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七
禅七,又称为打七,是清代以来宗门禅修的主导模式,是禅宗的一种集体活动,目的是能在一定时间内集中修行,希望能迅速开悟。禅七时间一般是七天,或者两个七天,乃至七个七天等。
禅七起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在禅七期间,不参加早晚课诵,摒弃一切外缘干扰,简化各种活动,事事都为禅七服务。禅七开始之前,凡参加禅七的人都要在大殿向佛菩萨告“生死假”,然后到主七大和尚前告“生死假”。告过“生死假”后,那是生也禅七,死也禅七。至此以后,不准出山门,不准打电话,不准邮寄往来,不准闯,出入往返不准高声大语、嬉笑放逸,只能一心办道。
禅七源由
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原地区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于人,或靠信徒之供养。由于中国传统文化风俗与制度文化之差异,隋唐以前的中国僧众,有些必须靠帝王、大臣们之信仰供养,才得以维持生活。
达摩渡海东来,传佛心印的禅宗法门,便是中国初有禅宗的开始。传至六祖慧能以后,四方学者群集,禅宗一派,如日东升,光茫万丈。其中以江西洪州百丈怀海禅师,首称趐楚。改变东来规范,创立丛林制度的,就是道一大师和百丈禅师师徒。百丈创立丛林清规,主张以自耕自食为主,以募化所得为辅的丛林生活制度,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警训。
而禅堂为选佛堂,立限七日以资选佛,自宋以来渐成禅宗特则;精进禅七并与参禅一旨相合,而行于天下。禅宗丛林,每逢冬日农事已了,更无其它杂务,便举行克期取证的修行,以每七日为一期,叫做打禅七。在禅七中,比平日更要努力参究,往往每日以十三、四支长香(约现今80~90分),作为用功标准。大约睡眠休息时间,昼夜合计,也不过三、四小时而已。
禅七内涵
「打七」是佛门中精进修行的一种仪规,随着修行方法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名称与内涵。如:用禅宗的参禅方法打七就叫做「禅七」;用净土宗念佛法门打七叫做「佛七」;其它像专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观世音七」;专持楞严咒、大悲咒的「楞严七」、「大悲七」等等,都是随修行法门而得名的。所以顾名思义, 「禅七」当然是指「用禅宗的方法打七」啰!禅宗 的方法也有很多,最普遍的是「参话头」。
称七原因
为什么是「打七」?不「打六」、「打八」呢?有两种说法:
打七一般以七天为期,「七」这个数字是佛门中,也是中国人常用的数量单位。当然,可以不只打一个七,古时丛林多是连续打七个七、十个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