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于唐朝创建,确切建筑年代不详,是中原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唐代建筑,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根据南禅寺大佛殿殿内西平梁底皮题记表明,南禅寺重修建于李适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南禅寺再次进行过维修,明代以后,寺院建筑逐渐减少,但大佛殿代代不废修饰,得以保存唐代原貌。南禅寺坐北向南,由两个小院落组成,共占地4158平方米,殿宇6座,主要包含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佛殿。南禅寺寺庙外观典雅、古朴,其建筑结构,具有唐朝建筑的显著特点。南禅寺大佛殿内的17尊唐代佛像神态自然、面容丰满,比例适中,与莫高窟的唐代塑像和乾县唐墓壁画中的人物相似。
南禅寺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1961年,国务院公布南禅寺大殿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命名由来
南禅寺的命名源于建造者对佛教里的南禅宗的信奉。禅宗是佛教中的一个主流派别,为南北朝时的高僧达摩所创建。禅宗六祖惠能创建了主张“顿悟”的南禅宗。
历史沿革
南禅寺的创建年代不详。在中国佛教传入后,历经拓跋焘、宇文邕、李炎和柴荣的灭佛运动,被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其中,唐武宗会昌五年在宰相李德裕的支持下,发动了灭佛运动,史称会昌灭佛。此次运动从中秋节后开始,仅持续数月,迅速收缴了数千万顷良田,强迫还俗僧尼26万人,拆除寺院4600所。尽管当时大唐王朝已呈败象,但灭佛行动依然积极,南禅寺或许幸存于偏僻之地,未被记载于县志,成为少数幸存的寺庙。
根据南禅寺大佛殿殿内西平梁底皮题记表明,南禅寺重修建于李适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南禅寺大殿重修63年之后的公元845年“会昌法难”席卷中国,诸多寺庙被毁,南禅寺幸免于难。
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南禅寺再次进行过维修,在明嘉靖、万历年间维修后,殿堂像设齐备,寺僧众多,香火旺盛。明代以后,寺院建筑逐渐减少,但大佛殿代代不废修饰,得以幸存唐朝原貌。
1937年,建筑学家梁思成夫妇游历五台山,初在五台县东冶下车后骑毛驴上山。尽管靠近南禅寺,但因其偏僻乡村位置,未能进入。南禅寺在被发现前,佛光寺是当时国内唯一已考察的唐代木构建筑。50年代初,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普查中发现南禅寺大佛殿,比佛光寺建筑早75年。调查结果于1954年发表,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认定山西文管会的年代鉴别“完全正确”,这成为梁思成夫妇等人发现佛光寺后的又一重要发现。梁思成夫妇后来三次前往南禅寺进行考证,得出确切的考察结论。
抗战时期,日军曾将南禅寺庙内的砖块拆除拿去修堡;“文革”时期“破四旧”,南禅寺寺庙佛像受到不同程度损毁。1999年11月24日晚,三名歹徒闯入南禅寺,切断电话线并袭击保管人员。他们打开佛坛的钢网门锁,挖开唐朝大殿内的佛像,窃取腹内宝物。其中包括两尊珍贵的唐代特有的“似宫娃”供养菩萨,以及一尊狮童塑像。这起案件一直未被破获。
规模布局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西北,距县城22公里,距五台山台怀镇87公里。寺院坐北向南,由两个小院落组成,共占地4158平方米。现存殿宇6座,除大佛殿是唐代原物外,其余殿宇都是明清时期所建。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佛殿。大佛殿是唐朝武宗灭佛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佛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大殿,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主要景点
大殿(大佛殿)
