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China)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注册的独立法人社团,是全国建筑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团体,是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和亚洲建筑师协会(ARCASIA)的国家会员。
学会成立于1953年,时为中国建筑工程学会;1955年7月,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学会改名为中国建筑学会。
据2018年4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设有10个工作委员会,下设二级组织42家,包括22个直属分会、20个学术/专业委员会;拥有个人会员10万余人,团体会员300多家。
2018年5月据民政部网站消息,中国建筑学会2017年受到民政部作出的警告的行政处罚,现决定将中国建筑学会评估等级由4A级降为3A级。 2019年度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等级为4A级。
发展历史
1951年10月开始筹备,原名“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学会”。
1953年10月23~27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第一届理事长为周荣鑫,副理事长为梁思成、杨廷宝,秘书长为汪季琦。
1955年7月,中国建筑工程学会改名为中国建筑学会。
1955年,以国家会员身份加入了国际建筑师协会(UIA)。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会停止活动。
1983年11月,南京市集会纪念建会30周年,并改革了以往开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理事的办法,直接召开了第六届第一次理事会议。
1989年,以国家会员身份加入了亚洲建筑师协会(ARCASIA)。
2017年1月,学会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2018年5月,中国建筑学会评估等级由4A级降为3A级。民政部要求须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将原评估等级证书、牌匾退回民政部,换发相应的评估等级证书、牌匾。拒不退回(换)的,由民政部公告作废。
2022年10月,据民政部消息,中国建筑学会法定代表人变更为王翠坤。
组织体系
代表大会
• 最高权力机构
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终止事宜;
(五)决定学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六)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 执行机构
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该会开展日常工作,并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及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该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
(十)决定奖励和表彰活动;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活动。
机构设置
据2018年4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理事会设立十个工作委员会,学会下设二级组织四十二家,包括二十二个直属分会、二十个学术/专业委员会。学会的地方组织是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筑(土木建筑)学会,学会与各地方学会是业务指导关系。
工作委员会:学术工作委员会,教育与实践工作委员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咨询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财务工作委员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竞赛工作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
专业学术委员会:生态人居学术委员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工程建设学术委员会,寒地建筑学术委员会,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适老性建筑学术委员会,成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地下空间学术委员会,建筑幕墙学术委员会,岭南建筑学术委员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工业化建筑学术委员会,数字建造学术委员会,零能耗建筑学术委员会,健康人居学术委员会,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BIM技术学术委员会。
组织成员
据2018年3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拥有个人会员10万余人,包括会员、资深会员、名誉会员、学生会员、外籍会员;现有团体会员300多家。学会委托地方学会协助发展会员,并实行属地管理。
业务范围
学会在与城乡建设及建筑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科研、施工、教学等方面开展以下活动。
(一)组织学术讨论、交流、研究和考察;
(二)普及建设科技知识,推广先进技术,组织青少年科技活动;
(三)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
(四)组织建筑设计创作竞赛和建筑工程评优;
(五)接受政府委托,承担项目评估、成果鉴定、科技文献整编与技术标准的编审等工作及参与注册建筑师和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承担相关部门委托的任务;
(六)开展民间国际学术交流,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及友好交往;促进与港澳台地区建设科技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参加国际学术组织;
(七)认定会员资格,开展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推动知识更新;
(八)举办科技讲座、专业展览等,编辑出版科技书籍、学术专著、刊物、科普读物及相关音像制品,利用信息网络源,开展学术活动;
(九)承办符合学会宗旨的社会公益活动;
(十)设立必要奖项,组办评奖活动;
(十一)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建设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倡导科技道德,发扬优良学风,举荐人才,表彰、奖励在学术交流、科技普及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和科技工作者。
学术成就
学术刊物
