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新安镇

新安镇

新安镇,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市裕安区,位于裕安区西北部,与六安市区隔河相望,下辖16个行政村和4个街道居委会。

六单公路穿境而过,城市西环路经过该镇,交通便捷,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省示范高中——新安中学坐落在镇区内。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7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2101人。

历史沿革

新安镇原称西乡集,地势低洼,相传清末一次被洪水淹没后,居民选址重建隹宅,为祈求新建的房屋永久平安,故取名“新安”。新中国成立初期定名为新安镇,

1958年改称为新安公社,

1983年体改时,改为新安乡,

1984年小城镇建设规划时,改称为新安镇,

1992年撤区并乡后仍为新安镇。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新安镇位于六安市裕安区西北部,与六安市区隔河相望。

地形地貌

新安镇地形复杂,地势低洼、岗、湾、、滩皆有。

行政区划

新安镇辖2个居委会,15个行政村。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人口民族

2017年,新安镇常住人口72101人

经济

新安镇易涝易旱,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50年代末,国家在老淠河上游修建了四大水库,一个节制闸,即梅山水库、佛子领水库、磨子潭水库响洪甸水库、横排头水闸,将原来黄金水系的老淠河拦腰闸住,水流量减少,不仅水路运输中断,且使我们下游成了行洪区。每年正常季节,上游几大水库关水发电,输入华东电网有限公司,洪水季节排洪,造成汛期水灾,尤其是1969年、1991年和2003年三次特大洪灾,使全镇倒房近3万间,沙涨良田1万多亩,三次特大洪灾,造成我们新安镇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800多万元。

新安人民不仅在民主革命时期作出过伟大的革命牺牲,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作出了伟大的奉献。

新安的经济发展走过了曲折的路程,就像羽绒生意一样,新安是皖西羽绒大镇,曾为皖西羽绒开发作出过重大贡献。它起步于1982年,1985年、1986年形成高峰期。开始是一些小货郎挨门收购,后由于韩远来、鲍传鲁等羽绒大户的带动,羽绒生意发展很快,当地的羽绒远不能满足经营需求,新安人开始走出家门,到外地乃至全国各地收购;后来又发展到成批农民到外地宰杀收购,把外地的羽绒商贩带到新安,一时间新安的羽绒市场在省内外都颇有名气;高峰期,日平均销售羽绒3000斤左右,日平均成交额近20万元,随着羽绒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做起了羽绒生意。羽绒经营的发展,带来了新安经济的大流通大发展。但在1988年后,由于羽绒经营发展快,赚钱快,加之社会秩序不好,痞子横行,一些社会不法分子欺行霸市,讹买讹卖,掺杂兑假,使一些外地商贩不敢来新安,本地的羽绒大户也由于经营管理、税收资金等因素,造成一些人亏本经营而放弃羽绒生意,或离开新安到外地发展,新安的羽绒市场出现滑坡。199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贯彻落实和社会秩序好转,新安的羽绒生意逐渐恢复。虽没有往日那样的繁荣,但一直平稳发展,新安有三家羽绒销售公司和一家与外商联营的宇翔羽毛工艺制品厂,年产值均在5000万元以上。

农业

新安镇土地肥沃,人民勤劳,物产丰富,盛产魁麻、黑瓜籽、蚕桑、大豆,萝卜丝煎饼远销韩国大天鹅驰名中外。为迎接“入世”的挑战,抓住机遇,新安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组合,尤其注意宣传典型,建立科技示范机制,采取“政策倾斜,政府支持,舆论引导,科技辐射”等措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石塘优质大白桃、迎河反季节蔬菜、迎水地膜黄豆、沙店近郊蔬菜、潘桥西瓜、田墩腊菜、兴隆的地膜打瓜、徐渡特种养殖和百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以及岗区的经果林,畈区的杂交油菜、杂交水稻,湾区的杂交玉米等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很快。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全镇出现了养猪、养羊、养鱼、养鸡、养牛蛙、养蜂、养鸽和水温孵鸡等养殖大户。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广大群众高涨的热情,进一步激发了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广大农民现代化农业意识逐步增强,劳动者的素质逐步提高,市场农业、产业化农业意识逐步形成。2012年粮食总产达到1.96万吨;8个村启动了新农村居民点建设;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78元。此外新安镇黄沙资源极为丰富,经专家控测,境内12.5公里长的淠河河段,黄沙平均厚度18米,平均宽度75米,黄沙总量约1700万立方米,且沙质优良,沙石资源的开发将为新安的财政建设作出较大的贡献。

