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笔架寺

笔架寺

笔架山位于涂岭镇西南部,因巅峰形似笔架而得名。它毗邻于惠安紫山,与洛江马甲的双髻山遥相对峙,主峰海拔781米。原为一座道观,依山凿壁建造而成。

地理位置

笔架山山上奇石错峙,层峦叠翠,巅峰之下,峭壁沟壑,之间得一巨石相接,谓之“天桥”,登桥远眺,脚下云飞雾盈,飘飘然有身临仙境之慨。 “天桥”之下,则是笔架寺,原为一座道观,依山凿壁建造而成。

寺庙由来

相传乃范侯公修炼之所。范侯公是仙游九鲤湖何氏九仙的舅父,一心向道,无奈机缘未到,难登仙界。应天真人有心度化之,带上范侯公驾云南省下,但见笔架山奇峰突兀,风景幽绝,别是一处洞天胜地,遂将足下祥云化为巨石连接沟壑之间,宛然一座“天桥”。站立桥头,应天真人微笑道: “舅舅,此地即通仙界,你敢舍身跳下吗?”范侯公俯身一看,万丈悬崖,冷气森然,这一跳下去,岂不粉身碎骨?自忖必死无疑,不禁双腿发抖。应天真人长叹一声,一掌将范侯公推下天桥。范侯公惨叫着坠落下去,哪知身体如羽毛般飘飘落于地上,这一惊喜几乎令他晕绝。范侯公此时方悟出应天真人良苦用心,只恨自己道心不坚,悔之莫及。应天真人微微笑道: “舅舅,此地是你修持之所,你好自为之吧。”深山幽谷,猿啼鹿鸣,一派冷绝凄清。范侯公破岩凿壁,在“天桥∵下垒石为观,笃志修持,又劳苦筋骨,垦荒种植。一日正愁没有五谷种子,忽然天空下声鹤,只见一只丹顶鹤口叼净瓶翩然而至,瓶中流出了金黄色的谷种。自此以后,白鹤随范侯公一同修炼。若干年后,范侯公驾鹤西去。至今笔架寺前的净瓶巨石与鹤者两处遗迹,犹在无声地证实着这个神奇的故事。

仙祖归去,遗址犹存,附近黄田村民遂建仙公祠塑像奉祀,后又增建了三宝殿、观音堂,融释道一炉,人们到此,既可察天又可拜钟拜仙,一时香火鼎盛。历经千年沧桑,山寺几经记修建,寺前依岸构筑鹿护墙,乃明嘉靖张岳所建。张岳少时家贫,某年初秋洛江区马甲芦回其襟兄王良为儿子办满月酒,华提着丁篮番薯前往祝贺。王良瞧不起这份薄礼,当有客人埋怨他家棉被臭虫多,便趁机奚落张岳带来臭虫。张岳拍案而起,说自己人穷志不穷,不附攀他家富户过日子,言罢拂袖而去♂日落时被风雨所阻夜宿笔架寺,放倒一尊雕像为枕,和衣睡卧在神之侧。更深时忽闻唤声: “张大人,劳烦你抬起头让小神翻翻身。”张岳惊醒,心生诧异,便发誓出人头地后当重修笔架寺。于是,他离群索居到此穷经勤读,终于在幻岁高中进士,官至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为笔架寺添了一段佳话。近至清代惠安县知县陈永年多次来笔架寺朝拜,并主持修章寺宇,使曾经破败的笔架寺焕然一新。

寺庙风景

寺依山丽存,山因寺而名,笔架山岩壑幽奇,雄秀泉南,周围群山锦然,自成一派天地,故而,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邱二娘于此地起兵,一时间,山上旗帜飘飘,寺里香烟缭绕,仙公与菩萨的灵应,赋予邱二娘精神鼓舞。佛箴与仙梦的玄妙,无疑给笔架山笔架寺蒙上了下层神秘的色彩。

令人遗憾的是,自此以后,笔架山却成了盗匪啸聚之地,笔架寺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破坏。现在的寺宇建筑乃1980年以后黄田村民依照旧有规模重新修复,并增建了亭阁三处。笔架寺文物遗存丰富,现存有许多明清建筑构件和摩岩石刻!如“灵山古刹”、 “岩寺景胜”等,无处不演绎着一则则才俊名山、天人默契的故事,令人叹为观止。

笔架寺集自然风光、人文胜迹于一身,是泉港区乃至闽南一带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登临此地如入仙苑,但见陡岩峭壁,危崖处处,攀至绝顶巅者,习习山风裹挟着松涛阵响,浑如天籁之音,极目远眺,群山迤逦,远村近树,尽收眼底,更兼远处东海浪涌,颠连直接沧溟,此时,一切尘嚣俗气,尽随轻烟飞逝,令人飘飘然不知身归何处。

参考资料

惠安县笔架寺.邢台佛教网.201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