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横滨港

横滨港

横滨港,日本著名大商港。港区有铁路与高速公路相通,连接北方陆路网和关西地区。横滨港所有码头和临海工业区均系填海造成。在海中填筑陆域时留有运河。横滨港航道水深12m,泊位前沿水深在11〜13m。横滨港商业港区公共泊位主要集中在山下码头、出田町码头、大栈桥码头、新港码头、山内码头、金泽木材码头、大黑码头一期工程、本牧码头和南本牧码头。其中南本牧码头拥有水深15m的集装箱泊位。至1999年,横滨港共有泊位228个,其中商业港区的公共泊位99个(包括24个集装箱专用泊位),码头线总长6300m,另有企业千吨级以上专用泊位129个,最大靠泊能力30万吨级。1997年该港集装箱吞吐量就达到240万。近年来,中转箱源减少,2002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4万,居世界集装箱港口第24位。主要货种为原油、钢材、水泥、天然气、车辆和木材等。

横滨港简介

横滨市港(日本)横滨位于本州岛中部东京湾西岸,仅次于东京、大阪,是日本的第三大城市,面积435平方千米,1993年人口已达330万人。是日本最大的海港,也是亚洲最大的港口之一。横滨地理环境北、西、南三面为丘陵环绕,东面为太平洋。横滨港北起京滨运河,南至金泽市,长约40千米,港内水域面积7500多万平方米,港湾伸入陆地,水深8~20米,水深港阔,很少受太平洋风浪影响。港区中部为商港区,与闹市相连,两翼为工业港区,背后为两个工业地带。商港区拥有本牧、山下、大栈桥、新港、高岛等码头,共计91个泊位,水深多在12米以内,通常停靠2.5万吨级以上的货轮。此外有专用码头,水深达17米,可泊15万吨级的大型散货船。每年约有8~9万艘船舶入港,1991年吞吐量1.22亿吨。港内有仓库面积11万平方米。货物装卸高度机械化。由于大都修建了自己的专用码头,进来原料的船泊可以直接靠岸卸货,出口的成品出厂后可以从另一个码头直接装船运走,这样既节省了运输时间和费用,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成本。横滨港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主要是美国、中国和东南亚以及中东各国。横滨港以输出业务为主,出口额占贸易额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口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有机器、汽车、钢铁、化工品、大宗商品等;进口货物主要有原油、重油、铁矿石等工业原料和粮食。日本是个“加工贸易型”国家,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有着极为重要意义,虽然横滨港货物吞吐量低于神户千叶港,但是港口贸易额却居全国首位,成为日本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日本于1859年向国外开放贸易门户,横滨港是最早的对外开放港口之一。此后,该地区在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中,融合了各种民族文化。它已成为日本第二大规模的城市,以其极为融洽和睦的国际气氛和尖端技术产业而闻名于世。横滨市市内有极具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唐人街”——中华街。有着“空中走廊”美誉的横滨港湾大桥,以及风景迷人的山下公园

横滨港靠近东京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但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东京湾西部地区的横滨港为中心,向南、西、北等方向辐射出去的快速交通运输要道有东京高速道路、中央自动车道、关越自动车道、东北自动车道、常磐自动车道、东京湾环海大通道、东关东自动通道等,还有环绕东京都地区的环城首都圈中央联络自动车道和北关东自动车道,如此发达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在全世界也是很少见的。特别是已于2003年竣工的357国道,把横滨港的三大集装箱码头(南本牧、本牧、大黑)以及山下等重要的多用途码头全部串连起来。

横滨港在21世纪的首要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大幅度降低港口码头的经营成本。具体目标有4条:一是为海内外用户提供365天、每天24小时的不间歇服务,以降低客户交付的港口码头费用;二是确保港口码头的高效经营管理和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简化和加速港口物流、通关等手续;三是在充分发挥国力和行政力量的同时,积极调动民间资本的能动性,大幅度发挥民营企业的巨大作用;四是再次降低港口码头的各种费用,进一步鼓励海内外班轮公司挂靠横滨港口。同时,不断强化横滨港的国际枢纽港功能,进一步建造现代化的深水集装箱码头,完善和提升水路、铁路和公路运输的一体化并发展立体交通,持续激励横滨港在经济、文化、环境卫生、生态等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

气候

该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0~27℃,每年有雾日33天,雷雨日有10天。全年平均降雨量约1000mm。属半日潮港,大潮升1.9m,小潮升1.4m。