工业

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全镇个私企业蓬勃兴起,快速发展,形成了环窑羽绒、羽毛工艺制品、白酒、建材、印制、建筑安装、家电维修、机械修理、金属铸造、竹木器加工、交通运输以及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等企业,其中培育了一批在全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名优产品和优势企业。如宇翔羽毛工艺制品厂、兴旺羽毛工艺厂、信辉羽毛工艺厂生产的羽毛工艺制品,远销国外,年产值均在5000万元以上;安徽强盛集团至2013年建厂20周年,现已发展成为集建材、服装生产为主导的知名企业,成为本土企业发展壮大的代表。同时一批个体私营企业也以咄咄逼人的势头走向大市场,参与大流通,全镇个体工商户已由30多个发展到约1800个,年度“吸金”近千万元,另外每年约有1.6万人外出务工经商。个体私营经济和外出务工经商收入在新安镇已占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发展生产、搞活流通、增加就业和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兴办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新安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得益于党的政策,也得益于新安供销社这个从逆境中发展壮大的企业的带动。全社现有职工370人,离退休工人151人,这是一支有着多年生意经营经验的队伍,他们在以黄定保为首的一班人的带领下,一面抓好传统产业的经营,一面加快企业的整改步伐,适应市场,多元发展,尤其是发挥本地大麻和白萝卜丝的资源优势,引导和协助当地农民建起大麻、萝卜和棉花生产基地,帮助加工销售,参与国际竞争,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同时也为自已的发展闯出一片艳阳天。如今该社经济盈利300多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成为全区供销系统经济实力最强的基层社,多次被评为市、区供销系统先进单位,2001年被全国供销总社授予“百强示范基层社”。已成为裕安区和全市基层社的一面旗帜。

新安镇工业集中区位于六安市市六单路(六安-单王)新安镇东关村段以西,距六安市区6公里,距新安镇政府3公里,涉及东关、兴隆、徐渡、李庙、赵园等5个村,规划总面积2.5平方公里。该区域地处湾区,土地平整,视野开阔,区位优越。

2010年,为实施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化核心战略”和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提速前进、跨越崛起”、“打好六张牌”的战略部署,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新安镇党委、政府认真调研、深度谋划,克服资金相对紧张等困难,规划并实施工业集中区建设。截止2011年9月底,先后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完成了工业集中区一期700亩的土地征收、2.2万平方米的房屋拆迁以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任务,2.8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已正式启动。同时,成立了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抽调专人办公,随时随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协调和服务。

园区是平台,项目是支撑。2011年以来,陆续有江、浙、沪、京等发达地区的20多家投资商前来集中区实地考察。已签订意向协议14家,总到位资金1.6亿元;已入驻企业5家,分别为六安市强盛钢构有限公司、安徽皋星服饰有限公司、六安市博瑞克纺织有限公司、安徽阳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六安振宇轻纺有限公司,前4家企业已进入正式生产阶段,吸纳附近劳动力4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新安镇现有各类企业50余家,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1家。2011年1-9月份完成产值达到4.2亿元,接近2010年全年工业产值的2倍。新安工业集中区区位优越、前景广阔,是最适宜创业者开疆辟土的聚富圣地、投资乐园!集中区的快速推进,大大促进了新安镇“工业强镇”战略。新安镇党委政府携全镇人民诚挚邀请各界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共创辉煌!

交通

新安镇交通十分方便,六安市至霍邱公路穿镇而过,镇内公路四通八达,基本实现村村组组通公路,且有新安至高皇、新安至火星的两条砂石与徐集镇顺河镇相连,淠河大桥和正在拓宽升级的六左路(六安至霍邱左岗集),将为新安的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也为沿淠砂石资源的开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新安镇的电力通讯事业发展较快,为缓解用电难的矛盾,1993年由国家投资在镇区内兴建35KV的变电所一座,村村都完成了农网整改,镇电力供应充足,生产生活用电方便,且电价便宜。通讯建设方面,程控电话装机容量8100门,固定电话8800多户,已实现村村组组通电话,同时镇内设有农网信息站,电话、手机、网站已成为新安镇人民沟通信息、加强联系、发展经济的帮手。

社会

文教卫生

新安镇的文教卫生事业发展亦相当迅速,省级示范高中——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就座落在镇区,除外还有2所公办初中,一所民办初中,以及九华山慧深大师投资500万元兴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期工程已竣工交付使用,镇内现有小学22年,幼儿园6所,在校中学生7000多人,小学生73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广播、电视有了较快的发展,已基本实现村村有广播室,实行调频发射,无线传输,自动化控制,有线电视现已建成一个接收站和三个微波接收网点,用户近3400户。

