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故郡遗址

故郡遗址

故郡遗址位于河北省行唐县南桥镇故郡村北,南距行唐县城10公里,地处太行山东麓唐河滹沱河之间的山前地带,东靠大沙河,目前确定遗址面积超过50万平米。2015年-2017年,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石家庄市文物研究所、行唐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及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发现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具有北方族群特征的贵族墓地与居址,填补了同期冀中地区考古研究空白。故郡遗址出土金、铜、铁、陶、玉、贝等各类文物大约1800件(组),发现各类遗迹有灰坑、墓葬、房址等各类遗迹大约有520余处。故郡遗址发现了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前5世纪—前3世纪)具有北方族群特征的贵族墓地、居址和东周城址,填补了早期中山郡研究的空白,对确认南行唐邑位置,寻找中山前期首都,弥补春秋战国史缺环、研究戎狄等北方族群中原地区化进程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均提供了重要的资料。2018年年初,行唐故郡遗址入选2017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2018年2月14日,故郡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2月24日,行唐故郡东周遗址入选2021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2023年6月,入选“2018-2022年河北十大考古发现”。

历史沿革

故郡遗址的考古工作始于2015年,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石家庄市文物研究所和行唐县文保所联合进行。在故郡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东周时期的墓葬、车马坑、殉牲坑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青铜、陶、玉石、瓷器等文物。这些发现为研究北方族群中原地区化进程、早期中山国贵族墓葬制度提供了实证,填补了同期冀中地区、早期中山国考古研究的空白。故郡遗址的战国车马坑是先秦车马殉牲制度的珍稀标本,为复原先秦时期车马系驾方式提供了罕见的实物资料。虎形包金铜饰牌、金盘丝大耳环等民族特征明显的文物,成为北方与华夏两种族群之间融合的珍贵实物例证。故郡遗址水井的发现,为考察早期中山郡的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

遗址特点

故郡遗址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发掘8000平方米,发掘城壕1道、房址1处、陶窑5座、水井70眼、灰坑528座、墓葬77座、车马殉牲坑8座,探出墓葬等重要遗迹520多处。故郡遗址墓葬分布规律,成组分布,散而不乱,大型墓葬沿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轴线排列,积石墓狭深积石,壁龛内随葬器物或殉羊头肉、蹄,墓葬、车马坑内有殉人,随葬金盘丝耳环、大量绿松石玛瑙饰品、斧、凿等青铜生产工具,大量殉牲马牛羊头蹄以及车马装饰。

遗址规模

遗址发掘揭露面积8000平方米,清理东周时期墓葬3 7座、车马坑及殉兽坑7座(组)、水井50眼、灰坑520余座、窑2座、灰沟2条,出土青铜、金、玉、水晶、玛瑙、陶、骨角、蚌器等各类遗物千余件(组)。另外,还采集新石器时代泥质红顶钵片及汉代陶器,发掘北朝隋唐墓葬 18 座。

出土文物

东周时期墓葬37座,分布稀疏,未见密集分布的族葬墓地,但存在相对集中的墓组。目前发现有5组墓葬相对集中,各有3-5座墓葬及1-2座车马坑及殉牲坑。土坑墓10座,其中东西向4座,方向在50-85°之间,随葬陶罐、豆,铜带钩、环首刀耳环等;南北向6座,方向0-20°,随葬鬲、豆、罐、碗等实用陶器,位于墓主下肢部位。除M71为男女合葬,男左女右,头脚相对,侧身直肢葬式外,余为仰身直肢。葬具单棺或无葬具。南北向墓葬与东西向墓葬同时或稍早。积石墓27座,上部填土下部积石,积石中部置棺、。形制分棺椁四周砌石、顶部及四周砌石、底部及四周砌石及象征性放置少量积石四类。一般开口长2.3-2.5、宽1-1.5米,较大者如M2、M5、M53,开口长3、宽2米以上。葬具为一棺一椁或单棺,葬式均仰身直肢。M53是目前发掘面积最大的1座,开口南北长5.07-5.34、东西宽4.96-5.58、残深3.8-4.6米,卵石砌筑五个椁室并以卵石覆顶。主室居中靠东,葬具一棺一椁,随葬玉环市、、玛瑙头饰、金盘丝耳环青铜剑、镞、戈、镦、带钩、环首刀、贴金泡饰、磨石等器物40余件(组)。四角各有一侧室,葬具单棺,各殉年轻女性1名,仰身直肢,随葬角制工具、水晶项饰、绿松石串饰及陶豆等物。墓壁东南角积石上方设壁,卵石封口,龛内随葬鼎、敦、壶、盘、等青铜礼器组合。该墓东侧3米有长24米的车马坑及宽1米的殉牲坑,尚未发掘。

