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
古城镇(已撤销),原隶属四川省郫都区,地处郫都区北部,东与新都区接址,南与三道堰镇相连,西临唐元镇,北靠锦水河与彭州市相望。镇人民政府驻马街,距郫都区9.5千米。总面积17.1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古城镇户籍人口17362人。截至2019年10月,古城镇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马街。2019年12月25日,撤销古城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三道堰镇管辖,三道堰镇人民政府驻汀沙街69号。2011年,古城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0328元。截至2019年末,古城镇有工业企业2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个。
历史沿革
原名马街。
民国属永定乡(三道堰)。
1998年10月,析置古城乡。
2000年,乡改镇。
2019年12月25日,撤销古城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三道堰镇管辖,三道堰镇人民政府驻汀沙街69号。
古城镇因境内的古城遗址而得名。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古城镇辖马街、古城、指路、花牌、中平、邻城、水梨、八角8个村(居)民委员会。
截至2019年10月,古城镇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马街。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气候
古城镇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早、夏长、秋雨、冬暖、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5.79。无霜期年平均28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0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60毫米。
水文
古城镇境内河道属于沱江水系。其中水河由西向东从八角村入境,流经邻城、中平、水梨村,最后从花牌村出境,过境长度7.5千米;锦水河及其南一支渠由西向东绕镇而出,从指路村入境,过古城村出境,过境长度2千米;此外还有11条斗渠交织全境。
自然资源
2011年,古城镇有耕地面积17854亩。
人口
2011年末,古城镇辖区总人口2316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346人。另有流动人口6814人。总人口中,男性10261人,占44.3%;女性12899人,占55.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2723人,占98.1%;有藏、彝、回、白等少数民族,共437人,占1.9%。超过100人的少数民族有藏、彝2个民族。2011年,古城镇人口出生率8.7‰,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率1.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31人。
2017年,古城镇常住人口26246人。
截至2019年末,古城镇户籍人口1736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古城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0328元。2011年,古城镇财政总收入211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9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31万元,增值税192万元,企业所得税13万元,个人所得税10万元。
截至2019年末,古城镇有工业企业29个,其中规模以上1,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个。
第一产业
2011年,农业总产值13792.5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60%。
古城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1万吨,其中水稻0.9万吨,小麦0.2万吨。经济作物有蔬菜、花卉苗木、优质古城柚。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2.4万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0.2万亩。
古城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5732头,家禽饲养量21654羽;畜牧业总产值3917.1万元。
第二产业
2011年,古城镇有工业企业52家,职工15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717万元,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29.4%。
第三产业
2011年末,古城镇有商业网点20个,职工83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6621万元;城乡集市1个,年成交额406万元。
2011年,古城镇有1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0.7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古城镇有幼儿园(所)4所,在园幼儿644人,专任教师62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生1205人,专任教师9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ERCENT;大学2所,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和西华大学(凤凰学院),在校师生1.1万余人。市示范社区教育工作站1个。
2011年,古城镇教育经费6.2万元。
文体
2011年末,古城镇有业余文化艺术团体12个;博物馆1个;农家书屋8个,藏书1.8万余册。
2011年末,古城镇有体育场地5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古城镇有卫生院1个,卫生服务站6个;病床30张。
社会保障
2011年,古城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户,人数10人,支出2.9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9户,人数143人,支出30.1万元。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古城镇有邮政代办所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5.5万件。电信服务网点1个;移动电话用户1.1万户。
交通
2011年,古城镇有郫彭路、沙西线纵横贯穿全境,其中郫彭路境内长5千米,双向4车道;沙西线境内长6.6千米,双向6车道;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
风景名胜
1、古城遗址,是成都市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镇北面,距城镇300米,城阙依然可辩,潮州市城基中学尚存,城埂高2~5米,宽约10米。清代,农民掘得石碑一块,上有“马镇”二字,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又掘出古葬古器等物。民国初年,城埂侧存有石桅杆一根,上刻“先汉古城”等字。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川军别动队修堡,又大量挖城埂取砖,多为汉砖,并掘出瓦棺;铜帽,五珠铜钱等物。据郫都区古县志记载,并经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历史文物馆考证,定为战国时期秦国张仪入蜀所建的郫县古城。1997年10月—1998年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队深层挖掘探测,核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夏之前)的城池,距今4000年以上,早于三星堆遗址1000年。
2、马街,现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相传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命大将魏延屯兵牧马之处。屯兵练马之时,群众围观,积日成习,商贾汇聚,久之成街,称之马街,后逐渐形成集镇,取名古马镇。随着历史的推移,古建筑大都荡然无存,仅有少量残垣废壁和零星秦砖汉瓦。
3、皇坟,相传为战国末期秦国相国吕不韦的衣冠冢。位于古城东面,吕不韦的衣冠冢距马街约1公里,坟堆宽约百米,高约丈余,因烧砖取土,现已不复存在。
4、铁包山,又名铁门槛。位于古城南面城埂外。为鹅卵石砌成,开垦不易,得以保留至今。早时,曾在此掘出铁柜子一个,铁制门槛一根,因此而得名。
5、莹华庙:相传为刘秀避难之地,现已不复存在。
人文
古城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川剧座唱、古城“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