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小实蝇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以前被称为Dacus dorsalis,通常被称为东方果蝇,是一种特有于东南亚的果蝇。
动物简介
学名: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分类地位:双翅目实蝇科
柑桔小实蝇俗称果蛆,国外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内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四川省、湖南省、台湾等省。美国白灯蛾在果内取食为害,常使果实未熟先黄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除柑桔外,尚能为害芒果、番石榴、番荔枝、阳桃、枇杷等200余种果实。我国列为国内外的检疫对象。
形态特征
柑桔小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成虫体长7~8毫米,全体深黑色和黄色相间。胸部背面大部分黑色,但黄色的“U”字形斑纹十分明显。腹部黄色,第1、2节背面各有一条黑色横带,从第3节开始中央有一条黑色的纵带直抵腹端,构成一个明显的“T”字形斑纹。雌虫产卵管发达,由3节组成。卵梭形,长约1毫米,宽约0.1毫米,乳白色。美国白灯蛾蛆形,老熟时体长约10毫米,黄白色。蛹为围蛹,长约5毫米,黄褐色。
分布与传播
桔小实蝇特有于东南亚,是一种高度侵入性的害虫,目前已经在至少65个国家出现。它还被引入到夏威夷、马里亚纳群岛和大溪地。这种果蝇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多数国家发现。从1910年到1990年,这种果蝇只在5个国家被观察到;然而,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桔小实蝇的传播速度急剧增加,该物种已侵入另外70个国家。在美国其他地方,桔小实蝇已经在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被发现。这些出现触发了一系列的根除工作。2010年7月,在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拉门托和普莱瑟县的陷阱中发现了果蝇。随后实施了检疫和根除工作。这些在美国大陆的发现通常是被隔离的侵染,已经被根除。
生活习性
桔小实蝇已经在200多种水果和坚果植物中被发现,但这种果蝇最常在芒果、木瓜和鳄梨水果中产卵。成年果蝇在其寿命中会取食腐烂的水果、植物花蜜和其他物质,并且更喜欢在早晨取食。它们还是东南亚山野兰花石豆兰属 cheiri和Bulbophyllum vinaceum的重要传粉者和访客,这些兰花通过丁香酚吸引果蝇。
繁殖
华南地区每年发生3~5代,无明显的越冬现象,田间世代发生叠置。成虫羽化后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补充营养(夏季约10~20天;秋季25~30天;冬季3~4个月)才能交配产卵,卵产于将近成熟的果皮内,每处5~10粒不等。每头雌虫产卵量400~1000粒。卵期夏秋季1~2天,冬季3~6天。美国白灯蛾孵出后即在果内取食为害,被害果常变黄早落;即使不落,其果肉也必腐烂不堪食用,对果实产量和质量贻害极大。幼虫期在夏秋季需7~12日;冬季13~20日。老熟后脱果入土化蛹,深度3~7厘米。蛹期夏秋季8~14日;冬季15~20日。
物种对比
生活史与生态