南禅寺规模甚小。大殿之“大”,是对本寺其它建筑而言,实际只是一座很小的殿堂。其面宽3间,15.6米;进深3间,13.9米,基本呈方形。大殿堪为中国国木结构建筑的典范,是研究唐代建筑发展史的重要实物。
整座大殿由台基、屋架和殿顶三部分组成。台基高1.1米,砖石垒砌,衬托了低矮配殿,突显出大殿的雄伟。月台位于殿前,南北长5米,东西后沿宽15.72米,前沿宽14.64米,呈不规则方形。大殿和月台几乎占据整个院落的一半,展现了其气势非凡的特点。大殿的屋架风格简练、笃实、古朴,展示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殿身四周有12根檐柱,其中三根是翻修前的方柱,其余为圆柱,结实而粗壮。屋顶重量由梁架通过檐柱支撑,类似现代梁柱框架结构。檐柱稍微倾斜,与横梁形成斜角,角柱的设置使整体更紧凑稳固,同时让出檐显得深而不昏暗。大殿的屋架结构合理,排列整齐,连接紧密,没有多余的装饰构件,只有局部点缀。
殿顶采用九脊式样,包括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角脊,上部为两坡,下部为四坡,清代称之为单檐歇山式。殿顶坡度较为平缓,使得出檐深远、翼展刚健轻巧,犹如展翅的鸟儿一般自由飞翔,展现出从容自在的气度。殿顶整体采用一种统一的青瓦覆盖,正脊两端装饰有鸱吻,没有其他修饰,简约古朴而雅致。
大殿正中设有砖砌佛坛,呈倒凹形状,高0.71米,南北长6.72米,东西长8.44米。佛坛上供奉着17尊塑像,分为4组。第一组有7尊,位于佛坛北面正中。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左侧依次是弟子摩诃迦叶、一胁侍菩萨;右侧依次是弟子阿难陀、一胁侍菩萨;稍微前两侧是相对跪着的两尊供养菩萨。释迦牟尼佛身披袈裟,端坐在须弥座上,身材魁梧,神态肃穆。第二组有3尊,以乘象普贤菩萨为主,位于佛坛东北地区。普贤右侧是牵象的獠蛮和童子。第三组有3尊,以骑狮文殊菩萨为主,位于佛坛西北。文殊左前是牵狮的拂和童子。第四组有4尊,包括两尊护法金刚,相对站立于佛坛前端两侧;两尊胁侍菩萨,相对站立于金刚内部。大殿佛坛上的17尊彩塑均为唐朝原作。尽管在元至正三年曾对部分塑像进行过妆绘,但它们保持了原始的面貌。从塑像的布局、人物造型到衣着姿态、彩绘风格,都展现了唐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殿内还保存着一座5层楼阁式的方形小石塔。底层四角各有窣堵坡式小塔,四面雕有浮雕佛传图;第二层各面中央雕有佛龛,内有佛像,两侧各分两层,共雕刻4尊佛像;第三层以上各面各有3个雕刻佛,龛内有佛像。每层都装饰有瓦檐和斗棋,是珍贵的唐代石雕艺术品。
建筑特点
结构
南禅寺寺庙外观典雅、古朴,其建筑结构,具有唐朝建筑的显著特点。大殿整个屋架结构合理,排列整齐,紧密衔接,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局部点缀。其优点有三个方面:首先,结构紧凑坚固,确保了整体稳定性。数千年来,即便风雨侵袭,雷霆轰击,大殿依旧安然无恙,矗立雄伟。其次,无需室内额外支柱,腾出更多使用空间,便于根据需要随意布置空间。最后,在屋架设计上,采用了明确的结构,没有暴露梁柱,呈现出简洁大方、井然有序的视觉效果。此外,在屋架向上逐层抬升的过程中,采用了逐渐平缓的比例,使屋顶线条柔和流畅,形成优美的造型。
殿顶呈九脊式样,包括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角脊,上部为两坡,下部为四坡,在清代被称为单檐歇山式。这种设计考虑了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殿的平面接近方形,采用庑殿顶(四脊式)时,正脊会显得过短,因此九脊式的比例更为合适。这种形式后来成为方形或接近方形平面殿堂的常见处理方式。其次,受中国古代建筑等级约束的影响,民间寺院殿堂最多只能与贵族厅堂相近,因此采用了低一级的九脊屋顶。这显示出民间设计和建造的科学合理性,表明当时的建造技术已相当普及。
特点
大佛殿除了建筑风格可圈可点外,殿内的佛像也堪称精品。南禅寺大殿内的17尊唐朝佛像神态自然、面容丰满,比例适中,与莫高窟的唐代塑像和乾县唐墓壁画中的人物相似。经考察发现,这些塑像来源于民间,吸收了生活中人物的形态特征。主像为释迦牟尼,端庄地盘腿坐在束腰的须弥座上,两侧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他们分别骑在狮子和象上。阿难陀、摩诃迦叶二弟子和两位胁侍菩萨也在主像旁边。这些菩萨展现出匀净细腻的肌肤,灵动而自由,丰腴而富有活力。特别是文殊菩萨前的胁侍菩萨,面容丰盈,温文雅致,展示了唐代艺术的大气风格,呈现出古典美的神韵。寺内泥塑表现了动与静的完美结合,将外在形态与内在内涵恰到好处地刻画出来。南禅寺的建筑风格庄重朴实,展示了唐朝寺庙艺术的精华。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南禅寺依然完好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供后人学习和欣赏。
