那样违犯飞行纪律蛮干,时间只会白白地荒废掉。”

马尔塞尤如梦初醒,痛下决心研究空战战术,但他绝不肯照搬航校教范里设计的那种只从对手后上方攻击的呆板战法,而是反复思考着如何在直飞、盘旋、爬升和横滚等各种状态、各种位置中去攻击敌机。

这种本领绝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但马尔塞尤以他对空间和时间超人的敏锐感觉迅速熟悉了这套战法。每当3中队编队返航时,他总要在征得允许后再在空中飞上几圈,反复演练多角度攻击战术。

经过整整一个夏天的磨炼,他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报偿。1941年9月24日,他用新战术首建奇功,在当天的两次出航中,已晋升为少尉的他击落了5架英机,使总战绩上升到23架。但他仍不满足。

11月间,英军在地面和空中集中优“势兵力向西反击”,德军的战斗机己丧失了数量优势,不得不放弃以往采用的中队整体攻击战法,放任飞行员实施单(双)机自由空战。此举正合马尔塞尤的胃口,他早就对约束个人自由的集团进攻不胜其烦,渴望着挣脱束搏在空中自由冲杀。

1941年11月25日,马尔塞尤随3中队8架飞机出巡,迎头撞上16架英国的哈里琴式飞机。英机改成防御编队准备迎战,马尔塞尤单机向太阳方向爬高,然后一个急转弯,背着阳光以惊人之势杀向哈里琴飞机编队,航空机炮猛烈开火。他的“黄色14号”飞机旋风般地由英机编队中穿过,当即有2架哈里琴飞机喷着烟火坠向地面。马尔塞尤又爬高一次,然后冒着英机射出的弹雨再次冲杀下来,击落了第3架飞机。在这次战斗中,3中队共击落8架英机,其中马尔塞尤击落5架。

1942年2月24日,马尔塞尤的战功簿上己记下了48架的记,他荣获骑士铁十字勋章。4月,晋升中尉,6月,就任3中队中队长。

突破百架大关

1942年6月3日,马尔塞尤所在的1大队掩护第3俯冲轰炸机联队的Ju一87飞机前往轰炸英军占领的比尔哈凯姆。

中午12时22分,英国人一个中队的“寇蒂斯”飞机升空拦截。不久,英军所属南非第5中队的“战斧”式飞机也前来助战。

这时,马尔塞尤的“黄色14号”梅塞斯密特飞机突然出现在英国机群的背后,他的僚机雷纳·派德根上士紧随其后。英国机群进入转弯,“黄色14号”紧紧咬住不放。他恰到好处地收住油门,摁动了发射按钮。只见一架英机当即起火,整条左机翼都飞了出去。1分钟后又打掉1架。紧接着,第3、第4、第5架,一连打掉了6架。此时,他手表上的分针刚刚走过了11分钟!

被人称为“空战计数器”的僚机派德根回忆说:“当时我简直连数数的工夫都没有。”他赞叹连声地说,“他对转弯中的机头的方向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他射击时,只要看着敌机就行了。炮弹从敌机的发动机罩一直打到座舱,真是弹无虚发啊!”

第2天,阿尔贝特·凯塞林将军授予他橡叶骑士勋章。马尔塞尤击落的敌机数仍在直线上升,1942年6月15日,达到了91架。联队里的伙伴们开始议论马尔塞尤是否能击落百架敌机,有人为此打了赌。

这天晚上,当伙伴问他何时能带上宝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德国空军给百架记录创造者的奖励)时,他淡然一笑:“后天中午。”

第2天,马尔塞尤在当日的第3次出击中带回了4架战果。此时,他距百架记录只差5架了。

第3天,1942年6月17日,联队群起出动拦截袭扰德军第21装甲师的英军飞机,英军火力极猛,先后有7架Me一l09飞机被击落。

人们正担心马尔塞尤的命运时,12时35分,他的4机编队出现了,“黄色14”号飞机飞在最前面,只见它低空掠过机场,不断摆动着机翼,一次、两次、三次,转弯后又连续摆动了三次,这是他在告诉人们,他又击落了6架敌机,就是说:他的战果已达到了101架!

机场上的人们都停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涌向着陆的“黄色14”号。他们高兴得要把马尔塞尤拖出座舱抛向空中。机械员迈亚爬上机翼拉开舱盖去解马尔塞尤的安全带。可是,马尔塞尤却无力地对他摆了摆手。只见他脸色苍白,喘着粗气,摘下飞行帽后,满脑袋淌着豆大的汗珠。

大家都静了下来,他们明白,他太累了,他用尽了全身力气,不停地飞行、射击、战斗、冲杀。马尔塞尤用仍在颤抖的手点燃一支香烟,无比惬意地深吸了一口。

他来到已升任联队长的诺曼少校面前领受新的任务。诺曼却命令他:“立即休假!”马尔塞尤提出了抗议:“现在正是德军攻势最猛烈的时刻,哪怕是一个人都很需要,我怎能去休假呢?”