发展历史

横滨港口(Port of 横滨市)是日本基于1858年7月29日与美国签订的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安政五国条约),于1859年7月1日在武藏国久良岐郡横浜村开港,是在西方列强武力威胁下被迫辟为自由贸易港的。横滨港的开港也是日本闭关锁国时代的结束,当外国人进入到日本之后,日本的政府和人民也开始积极接受外国新鲜事物,这也就是现在日本欧化非常严重的根源所在。2009年5月31日,日本横滨港举行仪式纪念港口开放150周年。横滨港1889年正式设市。进入20世纪后,多次进行筑港和填海造陆工程,市内不断扩大。关东大地震横滨市遭到破坏,震后日本政府对横滨港经过重建并增加了许多港口设施。第二次世界大战,横滨再次遭到破坏。战后美国军队接收了港湾及其周围地区,港区变成美国军事基地。1952年美国归还了横滨港口及周围地区。日本经济经过战后的恢复和高速发展及贸易上的需要,先后多次制订了港湾整治规划,对横滨港进行了改造和扩建,使之成为今天日本最大的港口并成为发展京滨工业区的有利支柱。

横滨港在二次大战后曾多次改扩建,港区水域面积7,339公顷,码头岸线40公里,其中水深9米以上的超过17公里。临港地区总面积2,813公顷,其中工业港区面积1,708公顷,商业港区面积983公顷。码头港区总共有10个,大中小泊位共24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120个,最大水深23米,可靠20万吨级油轮。全年吞吐量1.2亿吨左右,主要出口货物为钢铁、船舶、车辆、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罐头食品及纺织品等;主要进口货物有原油、煤、纤维制品、矿石、食品及机械等。

港口设施

装卸设备有各种岸吊、集装箱吊、旋回吊、装卸桥起重船、门吊、牵引及滚装设施等,其中浮吊最大起重能力达650吨,还有直径为203.2~508mm的输油管供装卸石油使用。港区的仓库及货棚面积为21.7万平方米,货物堆场面积为47.8万平方米,木材堆场面积为63万平方米。整个码头实施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新型码头监视系统已于1992年3月设置完成。在国际集装箱码头的装卸桥、管理楼、照明塔等8个地方均设置了电视摄像机,从而可以掌握码头内外的状况,例如,在控制中心可通过电视摄像机对码头大门前排队的拖车作出指令,1992年10月该港建成了日本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大黑C3(DAIKOKU PIERC3),码头长350m,纵深500m·面积17.5万平方米,可靠泊"第四代"大型集装箱船舶。码头上有超级装卸桥,最大起重能力达40.6吨,集装箱堆场可存放7540TEU,还有商积为6016平方米的集装箱货运站,有550只冷藏电源插座,可在办公楼内进行操作管理。本港另有海上泊位最大可靠泊20万载重吨的大型油轮。装卸速率:燃油每小时5000吨,石脑油每小时2500吨,原油每小时8000吨。该港199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31万TEU,比1993年增长6.6%,居世界20大集装箱港口第10位,1994年外贸货物吞吐量达1.28亿吨,比1993年增长3.7%(其中外贸货物6766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主要出口货物为钢铁、船舶、车辆、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罐头食品及纺织品等

为了适应集装箱运输日益发展的需要,横滨港务当局正在加强港口的建设,本牧A码头各泊位的水道将浚深到14m,B码头与C码头之间的水域正在填海造地。以建造多用途泊位并配备以适合超宽巴拿马型船船舶使用的新式集装箱起重机,根据扩建和发展计划,将越过东京(TOKYO)港的规模。

主要码头

山下码头(Yamashita)

1953年动工、1963年竣工,为东南亚和中东航线的船舶提供服务,面积47.1公顷。有多用途码头泊位10个,编号为1到10号。泊位水深大多在-10米。其中2号和3号泊位水深-12米,码头线平均长度各为220米,可以分别停靠25,000吨船舶。其它8个泊位,码头线平均每个200米,均可以靠泊15,000吨船舶。

新港码头(Shinko)

始建于1899年(明治32年),竣工于1917年(大正6年),面积37.4公顷,是横滨港的发祥地之一。码头泊位5个,码头线长分别在159米-202米,水深8.4米-10米,可以分别停靠15,000吨-20,000吨的各类货船。建于1913年的粘土实心砖仓库等新港码头原建筑物仍然保留,并且继续运营。

山内码头(Yamanouchi)

建造于1932年和1934年(昭和7年和9年),面积20.2公顷,有岸壁线130米长。可以停靠15,000吨货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山内码头已几经扩建改造,在传统上一直主要为东南亚、中东地区航线的船舶提供服务。

出田町码头(Detamachi)

面积25公顷。该码头总共有4个泊位,2个泊位建于1954年(昭和29年),另外2个泊位建于1963年(昭和38年)。每个泊位长度分别为125米-135米,泊位水深7.5米,均可以停靠15,000吨-25,000吨货船

金木材码头(Kanazawa)