文化活动
相关艺文
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赵朴初在《五台杂咏》词中对唐代建筑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的评价:“二唐寺,瑰宝世间无。”
传说轶事
南禅寺被发现为中国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有着一定关系。曾有日本学者声称中国已经不存在唐代以前的木构建筑,认为想要了解唐代木构建筑,只能去日本的奈良市。然而,建筑学家梁思成并不认同这一说法。他和林徽因夫人骑着毛驴前往山西五台县,通过精密测量确认南禅寺大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大殿。
活动建设
2011年7月,五台县南禅寺向国内外所有老照片持有者、摄影爱好者和所有关心支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单位和个人紧急征集南禅寺龙王庙、观音殿、菩萨殿佛像的老照片。
2012年5月,山西博物院为庆祝第36个“5·18国际博物馆日”,举办了“感受古建、同筑未来”主题的古建模型拼建动手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增强社会对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及其构造特点的了解,宣传古建保护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动选取南禅寺作为拼建对象,让参与者通过亲手搭建典型传统木构建筑,体验古人智慧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深厚内涵。活动中,以校为单位的四个参赛小组合作完成南禅寺模型的拼建任务,每个小组负责一面墙体的构件搭建,并共同完成最复杂的部分——南禅寺屋顶的搭建。
文物价值
南禅寺大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是唐朝建筑的代表作。大殿及殿中的唐代雕塑,堪称国宝,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甚至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对外交流、佛教历史等具有重要价值。
文物保护
1961年,国务院公布南禅寺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0年,五台山进行了工程修筑,导致63名僧人被迁移到南禅寺生活。由于寺庙容纳不了这么多人,李家庄村将东西南殿的佛像清理出殿,放置在寺庙外的窑洞内。大佛殿因为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避免了被移动,所以大佛殿内的佛像得以幸免于难。1974年至1976年,政府对南禅寺大佛殿进行了落架维修,增添了保护设施等。
旅游信息
以上信息来源:
参考资料
山西省文物局门户网站.山西省文物局.2024-01-03
世间瑰宝南禅寺大殿 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凤凰网佛教.2024-01-03
五台山南禅寺:世界最古木构佛寺 挺立1200年依然无恙.凤凰网佛教.2024-01-03
山西省文物局门户网站.山西省文物局.2024-01-03
南禅寺(五台).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12-26
山西五台南禅寺全球征集老照片:用照片还原记忆.山西省文物局.2024-01-03
晋山晋水·晋文化:会昌灭佛和南禅寺.凤凰网佛教.2024-01-03
凝望历史:中国标志性寺院建筑之南禅寺大殿.凤凰网佛教.2024-01-03
山西省文物局门户网站.山西省文物局.2024-01-03
山西博物院举办“感受古建、同筑未来”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山西省文物局.202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