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谷
米谷(1918年11月4日—1986年10月),原名朱禄庆或朱吾石,海宁市人,著名漫画家。他的笔名包括米谷、MK、李诚、石兰、令狐原、封宁等。米谷的漫画创作生涯始于1930年代中,1940年代以漫画享誉画坛。他的作品内容紧抓当时的话题,针砭时弊。1946年开始,米谷以“米谷”等笔名发表作品。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米谷的漫画在中国和海外都产生了广泛影响。
人物生平
解放前
1934年,16岁的米谷第一次走出家门,考入到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35年转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洋画系,更加扩展了他的眼界。1937年抗战爆发后,在上海美专呆了两年多的米谷,背着画箱奔赴延安市,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创作了大量讽刺漫画,成为打击敌人的武器。1939年在延安鲁迅美术学院美术系、美术工厂学习和创作。吕振羽华君武一起创办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漫画研究班,为《前线》刊物作画。1942年到苏北任新四军一师文工团美术组长。不久因伤寒病回家乡休养。1943年到上海市,发表长篇连载幽默画《柴将军外传》、《柴小姐外传》。解放战争期间,曾为上海、香港特别行政区进步报刊《文汇报》、《新民晚报》、《时代日报》、《华商报》、《群众》、《文萃》及英文《中国文摘》等创作大量讽刺漫画。1948年10月,任香港《文汇报》漫画双周刊主编。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到上海,任《解放日报》编委兼艺术组长。
解放后
解放后,他的画笔伸向国际时事,创作了许多抨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漫画,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漫画家之一。1950年,与张乐平、沈同衡等创办《漫画》月刊,任主编。1955年随该刊迁北京。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抨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漫画,亦有内部讽刺之作。1960年,《漫画》奉命停刊,调任中国美术馆研究保管部主任。20世纪50年代,曾去苏联、法国、英国访问。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米谷被下放至“五七干校”放羊养猪,直到1974年获准回家养病。“文革”后期,米谷闭门在家,无所事事。从此这位以画国际时事漫画著称的画家,只得以专门画鸭子,以寄情遣怀。画室也取名为千鸭堂,并刻闲章“盘中物耳”,寓意是多方面的。1978年夏天米谷突发脑出血,造成全身瘫痪,失去记忆,他对于故乡的一点记忆,从此也彻底化为了虚无。卧床8年后逝世。米谷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二、三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二至四次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
作品
著名漫画
《人民的炮弹》
《谁也阻挡不住》
《也是“武松”?》
《溜之大吉》
《空箱计》
《眼睛一眨,母鸡变鸭》(又名《一眨眼,鸡变鸭》)
《法网难逃》
《———轻声点,人们仍醒着》
《打肿面孔充胖子》
《二十年江湖独脚戏》(1948年)
《伪金圆券:这难道是我昨晚脱下的鞋子吗?》(1948年)
《苏伊士运河的覆舟》
《通不过去》
《刻舟求剑》
《谁去挂铜铃》
《西式花边组画》
连环画
《小二黑结婚》
作品集
《米谷漫画选》
《在翻天覆地的年代里》
《走马看英法》
艺术成就
米谷关心培养一代漫画新人。40年代末,曾在上海市“漫画工读团”义务讲课。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担任人间画会秘书长,创办年轻人大学漫画学院。在主编《漫画》期间,经常帮助修改新人作品。当代不少漫画家如缪印堂、江帆等都曾得到过他的批点、提携。
人物故居
海宁斜桥镇西街15号为著名漫画家米谷故居。祖上以经营粉丝、粉皮、粉条为业,到米谷父亲时在镇上已有朱正茂水作坊、朱公茂棉花条店和朱同茂南货店,家境可称殷富。
米谷故居为三开间两进,现前进仅存台门和两边厢房;后进三开间两层楼加厢房,有一天井。1918年11月4日,米谷诞生在此宅。他是朱家的长孙,加上宅院建成不久,堂楼的油漆还很新,老祖父喜滋滋地给这个男婴取名“禄庆”。“文化大革命”中,米谷受到残酷的迫害。他的一直生活在斜桥老家的母亲,也遭受到了残酷的迫害,无法忍受,以80多岁的高龄、自缢在堂楼东厢房的楼梯口。米谷从小丧父,全赖寡母抚养长大。他在接到这一噩耗时,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东厢房楼梯口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