面积11.1公顷,建成于1974年(昭和49年)。有水深10米、岸壁长185米的泊位一个。具备高度发达的木材装卸设施,是横滨港的专用木材码头,可以停靠15,000吨木材船和其它类型的货船。1985年(昭和60年)起停止装卸原木,开始从事建筑材料的进出口和转运。

瑞穗码头(Mizuho)

面积79.7公顷。始建于1925年(大正14年),竣工于1945年(昭和20年)。在二次世界大战末被盟军占领,迄今仍然被美国军队占领。1995年开始逐步扩建码头,码头泊位等具体情况不详。

民间码头

由私人企业集资建造的民间码头。大部分民间泊位码头集中在京浜工业地带(Keihin In.Zone ),主要用来进口私人企业自用的原油,出口私人企业生产的产品。

八,横滨港国际客运码头。最早建于1889年和1894年(明治22年和明治27年),毁于1923年(大正12年)的关东大地震,不久即予全部修复。为了1964年举行的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64年全面扩建。在1988年再次大规模扩建,于2002年竣工。新建成的21世纪国际客运码头,地下1层,为码头机械室;地上2层,第1层为停车场地,第2层为候船室、海关出入通道、检疫所;屋顶为直升飞机场。全部建筑面积43,843平方米。码头泊位总共有6个,其中4个泊位岸壁各长225米,水深12米,可以一次同时停靠4艘30,000吨级的客运旅游船。迄今已有许多著名的大型豪华客运游船到访过横滨国际客运码头。此外,还有辅助泊位2个,泊位水深5米,泊位岸壁长各为50米,可以停靠快艇、驳船、拖轮和交通巡视艇。

发展条件

横滨市的发展是以横滨港为依托的,而且具有广阔的腹地。横滨距日本首都东京仅25千米,并位于日本全国著名的四大工业区之一的京滨(东京——横滨)工业区的核心。素有“东京外港”之称。京滨背负全国最大的东北平原,地域开阔,北部同著名的工业城市川崎相接,南部从根岸湾通过填海造地向金泽市一带扩展。横滨工业以钢铁、造船、炼油、化工等为主。横滨港不仅输出本地生产的工业品,而且输出整个京滨工业带生产的工业品。东京和川崎虽然也有港口,但大多数工业制成品都在横滨港输出。日本是个岛国,资源需求主要依靠海外,因此作为港口城市的横滨市,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最快的大城市。

港口现状

横滨港的21世纪建设规划,就是要建成国际性的文化、信息和环境优美的港口新都市。占地面积达到186公顷的横滨港“未来21世纪地区”,日常工作人员数为190,000人,常住人口10,000人。把港口生产、调度、管理、市民文化生活、娱乐等功能,全部结合在这个位于港口区域内的港口都市内。例如,除了有港口管理大厦外,还有公园、花园、美术馆、博物馆、国际会议厅、国际海员俱乐部、中央广场、贸易购物区、住宅区等。

紧靠港口新都市的有高度大多在296米的超高建筑群,这是横滨市最大的商务楼区。有日本最高的大楼,该大楼建筑为70层,设有办公间、宾馆、餐厅、购物走廊,第69层设有名为“空中花园”的瞭望台。还有横滨国际和平会议大厦、横滨太平洋会议大厅,规模宏伟、设备先进的横滨皇后购物综合大商场,横滨国际海员中心,日本帆船博物馆,横滨海事博物馆,横滨海港博物馆,横滨歌剧院,并在横滨港红砖仓库建立了纪念馆,横滨大公园,横滨海上乐园,等等。在港口新都市内,装饰绚丽多彩、商品琳琅满目的购物商店鳞次栉比,并拥有许多建筑造型别具一格的百货大楼,以及横滨全太平洋大酒店、音乐大厅等。这一具有崭新时代风采的综合性城市,向人们提供着就业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全方位服务。您可在设有地下3层至地上5层的大罗马式中庭建筑──“车站中心大楼”和环抱于一片温馨碧绿之中的“皇后公园”内,尽情地享受聚餐、购物的无穷乐趣。

横滨港已经与下列港口结成姊妹友好港:1980年5月2日与美国西海岸的奥克兰港,1981年5月15日与加拿大西海岸的温哥华港,1983年10月12日与中国的上海港,1986年5月24日与澳大利亚墨尔本港,1990年9月5日与中国的大连港,1992年10月27日与德国的汉堡港。每年都要与这些友好港口进行文化、技术、信息、商务等方面的交流活动。

除此之外,横滨港于1986年在美国的洛杉矶,1987年在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89年在中国台湾的台北市,1990年在韩国的汉城,1993年在英国的伦敦,1995年在新加坡,分别派驻了代表。

横滨市港总裁由横滨市长兼任,副总裁由横滨市副市长兼任。下面设立港务执行局长1人和高级执行官各一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