诺曼毫不退让:“你不去?告诉你,这是最高统帅部的命令,要你去受领银双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最后的辉煌

短短2个月的国内之行,马尔塞尤达到了他人生辉煌的顶点,他以空中英雄的身份出现在国民面前,到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先后召见了他和与他同来领奖的其他“英雄”。

不过他对这种官方场合并没有多少兴趣,他向来不关心政治,厌恶听新闻广播,在巨头们面前,他仍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只是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

但他却以极高的热情走访了位于奥古斯布尔格的梅塞施密特飞机制造厂,就飞机的改进提出了意见。就是在这里,他与哈芮莉丝姑娘一见钟情,定下了婚约。

1942年8月23日,马尔塞尤归队,此时,他已晋升上尉,一跃而为“空军最年轻的上尉”,再度担任了中队长之职。对他的归队,负责战果统计的诺伊曼下士高兴极了,他把一把铅笔都削得尖尖的,准备为马尔塞尤登记新战果。

“又得让你忙一阵了!”马尔塞尤笑着说。

此时,埃尔温·隆美尔的装甲师团正被困在阿拉曼止步不前,1942年9月1日,双方在地面展开了空前激烈的恶战,天空也再度喧闹起来。

从早晨8时29分开始,专为他服务的统计机器转动起来,最初10分钟内,他打掉“寇蒂斯”和“喷火”式飞机各2架。10时55分到11时零5分,又干掉8架“寇蒂斯”。下午17时47分到17时53分,在伊马伊德以南击落5架“寇蒂斯”。

一天内打掉17架,这真是前所未闻的奇迹!在这个日子里,马尔塞尤的光芒盖住了埃尔温·隆美尔。1942年9月3日:他终于荣获最高奖——钻石骑士铁十字勋章

隆美尔亲自前来看望马尔塞尤,并提议他俩一同回国休假。马尔塞尤一为应付大量的作战任务,二为把时间留给圣诞节的婚假,谢绝了元帅的提议。

隆美尔笑着说:“不能亲自参加你的婚礼,非常遗憾。”他再三叮嘱说:“你一定要带她来见我!”

不想,这竟是他和他的诀别。

1942年9月26日,他又一次出征获胜,但赢得非常艰难。当时,他己完成了巡航任务正准备返航,忽然发现一架英国飞机盯住了他。此时,他的油料已经很少。

马尔塞尤作了各种摆脱动作,可英机仍紧咬不放,对方显然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他猛向左转,对方又切内径追了上来。英机开火了,子弹嗖嗖地从机翼下滑过。显示油料将尽的红灯亮了起来,他再也不能这样纠缠下去了。

马尔塞尤开足油门平飞一阵,稍稍拉开了距离。为保险起见,他又猛拉机头,朝着太阳方向急剧跃升。英机紧迫不舍,不断射击。幸亏是对着阳光,英国人无法瞄准,只是盲射。这时马尔塞尤出其不意地来了个失速反扣,一下子钻到了英机下面,正好兜住了对方的屁股。

几道火舌从“黄色14”号喷出,准确地击中英机机身,英机裹着浓烟向下坠落。

这是马尔塞尤的第158次胜利,也是最后一次胜利。

溶入沙漠

1942年9月30日10时47分,马尔塞尤率3中队8架战斗机出击,掩护俯冲轰炸机攻击阿拉曼战线东侧的英军集结地域。他们在空中没有遇到敌机,11时左右开始返航。

突然,僚机派德根发现马尔塞尤的座机冒出一股黑烟。

“中队长怎么了?”

“易北一号起火,座舱里充满了烟,我什么也看不见!”马尔塞尤的声音有些气喘。

此时他们还在英占区上空,马尔塞尤绝不能在这里跳伞。伙伴们的飞机都靠拢过来,把队长紧紧护卫在中央。派德根帮助他修正航向:

“再向右一点,好!稍稍拉起一点,就这样!”

马尔塞尤几次说自己什么也看不见。派德根鼓励他说:“离阿拉曼还有3分钟……还有2分……1分。”

飞机终于进入德占区,但机体冒出的黑烟也越来越浓,机身开始向下倾斜。

“跳伞吧!”马尔塞尤痛苦地说了一声。伙伴们看见他抛掉了座舱盖,跳了出来。

可是,降落伞没有打开!而且,身体似乎与上翘的尾翼撞了一下。马尔塞尤像石头一样笔直坠落下去。11时36分,他跌落在沙漠中。

伙伴们找回了他的尸体,发现他胸前开伞的锁针没有拔出,导致伞包没有打开。看来他当时有些慌乱,或者是被有毒气体熏昏了头。胸部斜铺着一道宽宽的伤痕,说明他确实拉到了尾翼上,从而失去了空中开伞的最后一线生机。

马尔塞尤在他的飞行生涯中仅仅犯了这么一次技术错误。

在漫卷沙丘的热风之申,队友们为马尔塞尤举行了安葬仪式,阿尔贝特·凯塞林将军亲自为他致悼辞。

马尔塞尤死了,他长眠在另一个世界里,却把4枚闪光耀眼的骑士铁十字勋章、158架盟军战机、一座凄凉的坟和一位悲伤凄苦的姑娘留在了人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