部分墓葬设壁龛,龛内置青铜器、陶器或殉羊的头、蹄。部分墓葬填土或棺上置猪、狗、羊殉牲。M2设腰坑内置青铜器。

墓葬出土铜、金、玉、玛瑙、陶、石等类器物,器型有铜鼎、瓠壶、壶、、豆、敦、匜、盆、舟、勺、、剑、戈、镦、镞,带钩,环首刀,当卢,金盘丝耳环、金箔片,绿松石串饰,玛瑙、环、珮,水晶珠,陶鬲、豆、罐、碗,磨石等。青铜器纹饰精美,有龙纹、蟠纹、蟠虺纹、兽面纹、云雷纹、索纹、乳钉纹、菱格纹、蝉纹、蕉纹、红铜铸嵌的龙形纹、云纹,线刻人物、动物形象等。器足、钮、耳部多装饰有兽头、鸟首等动物形象。少数器物镶嵌绿松石、鎏金。

车马坑及殉牲坑形制独特,目前发现7组,发掘完成其中4组。

一号车马坑内一车三马,独车车轮置于车轮槽内,马头络编串石贝,口部骨、铜衔,颈部铜珠串饰,车有殉犬。

二号、三号车马坑形制相同,墓葬、车马坑、殉牲坑自西向东次第排列。二号车马坑东西长20.85、宽4.1米,东西纵列摆放1辆小车和4辆驷马独辀车。小车置于坑最东端,未见系驾动物;4辆驷马独辀车,16匹马杀死后摆放在车辆系驾位置。车轮卸下扣置于车舆上或放置在车舆下,自辐条间挤出的部分车舆可知各车车舆装饰情况,一号、二号车舆以红黑两色漆绘装饰,三、四号车车舆则贴饰金箔,五号车车舆出露金箔和红黑白三色漆绘。马匹装饰华丽精美,同车马匹装饰基本相同,异车马匹则完全不同,一号至四号车分别以铜构件;骨泡、骨贝构件;海贝、包金铜泡及铜构件;海贝、骨贝及铜构件编串的具和挽具进行装饰,四号车还有多层皮条编串的辔头装饰。每辆驷马车平行于车辀位置发现数条彩绘皮质“”。车马坑中部两侧龛内各有一成年男性殉人。车马坑东侧殉牲坑以充填卵石的沟槽与车马坑相通,坑内分三层埋放牛羊马头蹄,数量巨大,初步确定至少有羊头肉320个、牛头36个、马头29个,底层有4马头用骨贝编串络辔,铜衔、铜镳等。二号车马坑已提取至实验室内,西侧主墓尚在发掘之中。

四—七号车马坑布局相似,墓葬最西,中间为车坑,东侧为殉牲坑。从已经发掘完成的四、五号来看,结构大体相似。车坑与殉牲坑共用生土梁,车坑内有一车,殉牲坑上层殉牛羊头蹄;下层殉牛马头蹄,头部用骨贝编串络辔,有铜衔、铜镳或骨镳。生土梁中部留槽,槽内充填卵石。

居址年代不晚于战国中期。东部水井分布密集,分圆形无井圈和带陶井圈、长方形带木井圈和陶井圈多类。灰坑有圆形、长条形及不规则形多种,直壁或斜壁,多数较浅,少数深度5米以上。部分灰坑埋人骨。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有少量的骨簪、蚌刀、蚌镰、铜削刀、带钩、布币、刀币等。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少量夹砂灰陶、褐陶,纹饰以绳纹为主,有粗、中、细之分,还有少量弦纹、暗纹、附加堆纹等。器形有罐、豆、碗、盆、釜、鬲、瓮、水槽及大型筒、板瓦和半瓦当等高级建筑材料。

秉承发掘与保护并重,工作中加强多学科协作、科技手段介入与实验室考古,动植物、人骨、环境、金属样本等各类测定正在进行之中。

研究价值

故郡遗址的考古发现为研究北方族群中原地区化进程、早期中山郡贵族墓葬制度提供了实证,填补了同期冀中地区、早期中山国考古研究的空白。故郡遗址的战国车马坑是先秦车马殉牲制度的珍稀标本,为复原先秦时期车马系驾方式提供了罕见的实物资料。虎形包金铜饰牌、金盘丝大耳环等民族特征明显的文物,成为北方与华夏两种族群之间融合的珍贵实物例证。故郡遗址水井的发现,为考察早期中山国的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

历史文化

故郡村在行唐县的北部,紧傍着大沙河,河对面就是曲阳县的地界。这里距河北省石家庄市50余公里,距北京200余公里,距平山县三汲乡中山国王陵遗址50余公里。故郡村周围的地形如同一个大簸箕,太行山的余脉在东、北、西三面环卫,中部一马平川向东南微微倾斜,大沙河曲河郜河磁河滹沱河等河流密布。故郡,就栖居在簸箕北部,东有沙河南流,南有曲水东流,坐拥山水之利,在上世纪90年代曾是出名的秀美村庄。这些都让考古人员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在这个小村庄发现的文物们来历可不简单,必须要加以保护。

保护措施

故郡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重点考古发掘项目、被河北省文物局列为重大考古发掘项目。2018年2月14日,故郡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获评记录

2018年2月26日,入围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

参考资料

故郡遗址之发现篇|行唐故郡出土了“宝贝”.今日头条.2024-09-25

故郡“问古”——走进行唐县故郡考古现场.故郡“问古”——走进行唐县故郡考古现场.2024-09-25

河北行唐故郡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8-02-27

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凤凰网.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