桔小实蝇的生活史在夏季条件下,从卵到成虫的发育需要16天。在较冷的条件下,各个阶段的发育可能会延迟。交配的雌性桔小实蝇会刺破成熟水果的皮肤,在果实的皮下通过产卵器产下3-30个卵,取决于水果的质量和成熟度。卵通常在一天内孵化,但在较冷的条件下,孵化过程可能会延迟。在理想条件下,雌性桔小实蝇能够产下3000多个卵,但在野外条件下,每只雌性桔小实蝇通常产下约1200至1500个卵。美国白灯蛾呈乳白色,呈蛆状,长约10毫米。第三个幼虫期的幼虫会离开水果,钻入宿主植物下的土壤中进行蛹化。幼虫通常在土壤的上部4厘米内蛹化。蛹化通常需要10-12天,但根据季节的不同,这个过程在较冷的条件下可能会延迟。成虫在蛹中发育1-2周后羽化成熟。大多数成虫在上午7:00至10:00之间从土壤中羽化。成熟后(大约需要9天),成虫开始配种,生命周期重复。桔小实蝇的成虫寿命约为90天,据报道,这些果蝇可以飞行30英里以寻找新的产卵地点和食物,如腐烂的水果和植物花蜜。雌性成虫更喜欢在水果的旧产卵地点产卵。
农业害虫与防治策略
桔小实蝇不仅是一种高度侵入性的物种,194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台湾意外引入夏威夷,而且对世界各地的各种水果、蔬菜和坚果的产量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实施了几种技术,包括无性昆虫技术、蛋白诱饵喷雾和雄性灭绝。雄性灭绝技术是有效的,因为丁香酚会吸引雄性果蝇,在它们性成熟之前,吸引到40%至50%的果蝇。其中最有效的数字技术之一是将水果包装在纸张或聚乙烯套内。这种物理屏障可以防止产卵。另一种方法是在果蝇预期之前提前收获水果;这种方法在芒果上已被证明是有效的。此外,夏威夷已经开发了使用寄生蜂(包括Fopius arisanus)来抑制桔小实蝇的方法。这种寄生蜂会在桔小实蝇的卵中产卵,寄生蜂在宿主中孵化,然后在蛹期中羽化。F. arisanus已被观察到是抑制桔小实蝇最成功的寄生蜂,研究人员正在寻求将夏威夷的抑制模式引入到其他受到这种果蝇影响的地区。一种简单但有效的技术叫做田间卫生,即在发现所有不合格的水果后立即将其从田地中清除和处理,以防止再次受到侵染。许多有机磷杀虫剂靶向乙胆碱酶(AChE)酶;研究人员发现桔小实蝇的AChE基因中的突变与对这类杀虫剂的抗性有关。研究人员在桔小实蝇的AChE基因中发现了三个点突变,导致产生的氨基酸序列发生非同义变化。其中两个点突变与其他Bactrocera物种中发现的突变位点相同,但一个突变是特定于桔小实蝇的。广泛使用这类杀虫剂可能导致桔小实蝇种群迅速产生抗性。
检测方法
1.田间监测成虫可用甲基丁香酚和水解蛋白作为引诱剂通过诱捕器引诱。根据引诱成虫的形态特征加以鉴定。对卵、美国白灯蛾和蛹可通过对宿主植物果实的抽样解剖检查,依据各自形态特点进行鉴别,或在适宜的条件下室内羽化至成虫加以鉴别。
2.实验室检测成虫胸背面黑褐色,具有2条黄色纵纹,上生黑色短毛,小盾片黄色,与上述两条黄色纵带连成“U“字型。腹部由5节组成,赤黄色,有“T”字形的黑纹。
检疫措施
检疫措施严禁从疫区或发生区调运有虫果实和带土苗木进入保护区;从疫情发生区调运时应严格检疫,一旦发现有虫果,可采取火烧、60℃以上的水煮、深埋60cm以上等方法处理。用60Co γ射线0.30~1.9KGy照射果实,处理后实蝇科美国白灯蛾多数不能化蛹,处理后的疫区果实可以调入保护区销售。用44℃热蒸汽处理有虫果实12~16h可以杀死果内害虫。低温处理果实。在一1.1~2.8℃的冰库中保存有虫的果实,虫子死亡率可达99%,在1.7℃下冷藏10d可以有效灭杀害虫。
防治方法
(1)厉行检疫,严防幼虫随果实或蛹随园土传播。一旦发现疫情,可用溴甲烷熏蒸。
(2)人工防治随时检拾虫害落果,摘除树上的虫害果一并烧毁或投入粪池沤浸。但切勿浅埋,以免害虫仍能羽化。
(3)诱杀成虫1.红糖毒饵:在90%敌百虫的1000倍液中,加3%红糖制得毒饵喷洒树冠浓密阴蔽处。隔5天1次,连续3~4次。2.甲基丁香酚(甲基 丁香酚)引诱剂:将浸泡过甲基丁香酚(即诱虫醚)加3%马拉硫磷或二溴磷溶液的蔗渣密度板小方块悬挂树上,每平方公里50片,在成虫发生期每月悬挂2次,可将小实蝇科雄虫基本消灭。3.水解蛋白毒饵:取酵母蛋白1000克、25%马拉硫磷可湿性粉3000克,兑水700公斤于成虫发生期喷雾树冠。
(4)地面施药于实蝇美国白灯蛾入土化蛹或成虫羽化的始盛期用50%马拉硫磷乳油、或50%二嗪农乳油1000倍液喷洒果园地面,每隔7天1次,连续2~3次。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