  新安镇素有“文化之乡”之称。早在1954年新安业余剧团创作并演出大会上的庐剧《一家人》在县青年业余文艺观摩演出大会上被评为优秀节目,出席了专区和省汇演,并获省“双优奖”(即优秀剧本奖、优秀演出奖),五个省级刊物刊登了该剧本,后被越南民主共和国采用。1956年10月县民俗音乐舞蹈汇演,新安业余剧团的《十把小扇舞》被选送出席了专区、省和全国音乐舞蹈汇演。1958年新安乡文联创办的《鱼米乡》月刊受到社会各界欢迎。群众文化工作既开展得轰轰烈烈,又保持了健康文明的良好秩序,曾多次评为市、区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医疗卫生工作方面:镇区中心卫生院为市级卫生文明单位,现有医务人员56人,床位50张,同时村村都建有卫生室,三级卫生保健网络健全,改善了医疗环境,提高了医疗水平。

基础设施

一、各主导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工业后来居上、份额逐年增加。工业集中区已经形成并投入使用。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完成了工业集中区一期700亩的土地征收、2.2万平方米的房屋拆迁以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任务,2.8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也正式启动。集中区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家,新引入工业项目14个,总到位资金1.6亿元。以镇成立了工业区管委会,全方位提供协调和服务。在政府的服务和推进之下,规模企业由原来的6家扩展到10家,初步形成了以羽毛制品、建筑建材、箱包制衣、农业产业化为主导的工业格局。二是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量。出台了土地流转奖励办法,引导农民把土地向能人大户集中,2010年在兴隆、陈集、洪河等村共实现土地流转3000亩。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知识,稳定优质粮油生产,2010年产粮1719万公斤,油料219.8万公斤。围绕“菜篮子”大做文章,投入近70万元扶持资金,在兴隆、东关、李庙等7个村,建设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年产量达到3530万公斤,并叫响了“绿康”、“金鼎”等蔬菜品牌,在城区乃至合肥市菜市场份额逐渐增大。三是集镇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完善集镇详细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推进集镇开发建设。育才西路开发项目二期工程全面完工,皋新花园项目正在进行工程扫尾,丰泰·卡地亚湾项目开工建设。占地80多亩的新安花园项目已正式挂牌出让,已挂牌的老农贸市场地块通过转让后即将启动拆迁建设;瑞·新安新城、学府广场、育林小区等地块均挂牌成功,即将开工。

二、各类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逐渐完善。从集镇设施看,重点实施了街道“亮化”工程,新增育才西路路灯30盏;完成了育才西路、西大街南段水泥路、供水、电路、下水道、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投资25万元在集镇新建了两个高标准水冲式公厕,解决了街道居民多年“如厕难”的问题。从农村基础设施看。2010年新修当家塘3口,清淤硬化支干渠道12公里,完成小流域治理1.5平方公里,土地整理4500亩。对各村居的农电线路和低压线路进行了清障,对小牛、东关、马河、杨庙等4个村的低压线路进行了改造升级;完成10KV线路改造升级13.7公里,新建10KV线路8.4公里,更换小容量变压器11台。铺设农村“村村通”水泥路8.6公里。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06万元,撬动民间资金81万元,对枫庙、小牛电动等14个村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投入近80万元,高标准完成了合六叶国道两侧11公里的绿色长廊建设。从新农村建设看,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开展农技培训10场次,发放教材700多份,培训农民1500余人次,切实增强农民致富水平。按照“面上打基础、点上求突破”的要求,大力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成功对石塘中心居民点内28套住宅楼进行公开拍卖,并将所得收入全部用于居民点内水、电、路、绿化、亮化、排水等配套建设。该居民点已成为全市新农村中心村庄建设的一大亮点。区级示范居民点—供销新村基建升级改造全部到位;迎水、关塘两村的中心居民点正在紧张实施,兴隆、徐渡、赵园等3个村的中心村庄正在筹建之中。从文明创建看,建立文明创建和集镇管理长效机制,在配备车辆、器材和人员的基础上,开展例行检查和督查,严格落实包保责任,脏乱差现象基本根治,集镇对外形象焕然一新。在文明创建对手赛中,争得了“流动红旗”。与此同时,健全举报和查处制度,对违法建设毫不手软、坚决遏制,2010年拆除违建3650平方米,控制违法建设2260平方米,有效降低了集镇建设难度和成本。

代表人物

新安县镇为革命老区,是著名的“河西风暴”的策源地,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造就了许多仁人志士和英雄人物,其中有在新安一带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组织领导“河西农民暴动”的红军游击师师长毛正初;在解放后担任安徽省省长的黄岩;在1955年受勋中,李国厚被授予少将军衔;在建党80周年受勋中,孙建中被授予少将军衔。

参考资料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镇地名介绍.地名网.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