《建筑结构学报》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CJF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万方数字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数据库》(CCJGD)、METADEX(金属文摘)Scopus、《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期刊信息与知识数据库》(CJIKD)、《中国力学文摘》、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收录;设有综述评论、学术论文、工程实践、海外进展、学术讨论、信息报道、规范动态等栏目。
《建筑学报》是由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内容涉及建筑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两大部分,设有建筑理论、建筑评论、建筑教育、建筑作品、建筑技术、设计研究、住宅设计、城市设计、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国外建筑以及交叉衍生学科动态与最新进展等栏目。
《小城镇建设》是集城镇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信息于一体的中央级大型优秀期刊;建设栏目包括高层访谈,大政方针,论坛,城镇化研究,城镇形象与建筑设计,城镇规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三农问题,可持续发展,经验纵横,环球博览,建设与管理,各地动态等。
学术合作
学术活动
• 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
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是全面交流研讨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并密切结合当前行业发展热点的学术活动。
• 中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
中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是集学术交流、新技术展示、信息传播、公共会晤四位一体展示才智、扩大影响、提升认同度、资源合作的最佳途径和最有效平台。
国际合作
中国建筑学会是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和亚洲建筑师协会(ARCASIA)的国家会员,并支持和参与其所组织的活动。此外,中国建筑学会与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美国建筑师学会、日本建筑学会、俄国建筑师联盟、韩国建筑师学会、蒙古建筑家联盟及香港建筑师学会等签订有学术交流协议;与世界其他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学术团体保持有相互交往的密切联系。
人才培养
科技奖项
中国建筑学会设置并定期评颁的奖项有“建筑创作奖”、“青年建筑师奖”、“优秀建筑结构奖”和“优秀论文奖”。并受建设部的委托,负责全国“梁思成建筑奖”的评审工作。
• 梁思成建筑奖
“梁思成建筑奖”是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国际建筑师协会(Union International des Architectes)支持、面向世界授予建筑师和建筑学者的国际奖项。
梁思成建筑奖以激励建筑师和建筑学者的创新精神,繁荣建筑创作,提高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和建筑教育水平为宗旨。该奖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中国建筑学会于2000年创立并设立梁思成建筑奖专项奖励基金,以表彰、奖励在建筑界做出重大成绩和卓越贡献的杰出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和建筑教育家。从2014年起,梁思成建筑奖由中国建筑学会独立主办。
•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奖
鼓励中国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提高建筑工程设计与建造水平,促进建筑领域科技进步和繁荣发展,表彰在建筑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建筑师、工程师和教育工作者。
科普教育
• “探索邬达克”项目
“探索邬达克”建筑学科普系列活动在中国建筑学会全程学术指导下,依托长宁国际精品城区建设,以打造科普国际化品牌为目标,以培育“未来邬达克”为主题,借助长宁区邬达克旧居科普基地的独特科普资源优势、借力邬达克及邬达克建筑在国内外的广泛影响力,面向长宁区域内中学生,以“CG城市与建筑学科普课件开发+开放式学生论坛举办+导师辅导课题研究+课题成果评审编成册+论坛直播”等内容、形式丰富的建筑科普系列活动,通过学校与建筑学专家联动,聘请一批优秀的科普专家,与科技教师一起,辅导学生自行完成开题立项、资料收集、课题策划、实施研究、实验数据整理以及撰写科学论文等一系列研究工作,让青少年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了解国内外建筑与城市科学的联系,在学习专家对科学研究的严谨作风和认真态度的同时,领略最新建筑学前沿,激发青少年对科技与建筑的兴趣,激励、孕育“未来邬达克”。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会徽采用斗拱和模数立方体组合,体现建筑学科民族化和现代化,继承和创新的发展方向。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
斗拱是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结合的范例
材和斗口开创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模数应用
斗拱是中原地区最早的建筑学术团体“中国营造学社”的标记,沿用斗拱标志可体现学会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模数立方体象征着建筑三度空间模数化
模数化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施工机械化、装配化,构件生产工厂化的必由之路
模数应用是建筑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台湾建筑界亦应用斗拱作为会徽(外框为梅花形),这更增添了海峡两岸建筑工作者的同一性。
精神宗旨
学会严格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倡导社会职业道德;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术繁荣,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
面向经济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建筑科学技术发展,促进建筑科技人才成长;
坚持民主办会,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学会领导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发展历史.www.chinaasc.org.2020-01-07
全国性社会团体成立、注销和变更登记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2-10-20
组织体系.www.chinaasc.org.2020-01-07
文化传统.www.chinaasc.org.2020-01-07
学会领导.www.chinaasc.org.20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